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是深化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润化,红色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历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在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价值,提供重要的精神财富,彰显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为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效性,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和把握其理论逻辑,从文化阵地、文化基因、挖掘资源、提升认知等四个方面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在实践中创造出的先进文化,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还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针对当前红色文化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对老区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不够以及红色文化资源对老区产业振兴推动作用不突出等问题,要因地制宜利用红色资源来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进而吸引相关创新文化产业入驻革命老区,达到文化经济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张珊 《老区建设》2023,(5):23-29
红色文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运用视觉化方式传播红色文化是顺应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模式变革的必然选择。从理论逻辑看,契合政治传播具象化转向、满足受众视觉表达需求及先进的视觉技术使红色文化视觉传播成为可能;从过程逻辑看,红色文化视觉传播主要通过编码、媒体传输、解码与反馈四个环节实现无意识的嵌入;从实践逻辑看,推进数字化时代红色文化视觉传播需从建构平等对话、优化内容供给、完善把关机制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4.
革命类博物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必须以公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红色文化的发展方向,将红色文化打造成既有市场竞争力,又是能吸引多方参与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于此,革命类博物馆与消费市场结合,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加强宣传推广培育和促进红色文化消费不失为一条值得推广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过程。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其形成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源泉,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与成果创新。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中,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沧桑中,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青海红色文化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时代价值和理论内涵,彰显着时代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青海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通过对解决这些困境的路径进行探究,增加青海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青海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康昕 《魅力中国》2013,(20):14-15
摘要:红色文化主要以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传播,其具有强大又真实的历史说服力,成为了培育青少年的宝贵教材,随着新世纪网络的普及,网络传播手段已成为一种主流文化的传播渠道,红色文化利用网络的快捷、开放、互动等优势.传播给大众革命文化和精神,加强了红色文化网络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内涵、德育功能以及与网络传播手段相结合的分析,试讨论红色文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到20世纪以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它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革命思想、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与革命作风等内容.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同的,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文化基础,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而红色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神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罗小青 《魅力中国》2010,(2):143-143
"红色管理"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红色管理"理论体系从形成到发展,从摸索、实践到体系化、科学化的历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孕育了红色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管理"。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我党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长期革命中形成的宝贵文化精神结晶.以烟台为主体的胶东,是山东红色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进行红色革命最早的地区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胶东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胶东人民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带领先进分子及胶东人民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在新时代,通过讲好胶东红色文化、发展融合展厅、创新故事内容来对胶东红色文化进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1.
赵雪锋 《理论观察》2022,(11):138-140
红色文化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鲜活素材。对于党校来说,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是其主责主业。从当前党校教学中可知,在引入红色文化资源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需要继续加强党性教育中所体现出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教育与行动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文章先从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的价值入手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了红色文化在党性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浙西南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西南人民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3年的革命斗争实践造就了浙西南红色文化的鲜明特征,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遗存。今天,历久弥新的浙西南红色文化在红色基因传承及政治、经济建设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要去寻找和探索浙西南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浙西南红色文化,凝聚人心共识,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红色文化网络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红色网络具有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及繁琐与简便相结合的特点.红色文化网络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思维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同时是网民精神需求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蕴含着共产党人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紧密团结的集体观念、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开拓创新精神。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新时代,针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在分析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基础上,通过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开展红色文化团体活动、推进革命基地实践教学、构建高校管理长效机制等途径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红色基因是我党在革命时期以及建设时期形成的信仰品格,在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关于红色基因的理论,在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中融入红色基因的理论逻辑,并分析了红色基因在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价值融入,旨在利用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中的相关理论促进现阶段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我国的特色文化,其记录了我国百年以来的革命史与建设史,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与精神支柱,更是政治与教育发展的理论性工具,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革命纪念馆是红色文化的承载体,是红色文化的收藏、研究、传播中心,纪念馆工作者是红色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播者,在红色文化研究中要做到自觉、自信、自强,全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使纪念馆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中国的红色沃土,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革命和战争年代,不仅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而且还诞生了如革命先驱文化、长征文化等先进文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涌现出了如"文朝荣精神"三敢精神"等时代精神,同时贵州的红色文化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开发利用与传承方面相对落后,亟待深入挖掘、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红色文学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不管是在其产生年代还是在当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学作品具有人民性、爱国性、革命性的特点,其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体现出的百折不挠、一心为民等思想内核,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具体体现,为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增添了有益养分.这些作品用通俗、大众的语言展示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历程,赞扬了无产阶级理想和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红色文化需要传承和传播,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对红色展馆和红色动画作品等红色文化传播形式中起到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优秀文化,是革命性与先进性、科学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创新化、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的统一,具有印证历史、传承文明、开发利用和政治教育等多重价值。新时代下更要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通过革命脉络、传播手段、科学开发、融入教学和文艺精品等手段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