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重庆,又入列培育建设国家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无疑成为重庆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7月19日,商务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推进会上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商务部要求,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准确把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问题导向、突出特色,科学布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和六大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
杨凯 《首都经济》2011,(10):30-32
北京目前正处于加快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及“单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使得北京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严重、人口急剧增长、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而目前新城疏解、集聚作用较弱,难以形成与国际大都市相符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体系。新时期北京提出分类推进新城建设,集中力量聚焦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重点推进发展新区顺义、大兴一亦庄、昌平和房山等新城,加快建设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生态涵养区新城。积极借鉴国际大都市在新城建设政策推动方面的经验,使新城有效地疏解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并承载世界城市具备的其他功能,是今后首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金琳 《上海国资》2023,(7):49-51
<正>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国资力量2023年6月1日,以“国潮四季美好申活”为主题的上海国资国企促消费行动第二季——“酷夏畅玩季”在上海锦江乐园正式启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经国务院批准,上海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上海国资国企全面发挥在促消费稳增长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3%,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达到20亿美元以上。”2月16日,重庆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确定了今年重庆商务经济发展新目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但重庆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重庆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没有变。”市商务委主任章勇武表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重庆接下来商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结合,是重庆加速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路径。章勇武介绍,今年,重庆将擦亮川渝两地“爱尚重庆”“蜀里安逸”等标志性消费名片,实现联动效应。重庆、成都商务部门将成立成渝双城消费服务联盟,联动举办成渝双城消费节等主题消费促进活动,打造成渝双城消费专属IP,不断增强“巴蜀消费”全球影响力、集聚力和带动力。  相似文献   

5.
辛宇  赵亮 《天津经济》2022,(7):12-19
当前,天津正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基于城市比较的视角量化研判天津消费现状,对促进天津消费增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天津消费增长形势的基础上,选取20个指标,详细比较天津与重点城市的优势和差距,指出天津的消费规模与实现能力位居中游,消费配套设施和消费吸引力弱势明显,但消费服务的认可度较高。针对短板,结合当前消费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7条加快推进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立体山城、光影江城、魅力桥都,重庆消费市场独具魅力。去年7月,中央赋予重庆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的使命和定位,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诗意画卷。此后,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方案明确,重庆将以建设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和实施“十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提升重庆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政策引领度。  相似文献   

7.
<正>2024年元旦期间,重庆节日市场消费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8%,较2019年同期增长13.2%。重庆主城重点商圈零售额同比增长11.6%,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重庆市餐饮行业营业额同比增长9.4%,较2019年同期增长12.8%。重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节日消费有序升温。数据的背后是重庆在消费场景建设上的推动。经过两年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如何与其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差异化发展正在成为重庆促进国际消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国资》2023,(3):53-54
<正>把握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申迪集团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战略功能承载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握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定位要求,融入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融入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按照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目标要求,以“具有示范意义的国际旅游城”为目标,着力打造“高品质世界级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9.
城市国际化过程是一个城市配置全球资源、融入全球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开始,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心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国际化是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南京应加强国际化战略指引,建立国际形象推广机制,强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公共服务接轨国际、加快建设创新名城,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以赢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2022年1月17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称,支持合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合肥不在第一批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名单之中,但就像成都、深圳、武汉一样,也将此作为未来的奋斗目标. 2021年7月19日,在商务部召开的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宣布,经国务院批...  相似文献   

11.
孙立锋 《港口经济》2011,(11):43-46
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发展经验表明,消费地、生产地、贸易中转地是交易市场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现代贸易主体集中、高端交易形态出现对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宁波拥有港口、市场、区位和政策等四大优势条件,完全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为此,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优势、错位发展,加大政策扶持,有序推进宁波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发展夜经济是拉动消费增长、增强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出口,也是城市“网红变长红”的关键一招。文章基于南京夜经济数据的分析研究,并针对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对策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南京夜经济发展,更好地助力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3.
商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着力”、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上海商贸业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抓住对外开放、城市发展、消费升级、区域联动的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商贸业规模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稳定市场、吸纳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上海商贸业站在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形势,努力找准差距和不足,研究对策和方法,以期促进上海商贸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打造具有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浙江中西部消费中心城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消费一头连着生产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已成为众多城市的政策共识。哈佛大学城市经济学家爱华德·格莱泽(Edward Glaeser)表示:“随着企业变得更具流动性,城市想要保持发展增速,将越来越取决于城市作为消费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由运输中转、加工制造向资源配置不断拓展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城市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支撑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本文主要分析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在上海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关键地位,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四个中心”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分析世界主要航运中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和经验;最后,在研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挑战环境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规划期,中国的城市需要以新思路、新气魄、新举措、新模式谋定经济发展的主体思路;青岛把建设成熟型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作为基本出发点,确立主体思路是:以人为本,从全球的方位参照对标城市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模式;强化城市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形成世界一流城市格局;使开放型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性经济形态;提高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水平;在强化海港、空港、陆路物流港、公路旅游港等的建设中,综合平衡发展大港口经济;打造制造业升级版;全域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建设财富中心;全面振兴现代形象产业;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并举推进。  相似文献   

17.
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对重庆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伴随着国内一些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步伐的加快,新一轮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掀起。建设文化高地是重庆市政府提出未来五年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要实现的“六大西部领先高地”之一。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配套,文化发展一定要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之路。借鉴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经验对于加速提升我市文化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彦琰 《浙江经济》2023,(11):54-55
<正>梯队建设各层级消费集聚中心,利用丰富的消费市场不断集聚新的消费资源,促进全省消费的提质扩容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经济增长的起点,也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支撑,需要在原有消费格局的基础上,加快形成若干消费中心,为消费创造一个底盘、平台和空间。从城市功能的视角,“区域”主要界定了城市消费服务功能的空间尺度;“消费”不仅包括个人消费,也涵盖了基础消费设施、服务等公共消费;“中心”指的是城市在区域城市网络中的重要性,区域层级越高,消费的外围、跨区和全国的特征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汪建江 《浙江经济》2007,(23):44-45
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已达到38%,浙江省为53%(“五普”口径),进入了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一阶段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区域城市化、城市区域化”:一方面,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随着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其影响和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区、大都市圈等不同类型城市区域,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与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推进国际大都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化自觉”的意识,其主要表现是:重城市经济,轻城市人精神;重城市“形态”,轻城市化“精神”;重化“活动”,轻化“内涵”。以“化自觉”的精神反思与指导国际大都市的化建设,既要在着眼于世界化的前沿,又要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积极维护民族化主权;既要形成一流的化设施、化环境、化艺术人才,又要从国际大都市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形成区域化功能相区别、各具特色、多元化形态纷呈的“化圈”;既要重视城市“形态”,更要重视城市的化精神,要使城市“形态”与化“神态”融为一体;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化产业增强化竞争力的经验时,要反思建设国际大都市,发展化产业面临的体制、管理模式、政策等深层次的问题,以切实增强国际大都市的化竞争力,形成国际大都市的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