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6,(5)
国家规划矿区对提升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统一监管、布局优化和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系统梳理已有国家规划矿区的划定背景、名录、基本情况、拥有的矿产资源总量以及勘查开发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国家规划矿区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国家规划矿区调查、核实与分析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为下一步国家规划矿区内涵定位、管理程序和政策措施等研究提供对策建议,为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国家规划矿区划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收取标准测算方法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方法,尝试测算了A矿区的土地复垦保证金。结果发现我国没有一个统一的保证金测算标准,各个地区的标准不同,且同一矿种也各不相同。最优的土地复垦保证金数额就是土地复垦的成本,确定保证金的标准必须以复垦成本为基础。而且,保证金影响系数的确立具有一定主观性。应尽快建立土地复垦标准,成立专门的复垦技术标准机构,从制度和技术上保证土地复垦质量。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1)
以鸡东县四海矿区为研究对象,对矿区土地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海矿区采矿用地总面积为236.03hm2,土地复垦采矿用地为183.10hm2,废弃的采矿用地主要复垦为旱地、有林地等用地类型,此项研究将为今后编制土地复垦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补偿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分析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补偿优化设计的原则,并指出在土地复垦时进行生态补偿应从经济、社会、工程三个方面优化设计,以取得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对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矿区土地复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包括土地恢复、土地治理、综合整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土地复垦涉及面很广,往往需要有农、林、牧、水利、旅游和城乡建设等相互合作。一般来说,土地复垦技术途径包括工程性复垦技术和生物性复垦技术。  相似文献   

6.
凡是以开采矿产资源为主的地区都要面临资源枯竭后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本文以正处于生产鼎盛期的全国大型露天煤矿——平朔矿为例,针对其与农村生态经济紧密相关的特点,分析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矿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重建的三方面模式:一是通过工业生态经济链发展提供资金,减少污染。二是要建立基于矿区复垦地的小杂粮生产、林木培育、牧草种植、中草药种植的多元农业生态经济园区。三是矿区农村生态经济重建,需要通过股份制联合开发复垦土地,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并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土地复垦的效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因采矿挖损、破坏和压占的土地累计已达3000万亩,每年仍以30-40万亩的速度在增加。这些废弃的土地经过复垦,可作为农地、牧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并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土地遗留问题、政策性强,而目前土地复垦法规尚不健全,且缺乏可操作性的复垦实施细则,土地复垦率仅为6%,故土地复垦还未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要使我国土地复垦走出低谷,实现矿区工农业的持续发展,其关键问题是确保复垦资金的落实和投入,加速复垦技术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但要做到这点,需从改变人为观念、完善经济法规,强化政府职能、实行机制转化和引导农民参与等措施入手。  相似文献   

8.
德国煤矿区景观生态重建/土地复垦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矿业对矿区环境的破坏是不可否认的,但并不意味送这是对生态永久的破坏。德国的成功经验证明,通过合理的整治和复垦规划,这种损害是可以恢复的。文章对德国矿区景观生态重建/土地复垦的历史变迁、实施手段、理论研究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中国进行矿区景观生态重建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进一步健全法制、明确职责、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加强公众参与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中国矿区生态重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2006,(11):8-8
我国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和废弃的土地近2亿亩,其中80%以上未得到复垦利用。最近,国土资源部等7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在建设用地批复、采矿许可证发放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时,要征收土地复垦费。对复垦费投资估(概)算不足的,不予批准立项。  相似文献   

10.
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困扰衰退矿区的一大难题。以徐州矿务集团为例,在论述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比较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开采、洁净煤技术、矿区塌陷复垦及生态环境整治三种循环经济模式,最后给予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抚顺矿区环境治理实践基础上,借鉴国外矿区环境治理经验.针对我国当前矿区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进行了研究.为矿区环境治理提出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矿业投资与开采以及矿产资源资本市场繁荣鼎盛,交投活跃,与之相适应,有关矿产资源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此前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评估市场发展极不完善,在矿产资源储量评估中存在着机制不完善、评估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和评估市场混乱的情况.本文在研究了国外主要是美国、加拿大的评估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就我国评估业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了思考,并就适合我国国情的储量评估理论和方法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及生物复垦措施.开采沉陷是造成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沉陷程度是避免开采沉陷环境灾害的基本途径.充填采煤法是减少地表下沉效果作好的方法.文章针对煤矿开采对矿区环境、地表破坏的影响,以减轻危害程度为目标,提出合理的采矿方法和工艺.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矿区环境综台治理的实践和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抚顺矿区环境治理实践基础上,借鉴国外矿区环境治理经验,针对我国当前矿区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进行了研究,为矿区环境治理提出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构建生态矿区的产业援助补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矿区存在的资源勘探严重不足、矿产资源价格扭曲、矿山企业社会负担重、企业历史欠账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矿区的构建。本文从矿产资源产业调整援助、产业退出援助、产业关联援助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产业援助补偿机制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援助补偿机制、构建生态矿区的八项举措。  相似文献   

16.
唐山市境内由于煤炭开采造成大面积的塌陷地,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塌陷地的复垦工作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唐山市土地复垦的现状、问题,应用循环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生态复垦模式,这些模式有助于唐山市复垦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煤炭开采生产中,造成的土地破坏以塌陷地为主,大部分塌陷地需要恢复治理后才能重新利用。在我国,耕地资源繁缺,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耕地,国家加大了土地复垦工作的力度。但是,塌陷地复垦的投资机制不完善,制约着复垦工作的顺利进行。立足采煤塌陷地复垦的投资机制现状,从资金管理制度、复垦土地产权、建立塌陷地复垦市场体系、完善政策法规着手,完善采煤塌陷地复垦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刘敏 《发展研究》2014,(6):51-54
矿业用地管理涉及矿业和土地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矿业用地管理的改革直接影响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区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复垦成效。本文从分析矿业用地的特征入手,深入研究基于现有法律和制度条件下,矿业用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矿业用地管理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初以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建立和形成关于各类生态保护区域利益补偿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在此指导下相继开展了国家公园保护、矿区复垦、水权交易、绿色标识等方面类型多样的探索性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国"十一五"时期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利益补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问题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和比较法对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含义、国内外对于乡村旅游研究、乡村旅游与土地流转问题做了梳理。结果表明国外在乡村旅游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已经日趋规范,但对于乡村旅游的作用研究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而国内在乡村旅游方面不管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还在发展阶段,近年来数量上和研究内容上都得到一定扩展。但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对乡村旅游中的土地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发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对我国乡村旅游中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是学术界和实践中需要加大关注的领域,对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政策并促进乡村旅游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