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监督权运行中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监督作为权力运作的一个环节,贯穿于权力运作的全过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的形成有赖于监督权运行机制的完善。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还存在一些缺陷,必须重视官僚主义等一些隐性腐败的监督,加强对监督的监督,通过建立腐败退出机制等方法使监督权的运行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
3.
2020年底,我国历史性地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着眼于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适应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相应地,党和政府治贫的使命从摆脱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其逻辑亦需得到实质性变... 相似文献
4.
5.
收入、知识和健康的三类贫困测算与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 Watts 多维度贫困指数,从收入、知识和健康三个维度测算了我国1990年、1997年和2003年的多维度贫困.并对引起贫困状况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夏普里分解。测算结果表明,从1990~2003年,我国多维度贫困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收入贫困下降最多,健康贫困下降最少。同时,近年来在我国整体义务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时,有一部分人的教育年限却在下降,说明教育发展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贫困规模的测度体系以及反贫困效果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贫困识别、贫困加总、贫困分解三个模块。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政府扶贫政策达到的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扶贫的手段的不同,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政府必须制定出亲贫困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7.
8.
9.
近年来,由于中国政治民主化与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学术界对加强人大监督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对加强各级人大的监督权尤其是加强各级人大的预算监督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有权力就必须有监督,监督是对权力的制约、地方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的有效监督是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预算执行对预算制度的核心内容。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也是地方人大财政监督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于对地方人大预算执行监督的法律依据,以及地方人大预算执行监督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地方人大预算执行监督。本文总共分为四部分,包括概念性介绍,地方人大预算执行监督的法律依据,地方人大预算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地方人大预算执行监督。 相似文献
10.
以增加收入为焦点、以赋予权能为要点、以参与治理为重点、以政策创新为抓点和以党委政府为基点构成了新时代西藏贫困治理理论逻辑。新时代西藏贫困治理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光辉实践,充分凸显出共享、绿色、协同、团结与自主的价值理念。2020年后提升西藏贫困治理质量可以从提高人的自主性、坚持多元共治理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关注相对贫困治理以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电力短缺(电荒)、投资过度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其制度性成因。大面积电荒源于决策体制不健全和问责制度缺失;电力投资过度源于政府监管缺位和缺失。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发展,必须完善电力发展规划制订制度,建立电力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改进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变经济运行调控方式,推行项目建设公共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家行为与产权: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的产权理论侧重于微观层次的分析,较少考虑中观(利益集团)及宏观层次(国家)对产权结构形成的影响及不同层次产权的交互作用的机制。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国家的定义入手,通过对个体权力与国家、集体行动与国家以及法治化社会与国家的三个层次的分析,提出建立产权制度分析的国家模型,从而论证国家与产权制度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贫困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难题,亦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我国为响应全球治理贫困的需求,同时为化解国内严峻的贫困形势,2013年在农村地区开始实行"精准扶贫"战略,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反观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不仅缺乏精准化救助理念与形式,而且在治理主体与体系方面也缺少精准性,为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分析精准扶贫对城市反贫困的契合基础上,欲运用精准扶贫作为指导,从救助理念、形式、主体、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精准化设计,实现精准性城市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4.
农村多维贫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基于2016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运用A-F 测度方法对农户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分解,着重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产性收入、农户家庭住房、生活燃料、受教育年限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贫困发生率较高;财产性收入、受教育年限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最大,在农户脱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农户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显著,而且在高维贫困上的减贫效应更大,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村级特征等也都对多维贫困产生影响。因此,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贯彻落实“互联网+”扶贫政策,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农户的“能力贫困”问题,有助于实现贫困户脱贫及脱贫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逐渐将贫困的研究视角从单一的收入贫困扩展到多维贫困。文章基于CFPS的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采取Alkire和Foster提出的双界限方法,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的目标任务选取贫困维度,对我国农村的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稳健性分析。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状况比收入贫困状况恶劣。维度分解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和生活质量等维度的剥夺情况比较严重。地区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被剥夺状况高于中、西部地区。稳健性分析结果显示,测度结果对权重的选取是稳健的。因此,我国在此10年中,应从多维视角识别农村贫困,有针对性地提高扶贫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前,民族地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民族地区依然贫困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应创新扶贫制度,实施“可持续脱贫”: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为起点,夯实可持续脱贫的基础;以产业开发扶贫为重点,提高可持续脱贫的“技术含量”;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广辟可持续脱贫的财源;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强可持续脱贫的能力;加强可持续脱贫的规划,实施少数民族群众解困工程;建立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为可持续脱贫的助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