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等观点。它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生活与文化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具影响力的一部戏剧,莎士比亚在这部剧中为存在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图解。本文从"哈姆莱特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和"哈姆莱特的自由选择"两个方面对文本中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这部戏剧的解读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的丹麦哲学家祁克果的视野中,思想焦点始终是人,人的存在,人的自由选择。他强烈关注生命和人生问题,并将存在看作是一个人自己的生活过程,包括自主参与、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本文认为,祁克果关于"存在"的概念以及"生活辩证法"的哲思,为汶川大地震后每个中国人的存在和奋进,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提供了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4.
《在冰上里》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一篇较为优秀的短篇小说。她将对哲学的思考融入文学世界之中,展示社会的丑陋及表象背后人的存在与价值。本文试图运用存在主义理论,从"世界的荒诞性"、"人的自由选择"及"对‘真我’的追寻"这三个方面对文本中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探讨,为这篇小说的解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哲学以"存在先于本质"为出发点高度关注人的存在,强调人的自由选择。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以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成长为目标,反对传统教学,力主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教师的适时引导完成教学。这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有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战时期,欧洲大陆充满了消极颓废、悲观失望的情绪,知识分子中形成了由于苦闷、孤独、被遗弃、找不到出路而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现象.于是,标榜个人的生活、自由、存在放在第一位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受到当时欧洲人的极大欢迎.虽然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明显差别,但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的意义是不能完全被否定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存在主义,实际上是对哲学与生活方式合而为一的前苏格拉底传统的回归.政治、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与离开教堂的资产阶级,意味着无家可归之后又增添了虚无和荒诞感.这是桑塔格等"新左派"最大时代语境,也是存在主义的主题.桑塔格在诸多"言"与"行"上与萨特都有强烈的相似性,萨特是她的行动之父,但她的审美感受力的"理想丈夫"却是加缪.桑塔格在对待二者的矛盾态度中彰显了自身特征.不仅如此,存在主义对人自由的自况以及由此而来的责任意识,仍然有其恒常价值,尤其是在新媒介生态下的现在.  相似文献   

8.
萨特的自由学说是其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本文从萨特的“我思”分析入手,通过对“我思”意识的自发性与自由、“意识之有”的虚无性与自由、本体论的存在性与自由等三个方面探析自由观念本质,并在“我思”这一形而上学基础构建的伦理学改变了传统伦理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探索如何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重构社会变革主体和路径的问题基础上产生的。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同的流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各具特色.但总体上来说分为两派:一派是试图回归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本中去,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像”,如早期西方马克恩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另一派是运用西方分析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补充,试图建构新的符合其理论宗旨的历史唯物主义“变体”,如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恩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政治马克思主义”。在这些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径和方法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实质已经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旨和核心,无法完整准确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10.
小说《苦艾》表达了个人在命运面前丧失自由选择的权利时的悲哀,人对"自我"遭遇的默默承受,对"他者"的忘却,甚至最终忘却"自我"的本真存在。本文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分析小说《苦艾》中的人际关系及悲剧韵味。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点子都能变成金子的.在与人的交谈和讨论中,在独自沉思的过程中,在认真细致的阅读中,都有可能在脑海里突涌出无数个想法和创意.但这些想法和创意仅存在脑海里是不够的,不把它贯彻执行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一个人在梦中神游万里,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直躺在床上做梦而已.……  相似文献   

13.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其主导地位不容超越.目前,我国出现的税收"缺位"与收费"越位"现象,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必须清费立税,实行费改税.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哲学的文化资本意义"今天已经哲学过了吗"?听起来,这句话的语法结构似乎有些不合理。但是,其意涵之深刻却可以告诉人们一个"城市哲学"文化资本意义,以及这个城市"哲学家小路"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到“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作为与经济、政治相并列的三大形态之一而存在的,并反映和反作用于人类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意在笔先”“意随笔生”与“主题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意在笔先”、“意随笔生”与“主题先行”三个命题的含义及联系进行了探讨,从而全面地认识写作实践中主题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对“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求得全面清晰的认识 ,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19.
易堂九子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士人群体。他们的文法理论构成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唐宋派和桐城派相比,易堂九子的文法理论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与明末清初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他们主张由规矩到神明,既是易代之际立言的法则,又针对有明一代的模拟文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