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通货紧缩对经济的最终影响,可以分为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从理论角度证明了恶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害,而良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中长期内,决定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五个因素分别为产出缺口、全要素生产率、货币、贸易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本轮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其次才是经济下行因素,即本轮通货紧缩是以良性通货紧缩为主、恶性通货紧缩为辅的结构性通货紧缩.因此,对当前通货紧缩应采取适当容忍的态度,不应单纯针对价格水平进行大幅干预.  相似文献   

2.
殷剑峰 《银行家》2015,(4):54-58
通货紧缩指的是主要物价指数(PPI和/或CPI)的持续下跌。虽然有所谓"好的"通货紧缩(主要由技术进步引发的总供给线外推造成)和"坏的"通货紧缩(主要由总需求萎缩引发)之分,但在更多的情况下,通货紧缩都对应于总需求的萎缩和经济的持续衰退。而且,通货紧缩要比通货膨胀更加难以对付,因为许多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尤其是货币政策通常会因经济中的各种"刚性"(如"流动性陷阱")而失灵。我国在1997~2002年间曾经历了长达五年的通货紧缩,其原因在总供给层面是企业的产能过剩和债台高筑,在总需求层面是投资、消费和外需的萎靡,在金融层面则是银行部门的"惜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术界在通货紧缩的定义方面大致可分为"价格派"和"货币派".持"价格派"的观点学者认为中国已陷入了通货紧缩;而持"货币派"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国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现代经济本质上说是信用经济,通货紧缩伴随经济萧条,从信用的角度看就是信用的破坏.对于信用的破坏过程和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的产生,主要有两种研究方法:一是货币主义的研究方法;另一种是商业周期的研究方法.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有:体制原因;政策调整滞后;外部需求萎缩.对中国通货紧缩的政策建议是:采用扩张性的宏观政策和加快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1999 年经济发展的开局较好, 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去年中央的反周期财政扩张政策在今年上半年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 去年以来的反周期财政扩张政策并没有能扭转通货紧缩的趋势, 价格形势表明通货紧缩的威胁不仅没有减缓, 反而日益加深。遏制通货紧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而仅靠财政手段很难扭转通货紧缩走势趋势。从上半年经济形势看, 扩大内需不仅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 更需要积极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从制度、结构角度对中国通货紧缩成因及治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货币流动障碍的存在和发展是导致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认为当前的通货紧缩是经济中的总量因素与制度———结构因素叠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通货紧缩可追溯至1985年,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发生了通货紧缩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治理日本当前的通货紧缩,简单的宏观需求政策已很难奏效,应将政策重点放在切实进行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上。  相似文献   

7.
宫希魁 《金融博览》2002,(10):18-19
如何应对日益显露的通货紧缩,目前有一种思路影响很大,即加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力度,变适度的货币政策为积极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取向是有一定根据的,在目前的形势下作为应急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作为长期的政策选择则有失偏颇.因为这种全面的扩张性政策,其着力点放在了增加货币供应总量以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上,而忽略了我国目前货币供应量并不算低,而货币分布结构极不合理的事实.因为货币分布结构不合理导致的通货紧缩,用货币量的单纯扩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我的结论是,治理通货紧缩的长期政策选择,重点应当放在调整货币分布结构上.  相似文献   

8.
美国历史上三次特殊通货紧缩的治理在工具选择上并未有太多新意,但政策当局所采用的公开、透明以及渐进的方式,使公众对通货紧缩形成一致预期,最终使得在通货紧缩下并未出现大幅度的经济衰退。对于我国应对当前通货紧缩风险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从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到2002年间,中国经历了通货紧缩,零售物价指数R PI在1998年下降了2郾28%,1999年则下降了3%,而2000年则下降了1郾5%,2001年下降了0郾8%,最后2002年下降了1郾8%。我认为这是典型的通货紧缩现象。到了2003年,中国似乎走出了通货紧缩,因为2003年R PI下降了0郾1%,即基本上没有通  相似文献   

10.
通货紧缩财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将通货紧缩与微观经济中的财务管理相结合 ,研究财务经济与通货紧缩之间的联系。论证通货紧缩对财务活动的决定作用 ,提出减缓通货紧缩的财务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治理通货紧缩过程中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辨析通货紧缩的性质入手,指出通货紧缩在中国的特殊表现形式;然后从理论上探讨了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紧缩是否有效的问题,得出了“货币政策对于治理通货紧缩有效”的结论;最后对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作出评价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从货币角度来讨论世界通货紧缩,主要是考虑国际清偿力的供给是否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际清偿力不充足的情况下,一国弥补国际收支暂时性逆差只能依靠紧缩国内需求或求助于外汇管制和货币贬值,而这些措施的普遍实施将把各国经济拖入通货紧缩的困境.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大萧条与当时国际清偿力供给不足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当前世界经济通货紧缩的根源并不在于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仅发生了较严重通货膨胀,而且也经历从未有过的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替发生,相互转换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种客观现实。总体上看,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大致经历了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换和再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换的两个过程,而且这种植根于我国具体实际的转换过程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CPI一般情况看,当前国内经济只是出现通货紧缩迹象, 但并没有出现通货紧缩。最近,不少机构、不少人基本上都判断中国经济将出现下行,中国经济的通货紧缩即将到来。2005年2月份以来,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为CPI)一路走低,特别是到了9月份,CPI更是回落到 0.9%,低于1%,为2003年9月份以来最低水平。而近来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初爆发的全球性通货紧缩已持续了三个年头,西方某些研究人员将全球性通货紧缩归咎于中国.但是,从造成这次全球通货紧缩的成因、中国近年的物价指数、中国GDP的增幅与出口的增幅比值等多方面看,全球性通货紧缩与中国无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通货紧缩所引致的庇古效应和费雪效应两种效应以及我国1997年开始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与典型的通货紧缩进行了比较分析 ,分析了物价下跌与货币供应量增长并存、物价下跌与经济增长并存的条件下 ,我国通货紧缩的趋势对于债务人、债权人以及消费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会陷入通货紧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国内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连续37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保持在较为疲弱的水平上,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已经陷入通货紧缩状态,相关各方讨论甚为热烈.有美国经济学家甚至危言耸听地认为,中国经济将在短期内崩溃. 从消费物价的情况看,中国尚未陷入通货紧缩.不论对通货紧缩定义的种种争论,一般认为当物价水平出现至少连续3至6个月的负增长,才能被定义为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年底以来的一段时间,国际社会对通货紧缩的谈论显著增多了.有些观点要求根据通货紧缩的新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甚至对汇率政策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有关通货紧缩的各种见解中,存在一些明显的偏差甚至误解.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货币政策在当前通货紧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新金融》2003,(3):11-13
通货紧缩指的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并延续一定的时间(一般为两个季度),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就正好符合这一概念的特征.通货紧缩引起了人们收入水平的下降、企业利润的减少,需求降低后又导致失业的增多、社会信用链条吃紧等等一些不稳定现象.政府为了稳定经济运行、保持快速发展,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进行调节,以期摆脱紧缩,使经济步入正轨.这种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了5年,扩张财政的效果普遍被人们看好,而对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中的作用却众说纷纭,一直都是人们极为关注的活题和经常讨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最新通货膨胀数据公布后,关于中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的言论顿时甚嚣尘上,加之中国PMI和汇丰PMI指数双双落入荣枯线以下,经济通货紧缩的风险一时间成为经济领域的关注焦点,预防通货紧缩也仿佛间成为当前经济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