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些关于地方公共预算对社区内财产价值的影响的经验结论。通过财产税的转移理论,本文分析了整体税收对地主租金收入和对佃户付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了税收和支出方案对地方财产价值的影响方向,以及粗略估计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既决定了房产供给,也影响了房产需求,这体现在房产供给的增加导致了居民支付意愿的下降;公共设施将提高房产价值和居民支付意愿,从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供给和公共设施支出的选择来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如果购房者对于公共设施价值的判断存在异质性信念,地方政府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念差异,投入过多的公共设施支出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这将使得房产价格有可能超过其基本值,出现泡沫成分。  相似文献   

3.
张涛  王学斌陈磊 《经济学》2007,7(1):111-124
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既决定了房产供给,也影响了房产需求,这体现在房产供给的增加导致了居民支付意愿的下降;公共设施将提高房产价值和居民支付意愿,从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供给和公共设施支出的选择来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如果购房者对于公共设施价值的判断存在异质性信念,地方政府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念差异,投入过多的公共设施支出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这将使得房产价格有可能超过其基本值,出现泡沫成分。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对外商投资影响的内生机理,正在引起经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用一个蒂布特模型的设想来解释地方政府服务与外商投资选择的关系,通过理论模型来分析外商投资者"用脚投票"选择投资地区,从而使公共资源达到效率化配置的一个均衡过程,进而说明在外商资本投资进行竞争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公共支出以及政策服务水平决定了外商资本的流向和选择,从而可以实现地方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公共支出规模的膨胀性、成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公共支出规模膨胀过程中的潜在问题,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财政危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研究在调整社会福利的同时降低政府公共支出规模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中国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化对于政府支出规模具有明显的扩张效应,公共教育需求却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未来中国的地方财政必须要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在"有增有减、减大于增"的政策取向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新财产税体系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的财产税体系在体现财产课税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功能上存在重大缺失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要求不相适应。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 ,借鉴市场经济国家财产税制的运行模式 ,提出改革我国现行财产税制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建立对土地、房产、车船等大型动产的静态财产价值和财产转移的动态财产价值课税的财产税体系 ,并做好财产税制转型的相关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两地区多部门波动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在房产需求冲击传导和溢出中扮演的角色。研究表明:单个地区的房产需求冲击首先通过房地产部门传导至该地区财政收入,导致当地公共支出波动。在两级政府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动机开展对公共支出和人力资本的竞争,因此,另一地区的公共支出也会同向波动,产出、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同步受到影响,冲击带来的影响随之溢出。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地区间竞争的机制将可以传导和放大整体经济波动。更换居民效用函数形式、在非房地产部门引入工业用地作为生产要素等稳健性检验均不会改变结论。此外,基于现实情况,本文还在模型中引入了劳动力供给时长的内生决策、劳动力的行业间配置、央地税收分成等拓展机制,阐释了拓展机制对模型结果的影响。这一研究将为地区间竞争机制如何影响中国经济波动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半期,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发动了一场限制地方政府收支的改革浪潮,主要内容是限制财产税.具体有综合财产税率限制、特定财产税率限制、财产税征收额的限制、总收入或总支出的增长限制、财产评估值的增长限制、完全公开财产税的课征情况等.这些限制措施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收入结构和地方政府服务责任的配置、带来了权力与责任向州级政府的纵向转移、削弱了地方自治;同时也启示我们:财产税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要求我们理性对待财产税制的设计、改革和完善,要求地方政府实行健全的财政管理和稳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框架下的现行地方公共收入机制,无论从增长效应还是从公平效应看,其制度设计均不利于促成地方政府有效供给公共物品。基于大国治理逻辑的一个理论基石是,促成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地方公共收入机制,需要融合独立性财权与权力制衡机制。据此,结合受益原则与支付能力原则,利于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地方公共收入机制构建,应在不触动当前政府间财政制衡设计的框架下,围绕权力确定、来源清晰,负担落实、征管优势、适度弹性原则,注重财产税、使用者费、地方公债三大收入形式的运用,并借助制度调整来增强地方独立性财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基于服务成本方法,运用Kakwani指数、Suits系数、RSA系数以及受益集中曲线等受益归宿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我国2004年、2006年和2009年公共教育支出的受益归宿情况。研究表明,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整体上不仅是累进的,而且是倾向于低收入家庭的,近些年来这种累进性与倾向性均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地产税与房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我国1988--2006年房地产税和房价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了我国房地产税对房价的短期影响及两者的长期关系。