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海 《改革与开放》2016,(20):75-7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当今发展的主题,法治已经融入中国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中国的法治化已经进入新阶段,同时也提出了更高得要求。因此,全面推进法治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中法治工作面临的困难,探析如何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法治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国家发展大战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法治轨道。青海省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的着力点在于在法治保障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青海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保障;阐述了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只有从法律政策机制、道德教育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方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亚 《改革与开放》2016,(12):66-68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建设的保障,以法治的规范性、强制性等来规范生态文明,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现阶段,我国的法治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环境法治体系不健全、人民群众法治生态意识不健全和生态型科技研发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从加强生态环保宣传力度、完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鼓励有关生态文明的科技研发,加快成果转化利用等方面着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韦华腾 《南方经济》2002,(7):13-16,12
率先建立文明法治环境是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保障。广东的新思路是:建立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建立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建立富民安民的生活环境。广东率先建立文明法治环境,条件具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8.
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建设中持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严格实施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断,用制度和法治来建设生态文明等思想,这无疑为建设美丽海西构建了宏伟蓝图。当前,海西肩负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和责任,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同时,也要筑起体现海西价值、潜力、责任的生态高地。然而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建设海西生态文明既关乎海西人民福祉,又关乎海西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防控挑战与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新需求,内蒙古自治区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协同优化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有效机制,是营商环境内在属性的必然要求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抓手。但内蒙古营商环境协同优化面临着协同立法机制不完善、制度供给不足、多元主体间权责划分不清、司法救济不足、协同优化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现阶段应当以法治化为基本保障,从完善协同立法机制、适当增加制度供给、合理划定多元协同主体权责、妥善处理涉企行政纠纷、推进区际经济与司法协作机制等方面推进当地营商环境协同优化并提升其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实施生态治理工程,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指出,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理念,打造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青海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立场,本文针对青海省生态法文化伦理观、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研究,试图厘清现阶段青海省在运用法律手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青海省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整体呈现向好的趋势但仍有不足;功利性人本主义思想依然浓厚,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地方环境立法供给不足,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及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立法供给尚待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数量偏低、环境诉讼成本过高以及环境诉讼犯罪收益认定困难等问题凸显;执法部门执法力度尚待加强、生态环境执法有欠规范。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宏观背景下,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是青海省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生态法治建设是新时代历久弥新的议题,是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必须把握的一环,是素来有山水美誉的西北地区依法治国的重要表现。因此,在关注我国生态法治建设进程基础上,梳理近年来青海省的生态法治建设动态,缕清青海省生态法治建设的基本进程和变迁逻辑。从而立足青海省生态法治建设现实需求,探索青海省在生态法治建设转型期的新思路,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环境保护政策是保护环境的制度保障,环境政策审计是环境政策的纠偏工具,由此可见,环境政策审计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之重大。文章将从PSR模型下环境政策审计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政策环境审计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以求能给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崔迎军 《黑河学刊》2012,(1):135-136
面对增长的极限,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意识,不仅是发展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以及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应从建立教育保障机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加强校园文化活动、注重日常生活养成以及汲取传统文化优质资源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学环境道德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发表多项论述,推进了生态理论以及生态建设实践的发展。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加强环境治理的法治保障,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6.
在“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切。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影响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影响国家政治系统的稳定。因此,建立政府主导、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广泛参与、企业勇担责任和环境NGO推动五位一体的综合环境治理格局,是当下中国解决环境危机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上来讲,“生态”与“文明”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生态以自然为中心,文明则以人类为中心,那么,生态文明在什么意义上才有可能建构,交往实践观认为:支撑生态文明总体框架的是由不同的、异质的主体及其利益构成的。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同志在地方主政期间就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后,伴随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对于生态责任的认识也上升了一个高度。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有指导作用,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形成了一个整体。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人类作为生态安全维护者的危机意识,也体现了人类不断发展自身、追求更高文明时代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环境产业的培育与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根本改善中国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采取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环境产业,充分发展环境基金,尽早建立碳税收和碳交易制度,不断加强环境法治建设。争取以产业发展推动环境的治理,以制度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珍华 《黑河学刊》2013,(11):107-109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污染现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程是当前我国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而近些年来,诸多起环境污染事件所引起的公益诉讼,进而如何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探究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历程历程中所呈现出的法律问题,介绍生态文明建设引导下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着重研究如何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