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资源最重要的载体,实现民族村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借鉴其他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贵州民族村寨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建立严格的审批机制、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科学规划、完善民俗旅游区的管理制度、社区参与和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是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民族村寨文化空间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村寨是一个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组织严密的社会文化有机体。为有效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民族民俗文化及其文化空间,坚持原真性原则和“文化自觉”,并通过新农村建设、历史保护、产权管理等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桂林龙胜平安寨为案例地,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推-拉"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旅游者到平安寨出游的旅游动机的潜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到民族村寨进行乡村旅游的主要推力因素为"探索与发现"、"放松与提升"和"回忆与守望"等旅游需求;主要拉力因素为"乡村人文景观"、"乡村自然与生活"和"乡村历史文化"等旅游吸引力。最后提出保护传统民族文化景观,展现真实民族村寨;提升乡村休闲度假设施,满足游客深度体验;加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促进城市居民出游等建议,希望能够见微知著为其他地区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赞同也坚持产权是论证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参与必要性的一个富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视觉,为进一步提高产权理论对社区参与必要性的阐释力,引入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认为民族村寨中民族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内在化于居民"活化"载体上,植根于居民的思想态度和言行举止中,其产权天然属于当地居民个人,是典型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参与是其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区旅游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随着民族村寨社区旅游的发展,其发展模式、效率、效益等问题亟待解决.为引导、规范与持续推进民族村寨社区旅游的发展,构建了社区生态系统层、社区利益系统层和旅游发展潜力层的民族村寨社区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具有普适意义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作为参照,提炼出能够反映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判定提供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7.
向延平  陈友莲 《全国商情》2007,(11):105-107
民族村寨旅游是全面系统的民俗展示,是一种独特民俗风情.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武陵山区特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发展以及营销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自身发展速度与规模.本文以德夯苗寨旅游为例,根据德夯苗寨旅游发展情况,探讨德夯苗寨旅游品牌营销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西部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村寨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存在加快发展的历史和社会需求机遇与发展条件相对不足的矛盾,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扬长避短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搭建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与基础平台;其次要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特别是要保护少数民族村寨原生态环境和民俗民风等人文资源,搭建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平台;第三要扬长避短,进一步创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搭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平台和良好的经济环境,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民俗民风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注重乡村旅游中的文化担当与品质、品牌构建,带动社会经济跨越发展,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之路。全力构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环境优化工程,加强民俗文化研究,启动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加大营销推介力度,完善民族文化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民俗民风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注重乡村旅游中的文化担当与品质、品牌构建,带动社会经济跨越发展,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之路.全力构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环境优化工程,加强民俗文化研究,启动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加大营销推介力度,完善民族文化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四川凉山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金银  刘宇翔 《全国商情》2009,(3):15-16,12
四川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灿烂的民族文化.彝族民俗文化、摩梭风情文化、航天水电科技文化、长征红色文化等将成为凉山旅游的灵魂和精华.充分利用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创意与旅游结合起来.以创意设计、艺术包装、广告传媒使凉山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和经济优势,打造凉山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凉山旅游形象,促进凉山旅游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的旅游以文化旅游为主导模式。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利用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优势,使旅游者(旅游客体)认识、欣赏民俗文化,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心理体验,达到旅游、娱乐、休闲,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及增强旅游客体、旅游媒体的文化吸引力之目的,也可使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焕发出文化的光彩,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旅游村寨是贵州旅游的特色板块,在旅游需求多极化和消费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下,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要由观光旅游向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方向发展转型,提升少数民族旅游村寨的旅游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解决民族村寨女性脱贫问题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是达成民族村寨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社区居民在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了避免个体性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文章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法,选取了有可能对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造成影响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参与、经济感知、社会感知、环境感知等多个层面进行测量.文章以桂黔地区4个典型少数民族村寨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定量分析软件分别对民族村寨女性和男性居民的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对于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判别具有显著性影响.男性群体更倾向经济的提升及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感知,而女性群体则更强调社区归属感以及社区层面的发展,对政策的感知也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朝鲜族民族村寨红旗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获取数据资料,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这三个方面对当地村民关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朝鲜族村民总体上对于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持积极的态度,正面影响的感知强于负面影响感知。红旗村的朝鲜族民俗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村民更倾向于正面感知。  相似文献   

16.
民俗节庆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品牌、艺术、审美、体验价值,在塑造和加强区域旅游形象,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娱乐和旅游购物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三清山板灯节是三清山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板灯节作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是重点开发项目之一,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但是从目前的保护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如传承人缺乏、保护不力、缺乏知名度等问题。有鉴于此,三清山板灯节的发展应在新型管理体制、节庆产品创新、品牌共建推广、区域旅游合作四个方面寻求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7.
“舞台真实”是舞台艺术中的专有名词.把它引入到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中。就涉及到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如文化商品化、文化变迁、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等问题.通过对“舞台真实”理论做进一步的理解与分析,指出原生型民族村寨的舞台化是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注重舞台化过程中的真实性则是开发成功与否的关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舞台真实理论在实际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模型.并指出这一理论对原生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较多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举措。分析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优势的基础上,总结1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模式可发现主要有综合型、核心景区带动型、公司集团型、特色产业带动型和特色乡村型五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旅游产业链建设和鼓励社区参与,以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客家文化是以汉族文化为主并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和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赣南客家安远民俗文化-大堂音乐是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而形成且富有人文内涵的民间民俗艺术形式,民间艺人将此用于婚丧嫁娶、做寿上匾等红白喜事。其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和反本追源的气质。文章就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大堂音乐的形成、保护及开发利用进行探索性和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民俗文化资源是建设新农村文化首当其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是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农村的有力保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民俗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面临认识偏颇、投入不足,传承断裂、后继乏人,保护不力、开发过滥的严峻形势。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开展民俗文化资源的全面普查;保护民俗艺人,大力培养民俗文化产业的专门人才;实施品牌战略,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