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与上市公司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的法律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会因其法律起源不同而不同,进而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发展质量.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被市场赋予的市场价值是衡量公司增长潜力和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指标.本文对我国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上市公司价值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法律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与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显著,也就是说,在中国资本市场和法律保护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法律保护程度的加强,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财务不真实事件近年来频繁发生,诱发巨大危害,它不仅扰乱证券市场秩序,影响证券市场正常发展,更是极大的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的财务不真实行为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更会为上市公司带来覆灭性灾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激励体制、健全证券法律体系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从各个环节全面开展,从根本上遏制财务不真实.  相似文献   

3.
柴静 《集团经济研究》2007,(17):202-203
担保,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经营行为,是社会正常的经济现象,曾为上市公司方便、快捷地获得银行资金以及为金融机构利益的保障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为涉及对外担保诉讼而陷入财务困境,屡见不鲜.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其风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股独大”是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主要现状,由于股权集中在控股股东手中,保护小股东利益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控股股东有足够的权力控制上市公司,通过多种利益输送行为来掏空上市公司,攫取控制权收益,侵害小股东利益。本文以上市公司科苑造假案为例,剖析控股股东接力掏空上市公司的多种利益输送行为,包括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指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严重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及妨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不断被披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些学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利润操纵等问题做了分析,认为:(1)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与"政府提供隐性担保"有关,上市公司根据既定信息与监管部门进行动态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普遍的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下,担保作为企业间一种正常的融资保证行为,本是为了促进资金融通,增加借贷双方成功交易概率,减少金融交易风险,保障债权实现的一种正常经济现象.但在我国近几年的担保实践中,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问题百出,诉讼频繁,官司不断,不规范担保行为正日益侵吞着上市公司的利润,损害着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不断地将上市公司推向亏损、退市甚至破产倒闭的境地.其缘由何在?笔者试对其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担保本是上市公司的一种正常经营行为,可以使公司更方便快捷地获得资金。我国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往往发生在有关联的企业或有潜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我国上市公司向关联公司提供担保,甚至是巨额担保现象普遍,上市公司为此涉及担保诉讼而陷入财务困境。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关联方担保及其风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最终控制人利用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所进行的利益输出行为及其对财务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并就此提出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内部资本市场利益输出行为的存在加大了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判别模型对上市公司利用内部资本市场提供担保的利益输出行为引致的财务危机判别作用显著,而对利用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资金拆借和资产出售类的利益输出行为引致的财务危机判别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信息披露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项基本义务,是在证券市场上保护投资者利益、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文章使用演化博弈对由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两个群体组成的证券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了在有限理性条件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投资者行为二者之间的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由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两群体组成的证券市场的演化路径和演化结果与博弈双方的学习能力、博弈环境的变化以及所选策略的适应度有关。最后,针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投资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证券市场特性与上市公司特性在证券法律制度上的反映.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转多的操纵利润行为.严重危害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深入分析上市公司操纵利润行为,对加强上市公司利润方面的披露.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菁  杜湘红 《价值工程》2009,28(6):145-147
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运作日益规范。但是,由于法律和监管的不完善,仍然存在不少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证券监管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对近年我国证券市场中被查处的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改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事件时有发生。会计舞弊行为在严重损害公司股东、债权人和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会计舞弊的现状并借助一定的识别方法发现会计造假的手段,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希望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其他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仍然有待完善和规范,上市公司披露财务信息失真、粉饰报表等违法犯罪行为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致使人们普遍质疑第三方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究其根源,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文章就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进行了分析,而后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启动创业板以来,大量的上市公司在创业板市场上进行融资。由于发行价格偏高,资金超募集的现象愈演愈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这种过度融资行为则相当于杀鸡取卵,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将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尤其是违背了投资者初始意愿,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极大地挫伤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最终影响上市公司的利益。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上市公司理念缺陷造成过度融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缺陷造成过度融资,中介机构功能缺陷造成过度融资以及投资者行为方式助长过度融资等。研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寻求防治这种非理性融资行为的对策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高度集中是中国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在证券市场领域的必然反映,完善公司治理关系有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由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脆弱,法律对正当权益的保护和救济不力,极易出现大股东操纵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完全成为控股股东进行融资和市场运作的工具,中小股东及债权人成为控股股东获取利益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原来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但近年来由于运作不规范,引起监管部门及各方人士的关注和忧虑。不断产生的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现象表明,部分上市公司变相地把对外担保作为融资的手段,某些忽略企业正常需求或脱离市场实际的监管政策在执行中必定要成为被监管者规避的主要对象。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问题、风险及其成因进行深层次解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几年的担保实践中,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百出,诉讼频繁,官司不断,不规范担保行为日益侵吞上市公司的利润,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不断将上市公司推向亏损、退市甚至破产倒闭的境地,上市公司因担保被拖下水的案例屡见不鲜。一、我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令人担忧.有的上市公司在信息加工处理环节中做手脚,或谎报、虚构公司资产、财务状况(如1997年深圳世纪星源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案),操纵盈余获取配股资格,或遗漏、隐瞒公司应当公开的有关情况;有的公司在信息披露环节上做文章,对公司的某些重大事项随机披露;有的上市公司为避免被摘牌,利用内幕信息披露操纵股价,导致市场投资理念发生扭曲等.上市公司的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秩序,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上市公司的现状亟待治理.改善目前的信息披露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陈晶京  于维同 《价值工程》2011,30(20):292-293
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开板,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多层次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更意味着证券市场成为创新经济"新动力"。本文首先对创业板进行概述,然后围绕上市公司经营中董事、高管辞职引出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为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董事辞职行为法律规制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