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席荣贵 《大经贸》2008,(9):36-37
中央政府打出一套“组合拳”在地方政府、开发商、境内外投机者、商业银行等多个利益主体的推动下,我国楼市价格从2004年到2007年进入疯狂的上涨轨道,形成了明显的“泡沫”。一般消费者希望改善住房条件的期望越来越遥远,即使部分消费者奋力改善了住房条件,但是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中央政府意识到,如果不排除楼市的“泡沫”,最终将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楼房的质量问题普遍长期存在,但是质量问题的爆发有个规律,那就是在人们对楼市预期出现变化的时候,特别是当房价下降的时候。如果我们认真观察最近这半年多的楼市情况,你会发现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中央政府坚定不移的调控目标没有任何松动;二是,地方政府改变了往年被动调控,甚至抵制调控的做法,有些政府已经出台了比中央政府更严厉的措施;三是,开发商继续拼命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水涨船高,开发商不用费什么心思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所以使得一部分开发商失去了思考能力,即使在目前大的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仍在幻想能回到06、07年时的楼市中去数钱到手软。可现实告诉我们,是时候该清醒了,美梦虽好,但它终究是梦。市场在发展、消费者在成熟,放弃以往地产高潮时期的思维模式,反思在目前大的经济环境下、在政策的调控下、在市场的走向中,房地产企业要如何理性、稳健、和谐地发展,才是当务之急。在各地依然普遍面临供大于求的现实市场情势下,在不少消费者依然抵触高房价而观望乃至弃购的市场心态下,在房价继续向下调整的大势下,开发商需要如何理性面对市场?做出哪些理性决策去适应市场?面对地产市场的回暖现象,且看地产界的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4.
受央行加息、“国六条”、“国十五条”相继出台的影响,广州楼市经历短暂的惶恐之后陷入一片寂静,开发商闭口不谈楼市,政府官员关门开会,消费者观望心态日趋严重,大家都在等待广州市相关调控细则的出台。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在外地大鳄纷纷进入的情况下,青岛楼市洗牌时代迅速到来,开发商分化加剧,虽然楼盘销售开始出现分化局面,但总体来说2007年的青岛楼市还是一个总体上扬的格局,无论价格还是成交量,都比2006年有明显增长。进入2008年以来,青岛楼市的变局继续深化。对于青岛的众多开发商而言,  相似文献   

6.
《商》2012,(1):7-7
元旦期间一线城市楼市继续冷清,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北京、上海楼市成交量同比大幅下跌。这种惨淡局面主要是因为开发商促销不给力,各地只有少量领跌的楼盘吸引到刚需购房者,成交略有回升。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楼市调控不会放松,只有房价继续回落才有望带动成交量回暖。在未来供应量增加的预期下,开发商面临更严峻形势,楼市可能进入"拼跌时代"。住宅成交大幅下降上海地区元旦期间楼市成交惨淡。据  相似文献   

7.
刘宇 《华商》2011,(12):49-50
2011年调控政策铺天盖地而来,楼市震荡不安。两年的调控政策终于在2011年有了明显的效果,楼市出现了逆转局面,住宅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开发商扛不住政策、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几轮的调控和各种预期,房地产市场俨然没有之前那种火爆场景,但在降温之际,各地政府又将微调控转变为实质行动,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对楼市的微刺激连续不断。政府救市是真是假,救市是否真的能够刺激购买,时刻牵动着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心弦。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房地产行业研究部结合最新监测数据,对房价下行期消费者心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百姓传说中的光棍年,在这里用于地产行业,绝非是生拉硬套。2011年的房地产可能不同于往年,过去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房地产或许将迎来史上最孤独的时刻,政府的调控步步紧逼,购房者的无奈离弃,或许开发商只有自己玩了,这一年里,光棍的滋味,开发商将饱尝一番。虽说房价越调越高并不能完全表达2010年楼市的真谛,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效果并没有让人满意。在楼市二次调控层层加码,限贷、限购、加息步步紧逼等号称史上最严厉调控面前,房价却稳如磐石甚至不降反升。更担忧的是,高房价开始以席卷之势蔓延到全国三四线城市。未来楼市将何去何从?谁能告诉我们答案?树有根水有源,若问明年房地产形势如何,必须知道今年房地产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观。说来也奇了,中国今年热映的电影似乎完全迎合了房地产的现状,简直就是专门为我们房地产量身打造的力作。2010年一部部大片散落在楼市每一个角落,在我们品味电影经典的同时,无不在感慨着楼市的五味杂陈。感谢这些导演们,是他们让我们能够更生动、形象的了解楼市,2011年楼市向左走向右走?或许从中可以寻得一些蛛丝马迹。电影以蒙太奇手法将一组组镜头呈现给观众,让人们感受人世间千回百转。本期《安家》...  相似文献   