结论如下:我国房地产税和房价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房价和房地产税存在正相关关系,调高房地产税会引起房价增长;在不考虑地方公共支出对房价影响的情况下,房地产税的长期影响效应要大于短期影响效应;我国房地产税制设置欠完善,房地产税的变化会影响房价,而房价的变化不会影响房地产税。最后,本文提出,应对现行的房地产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减少房地产流通环节的税种和税负,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的城镇化为背景,运用公共品资本化原理,分析了地方土地财政制度,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制度与房地产相关税收制度,对地方公共品提供激励的传导机制。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地方公共品提供具有结构性的激励效应,但该激励机制建立在土地和房产交易之上,地方财政努力程度被交易时点截然分割。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实现从交易型向保有型“土地溢价回收”制度转换,将有助于建立对称的、可持续的地方财政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房产税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一年多了,改革道路中所遇到的困难较多,所取得的成效也不是很明显,加之大众的舆论压力,房产税的开征似乎在被否定,其实不然。房产税对高房价的抑制作用是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并保护改革的顺利进行;地方政府需在配合中央工作的同时,引导其走入正确的轨道上来;房产开发商则需履行好商业道德,诚信做事;至于不动产购买者,要维护房产税的开征工作,丢弃投机行为,并为房产税的开征提供合理化建议。房产税的改革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才能为房地产市场走向理性化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REAL ESTATE TAX IN URBA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nce its foundation in 1949,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has adopted several contrasting policies to address the urban housing problem. Among them have been changes in real estate tax law. The first real estate tax laws in the PRC were promulgated in January 1950. Amended several times, they became ineffective after 1973. In September 1986, the State Council promulgated a new real estate tax law affecting all urban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this new law, real estate taxes are to be levied on owners, so that most real estate taxes have been paid by enterprises rather than households. However, with the recent drive to privatize housing in urban China, property rights are being transferred from public to private ownership,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real estate taxes, this is producing undesired inequalit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taxation, examines the role of property tax in the ongoing housing reform, and recommends changes in real estate taxes that would better achieve the government's egalitarian goals. ( JEL H20, R31)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选取东中西部代表性的省份广东、湖北、陕西,分析三省的地方财政收入、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针对性地改革当前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国有土地出让制度,降低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利于地方财政的安全和房地产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前提下,使房地产税成为地方重要税种是中国房地产税改革的重要政策目标,但在高房价收入比背景下,这二者相互冲突。本文基于房地产税制要素设计和微观家庭数据测算,探讨中国房地产税的渐进改革路径及其影响,认为鉴于居民纳税能力受高房价收入比限制,房地产税可从低税率、高减免起步;伴随房价收入比收敛,逐步提高税率、降低减免。起步阶段,税制改革应重视居民纳税能力和纳税意愿,优先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软着陆;在中长期,房地产税可逐步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起到完善税制和地方税体系、提升地方治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城镇化扩张现象比较突出,造成土地闲置、资源浪费,致使失地农民生活缺乏保障。房地产税,作为调节房产和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理应发挥其积极作用。我国房地产税的改革方向应为:在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条件下,通过合并部分税种、完善部分税种的课税要素等措施来适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一方面满足地方财政的正常开支,另一方面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增强其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抑制对土地资源的过度需求以及房地产的过度开发,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地价过快上涨和投机需求旺盛是造成房价不合理上涨的两个重要原因。在城乡同时开征累进物业税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累进物业税的开征对象包括城市住宅、城市已出让土地及农村住宅。在城乡共同开征物业税的基础上,将物业税归为地方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重新分配土地出让金,弱化地方抬高地价的内在冲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城市集聚力为标准,构建了最优土地财政规模模型,同时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优的土地财政规模,使得城市集聚力达到最大,这一最优规模与消费者工业品支出份额、住房边际成本增速、贸易成本、土地财政使用效率正相关,与工业品消费替代弹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邓菊秋 《财经科学》2007,(7):118-124
不完善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其负面影响日渐突出,已经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根据我国地方财政运行的现状,结合房地产税的理论分析,提出房地产税改革的主要目标应定位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并以成都市为案例来说明改革后的不动产税是否能够成为市级财政的主体税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