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政治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对经济起主要的决定作用问题,《经济研究》上展开了讨论,这必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该刊1979年第7期发表了段若非、代成同志的《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经济吗?——对赵国良同志与林子力、有林同志商榷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的商榷》),我们对此文有些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以求教于段若非、代成等同志。一讨论这个问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商榷的商榷》指出:“《商榷》为了证明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经济的论点,特别援引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等矛盾两方地位相互转化的一段话,那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1978年第1期上,发表了林子力、有林同志的文章:《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论关系”)。文章批驳了“四人帮”政治决定经济、政治不为经济服务等谬论。学习这篇文章后,受到不少教益,但也感到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例如,在承认经济是第一性的前提下,还能不能承认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过来决定经济的发展?讨论这个问题是为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与经济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进一步揭批“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散布种种谬论的反动实质及其诡辩手法。  相似文献   

3.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并且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摧毁“四人帮”的权力意志论的理论体系,肃清它的流毒和影响,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理论,指导我们进行伟大的新长征,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研究》1978年第1期发表了林子力和有林同志的《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一文(这篇文章是他们写的《批判“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一书的一部分),这篇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的原理,论证了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和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批判了“四人帮”颠倒经济和政治关系,鼓吹政治决定经济的历史唯心主义谬论,是一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第2期《经济研究》发表的周为民、卢中原同志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向繁荣的权衡》(以下简称《权衡》)一文就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决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提出了相当系统的意见。该文中的不少论点和改革设想是很有启发性和说服力的。同时,笔者也认为,《权衡》中有些提法似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所以提出来与周为民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经济问题》1985年第二期,发表了郑先炳同志的《货币流通规律需要再认识》一文(以下简称《郑文》)。笔者对该文中的几个观点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6.
<正> 高云德同志《怎样认识统计信息的主体地位》一文(载于《经济研究》1990年第9期,以下简称高文),对拙作《论经济信息》一文(载于《经济研究》1990年第1期)中关于“统计信息在全部信息中不构成主体”的观点进行商榷。由于这个问题关系到信息理论的正确性,特提出再商榷。  相似文献   

7.
张亚同志的《关于自然物的价格决定》(载《经济问题》1986年12期)一文,对自然物如何计价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是,笔者认为,张亚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张文)理论上存在着错误,特提出来与张亚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8.
《经济问题》1985年第七期发表了晓冬同志对该刊第二期发表的郑先炳同志的《货币流通规律需要再认识》一文的商榷文章《关于货币流通量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晓文》),笔者认为《晓文》恪守条条,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一、货币必要量不能仅限于媒介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  相似文献   

9.
《经济问题》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载杜明同志《谈谈“按劳分配”与“各尽所能”》一文(以下简称《杜文》),提出必须“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统一的分配公式贯彻执行”这一观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周奇凤 《经济问题》1991,(1):25-27,33
1990年第6期《经济问题》登出韩潮峰、谢振芳两位同志的“盈亏分析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韩文》),文中所述的确为经营决策分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亦有同感。然而,读罢《韩文》,总有一种言而未尽之感,再说笔者这对《韩文》的论述方法也不敢苟同,故撰此文与《韩文》作者及有关专家商榷。  相似文献   

11.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发表了王持位、来宛仙两位同志的《经济效果与经济核算》(以下简称《经济效果》)一文,对我在该刊1981年第3期所写《经济核算规律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提出不同看法,读后获益匪浅。现先就其中几个主要问题,①不揣愚鲁,再抒管见,兼就教于王、来二位同志。  相似文献   

12.
《经济问题》一九八三年第五期发表了李砚林、牛养育二同志的《按劳分配是按抽象劳动分配和按具体劳动分配的统一》一文(以下简称为《李文》),试图论证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主义阶段具有两个层次的按劳分配关系的客观必然性,这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但是对《李文》论点依以建立的根据,我们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商榷,以求教于李、牛二同志。 《李文》提出,在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只能按经济单位提供的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来分配,然后,经济单位内部才能按劳动者具体劳动时间来分配。”(《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读了罗节礼同志写的《试论按质论价的客观根据》一文(以下简称“罗文”),很受启发。但也感到有些问题还有商榷的必要。下面,我想就罗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也谈我国农业的出路问题———与侯风云同志商榷张宗斌(山东师范大学)拜读了《经济研究》1996年第5期侯风云的《增加政府有效投入是使农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一文后(以下简称侯文),觉得文中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商榷。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并不仅仅是个人观点的分...  相似文献   

15.
《经济问题》一九八五年第七期刊登了韩振江同志的文章《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以下简称《韩文》)。对于《韩文》所阐述的观点,有些地方我们不敢苟同,在此谈一点看法,与韩振江同志商榷。 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具有  相似文献   

16.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第1期发表了张红宇、范明同志的《劳动积累:富足与效率--对我国农业劳动替代模式的选择》一文(以下简称《选择》)。读后很有启发。恭读之余,又感到难以苟同,现就对“我国农业劳动替代模式”问题,谈一谈我们的一些看法,以教于兹。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持续的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之一。国内外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也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仅就《世界经济》1981年第9期刊载的罗承熙同志的《再论物价上涨问题》(以下简称《再论》)一文中有关通货膨胀的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与罗承熙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8.
《经济问题》1982年第8期载陈昕同志《马克思并没有把“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正确地指出把“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连在一起讲的是斯大林。但是作者认为斯大林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是不对的。本文谈点不同看法,和陈昕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9.
<正> 晓亮同志在《清除“左”的干扰,促进私营经济健康发展》一文(见《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2年2期,以下简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不仅涉及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也是比较敏感的现实问题。其中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晓亮同志说:“以往有的学者把我国商品经济的性质分为几大类,说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私营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个体经济是小商品经济,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不能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晓亮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既包括公仃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批评把社  相似文献   

20.
也论经济学的科学性——兼与丁文锋同志商榷谢识予一、讨论经济学的科学性的意义在《当代经济科学》1996年第3期读到了丁文锋先生《经济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一文(以下简称丁文)。丁文很好地归纳了有关经济学科学性问题的一些争论,对经济学的科学性作出了一个正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