10.
《四川物价》2009,(10):35-35
阅读:《东方早报》报道: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不久前在2009年博鳖房地产论坛上说:“买地王的大半都要后悔,历史都证明他们是傻瓜。”陈启宗认为,过去一年中政府救市是很及时的,但他觉得可惜之处在于这次政府救市不仅救了市场,还救了开发商。这也造成开发商在楼市刚一转暖便盲目乐观.频花高价抢地,而地产开发商在市场转好的过程中盲目扩张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京城楼市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近段时间开始出现回暖的迹象。首先是开发商纷纷抢闸出市,尤其是刚需盘和中高端商品房大量入市;其次,是许多购房者重燃置业热情,多数品牌房企的单盘销售业绩实现飙升,北京楼市开始呈现回暖迹象。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通过实例分析本次连续降息对居民消费者理财的方式影响;开发商在楼市调控政策从严而市场利率利好的两难境地;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的转变促进的推动作用以及此次降息对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这四个方面,探讨此次央行高密度降息对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京城楼市向来是实力开发商的必争之地。2009年,行业大调整时期的中国地产江湖,英雄辈出,硝烟不断,东南西北四大派系将京城楼市搅得风生水起……从文化著称的京派到以地段论高低的海派,从坚持实用和精致主义的粤派到以人为本的渝派,各地进驻北京的开发商都力求将产品和理念做到纯粹、纯粹、更纯粹,并希望以此占领中国楼市的制高点,实现企业实力和品牌的迅速成长和成熟。那么四大派系反映在开发理念、建筑风格、园林景观、营销推广以及物业服务等方面的特点是什么?尤其是后来居上的粤派和渝派在京城的代表项目有哪些?四大派系暗战之后将为北京楼市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发展?本专题将与各地主流媒体人一同,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万科的战争     
龙飞  王其明 《中国市场》2008,(42):32-33
<正>买方与开发商在"互耗"半年多后,万科等大开发商率先进行策略性降价。中国地产业的龙头企业万科,以大幅降价的方式进行抛盘,珠三角的深圳、广州,中部的武汉、长沙,长三角重镇上海、杭州、南京,随着降价战线的逐步拉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被卷了进来,楼市里飘出了"血"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北京楼市以"红五月"正式奠定全年"低开高走"的大势,但今年5月正逢楼市新政"满月",如果说3月的成交暴涨透支了后期需求,4月成交下跌完全在预期中,业界对5月则充满希望,开发商的推盘积极性有所增加,但同时市场观望情绪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就真正的企业而言,做企业公民存在如何对社会负起责任的问题。守法企业必须做到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伦理的完善.员工权益保护、消费者保护、环境保护.关联企业保护,这是企业的本分。企业承担起企业公民的责任,对自身也有好处。比方说楼市泡沫,负责任的企业就不该去吹这个泡沫。从长远而言,楼市一垮,开发商自己也会受损。企业做事要有长远的眼光,有负责任的行为。如果每个人都进行机会主义的短期行为,社会就会垮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楼市的"拐点论"争论中,其实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拐点"认识,一种是学者心目中的拐点,即房价加速上升转为减速上升,上升的速度向减缓的过程转换的那一点叫"拐点";一种是许多政府官员、开发商、普通消费者心目中的"拐点"(即驻点或极值点)。"拐点"争论的背后,其实是市场主体对房地产未来走势的关心。  相似文献   

18.
郎咸平 《浙商》2008,(6):30-31
我们现住所看到的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都是表面现象。从广义货币/GDP来看呢,确实是流动性过剩了。但是,投资营商坏境的恶化,使得企业家把应当投资而不投资的钱转移到股市和楼市上,这才是造成泡沫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楼市惨淡的2011年,开发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购房者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变得越来越理性,观望气氛日益浓重。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房价已出现了轻微下滑,但宏观调控依然没有任何被动摇的迹象。过去通过信托、银行贷款来融资的渠道大门已经临近关闭,对于许多开发企业而言唯有寄托销售来增加现金流。所以,部分开发商迫于销售压力,干脆转了行,什么猪啊、足球啊、矿产啊、娱乐啊等等,只要是能分散压力并且可以创造生命奇迹的行业,开发商无不涉猎。无论是"革新派"还是依然默默坚守的"保守派",几乎都在以各种方式应对着这场楼市冷战。除了分散压力外,也有一些开发企业选择了大胆尝试,于是我们见到了许多挖空心思想出的种种匪夷所思的怪招……  相似文献   

20.
楼市调整的气氛正浓,市场的波动牵动着开发商与购房者的神经。然而就在这观望情绪浓重,房市行情雾里看花的时候,北京市场不少特色的花园洋房却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特别是继多层、小高层、高层、别墅之后,花园洋房逐渐成为新宠。其实花园洋房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情,北京是北方最先出现花园洋房的城市。目前北京市场上的花园洋房项目还不是很多,但却以迅猛的速度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