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引入了研学旅游,并且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推行了研学旅行的试点城市,比如上海和苏州,所以逐渐的非常具有中国元素的研学旅行正在蓬勃发展着。文章根据国内外文献的阅读,了解了研学旅游的概念,辨析多种条件下对研学旅游的误解,然后阐述了研学旅游的发展进程以及产学旅游的内容。最后通过对比国内外对研学旅游的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了解两者的差异,根据差异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对研学旅游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战略是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也为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指明了方向。文章以南京为例,分析南京研学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旅游+"发展背景下南京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以期为提高南京研学旅游产品质量及游客体验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苏科技信息》2020,(3):78-80
陶行知文化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文化精神,其文化理念与当代研学的要求具有耦合性。文章从研学旅游视角出发,将研学旅游产业和行知文化有效结合,总结分析当前行知文化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融合行知文化的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可行性对策,为研学产品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研学产品转型升级,传承并宣扬优秀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区茶文化各具特色。庐山产茶历史悠久,庐山云雾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向深层发展的必然。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能为庐山云雾茶产业和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见证。浙江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并已成为一种独特、新颖的旅游方式。通过分析浙江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浙江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杭州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拥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厚条件。通过发掘杭州茶文化旅游的内涵,不断开发和完善茶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杭州“东方休闲之都”品牌,促进杭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学旅行是"旅游+教育"业态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迎合了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徽州文化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地方显学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徽州文化遗存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黟县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开展研学旅行的理想环境。本文在介绍黟县研学旅行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黟县研学旅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霞 《科技和产业》2014,14(9):68-71
现代旅游不仅是经济消费,更是文化消费,茶文化旅游正是以它传统的养生和休闲方式,独特的观光和体验价值,高享受的服务,迎合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界定了茶文化旅游的涵义,并基于对茶文化旅游开发意义的理解,探究了如何深入开发茶文化旅游,以促进茶业、旅游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同时,针对茶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重点——产品设计,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如何遵循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出受欢迎的茶文化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联合十一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各省市都加快了研学旅行发展的步伐,先后有安徽、江苏、重庆等8省市开展了研学旅行试点工作。而红色研学旅游基地作为红色研学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它的开发和建设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文章以重庆红岩基地为例,分析红色研学基地开发建设现状以及现存问题,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以完善红色研学基地建设,更好推动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研学是乡村发展的新引擎,是扶贫事业的创新探索,乡村研学逐渐成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助推剂。在“双减”政策落实后,乡村研学正在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特点,部分有丰富乡土资源的乡村已开始进行尝试,培斜村的乡村研学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因此,以龙岩市小池镇培斜村为例,剖析乡村研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区位+生态”优势发展乡村特色研学,探索乡村研学未来的发展路径,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研学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宋丁 《特区经济》2006,(1):176-178
国内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是休闲旅游。其中,以茶文化为导向的茶旅游是重要的领域。重庆永川作为亚洲最大茶园所在地,拥有发展茶旅游的天然资源。永川茶旅游的发展需要从茶叶、茶园和茶城这三大品牌着手。目前,永川的茶叶品牌还十分薄弱;茶园虽大,但需要与竹海共生发展,才能形成特色;茶城的旅游氛围远远不够。永川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茶资源、茶文化的旅游优势,打造“中国西部茶都”。  相似文献   

12.
浅析杭州茶文化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葆 《北方经济》2010,(16):82-83
荼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旅游业增加了人文内涵,又弘扬了中华茶文化。杭州是我国著名的茶文化发源地,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荼文化旅游应作为其最具潜力的产业来开发,实现其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伍新蕾  甘敏  徐沛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22-127
兼具教育和旅行双重功能的研学旅行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一种新业态、新模式,而文旅融合为充分挖掘研学资源赋存来打造精品研学课程提供了新路径。在广泛的实地调研基础上,深入挖掘河源市研学旅行资源赋存,进行资源类别分析与研学元素提炼,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学资源活化。通过分析研学旅行资源赋存开发的情况,探讨河源研学资源开发策略,以期为河源研学旅行课程创新性、差异性设计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是茶文化生态旅游的首选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生态化的开发与保护.文章以福建省茶文化旅游为例,对荼文化旅游资源中的生态观、开发模式、发展策略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第五届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于5月18日在永川体育中心举行,本届茶文化旅游节的主题为"茶文化与城市发展",充分体现了文化搭台、旅游牵线、经贸唱戏的办会宗旨。据悉,本届茶文化旅游节由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区人民政府、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商业委员会、中国电视艺  相似文献   

16.
为做好青海省囊谦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转化,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结合囊谦县文化和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特点和资源组合特色,提出主打高原生态旅游、高寒岩溶地貌科普研学旅游、盐文化科普研学旅游、藏传佛教文化体验旅游、格萨尔文化体验旅游、传统古村落文化体验旅游、自驾旅游、民族歌舞文化体验旅游八大品牌。将囊谦县分为香达镇综合旅游核心圈、西北部高山牧场观光旅游区、东部森林生态观光与户外休闲旅游区、西南部高山峡谷观光与宗教文化旅游区,结合囊谦县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一核八心两廊三区四线” 整体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全面提升囊谦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品牌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茶产业资源、茶消费文化、茶产业扩张效应方面看,汉中发展茶文化休闲旅游是可行的。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源挖掘与整合不够、市场发育不成熟、茶园茶场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的问题,建议汉中市整合乡村旅游与茶文化资源,打造茶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构建完整的茶产业链条;加强"汉中仙毫"名茶品牌的旅游扩张化效应;提高茶休闲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施由明 《老区建设》2008,(2):F0002-F0002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粹,因而,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是一项很意义的研究,从中国茶文化的演变与发展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学、艺术等的演变与发展,甚至可以了解中国人思想情感与生活方式、生活情怀的演变历程,这正是近十多来中国茶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外学者重视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旅游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在对2010年到2015年间139篇文献的相关关键词,主题等信息统计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和茶文化旅游产品上,其发展趋势上趋于多元化,更多其它学科的理论和研究视角被引入到茶文化旅游研究领域内,并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启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茶文化旅游的内涵出发,分析开展茶文化旅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对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作出总结.最后就持续发展茶文化旅游提出突出文化内涵、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开发新产品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