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技术分配之索洛模型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洛模型的生产函数为:Y(t)=F(K(t),A(t)L(t))(1)其中,K(t)和L(t)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投入,A(t)代表技术状况。该生产函数的假定为:(1)K(t)和L(t)的规模报酬不变,即:Y(t)=F(cK(t),c(A)(t)L(t))=cF(K(t),A(t)L(t))  相似文献   

2.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总被引:112,自引:6,他引:112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潜在产出的三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 ,估算出我国1 978— 2 0 0 2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长率。结果表明 :(1 ) 1 978— 2 0 0 2年间我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 ;(2 ) 1 995年以前 ,产出缺口波动比较剧烈而且频繁 ,1 996年特别是 1 999年以后 ,产出缺口变化较为平缓 ;(3 )从 1 999年开始 ,我国产出缺口扩大的势头明显趋缓 ,但在 2 0 0 2年出现了一些反转迹象 ,这表明 1 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遏制经济下滑、治理经济衰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根据以消除趋势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的潜在产出 ,我们可以推断 1 978— 2 0 0 2年间的平均潜在产出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拉动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省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本文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对技术进步和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在分析中,本文剔除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规模损益对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影响,考察了技术进步对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绝对拉动作用和相对贡献份额,最后提出了加快技术进步速度,保证河南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要素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为说明上方便,本文采用的生产函数为Y=AF (K,L)的形式,Y为产出,A表示生产效率,K和L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力要素,F(·)为生产函数,生产技术将放在其中考虑。两地区的经济差距主要表现为两地区人均收入的差异,因而取决于生产技术、效率与要素投入。本部分我们首先考虑生产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九个亚洲新兴市场化国家(地区)(中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大韩民国、中国香港、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2000-2015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了超效DEA方法,以资本形成总额、劳动力人数、能源消耗为投入要素;国民生产总值(GDP)为合意性产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合意性产出,测算出了选取的九个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值.  相似文献   

6.
中美生产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1952—1979年中美生产率的比较从经济学意义讲,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目前尚缺乏更有效的方法来度量技术进步作用的情况下,一般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价于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生产函数理论中被定义为产出增长率与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加权和的差。我们采用美国哈佛大学乔根森(D.W.Jorgeusou)教授提供的方法论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1952—199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变化进行了测算。我们对中国总量生产函数取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即产出是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时间的超越对数型函数。因此本文给出的有关增长率或指数均系超越对数型。美国方面的数据则来自于乔根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工业产出水平与城市规模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正> 目前对于大中小城市的发展政策颇有争论。从不同角度评价不同规模城市的利弊,可得出很不相同的结论。从发展生产力出发,我国城市应该追求良好的产出效益。本文试图从不同规模城市每个非农业人口平均的工业净产值(以下简称人均产出)和全民所有制工业每个职工平均的工业净产值(以下简称职均产值)两个方面来探讨城市规模的产出效益。文中的城市规模指设市城市市区的非农业人口。城市规模级按二倍数的间隔分成八个等级:小于10万人、10—20万、20—40万、40—80万、80—160万、160—320万、320—640万,大于640万。分析资料包括1984年的295个城市。  相似文献   

8.
经验收入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是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培训带来的较高生产力还是其他制度因素?由于个人产出品衡量上的困难,文章选择学术劳动力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 incer(1979)的经验收入方程对中国某一高校教师收入进行经验分析,结果验证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同时并不排除制度因素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验对收入大于产出对收入的影响;教师职称对收入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2005—2015年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3市2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省公顷"模型计算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投入要素,与资本、劳动力共同纳入全要素生态效率框架,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及投入产出松弛率,探析效率变化成因及改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为弱有效水平,且空间差异显著;经历先恶化后改善、最后趋稳的过程,市级特征趋同,县级差异较大,仅8个保持稳定或较高水平。②2012—2015年全区的效率提升速度加快,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交错推动效率提升,2014—2015年实现同步推动作用。③劳动力投入和生态投入冗余明显,资本投入冗余不显著,期望产出不足和非期望产出过量的情况不显著。因此,政策上建议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环境规制,调整产业及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0.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Solow)首先建立了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决定产出的主要生产要素是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并且两种生产要素之间是可以替代的,而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1]1957年,索洛又在自己关于经济增长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技术的概念,他认为单位产量的变化、劳动力的教育程度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都属于“技术变化”因素。[2]遗憾的是,在他建立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却只是通过时间因素t来反映技术变化,并没有具体分析各因素是如何对技术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运用1996-2003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衡量创新产出,以研发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表示创新投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随机前沿法测算的知识生产效率较大而且较为稳定;各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不均衡发展特征;总体而言,我国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偏低,存在较大的改进潜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以及绿色GDP核算初步评价了贵州省2000—2017年可持续发展状况,并选取已经扣除了非期望产出的绿色GDP作为产出指标测算贵州省生态效率,进一步评价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无较大波动;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研究期间贵州省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六种生态生产性土地中,化石燃料用地和耕地对生态足迹的贡献度最大。(2)贵州省绿色GDP的增长速度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绿色GDP在传统GDP中的占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不可更新资源产品的消耗量大是主要原因。(3)DEA结果显示,2000—2017年,有7个年份是DEA有效,DEA无效年份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存在冗余,投入和产出未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工业智能化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本地视角,往往忽略了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的空间配置作用。本文基于劳动力迁移视角,将包含智能化资本的生产函数纳入空间均衡模型,演绎了工业智能化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机制,利用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实证检验了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证明:工业智能化能够通过影响劳动力空间配置而重塑劳动力技能结构,具体体现为提升了地区高技能劳动力占比,降低了地区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工业智能化能够产生技能溢价效应,影响技能异质性劳动力收入以及区位选择,进而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生活成本对工业智能化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占比、降低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分化。为此,政府应加强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数据培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4.
蔡昉 《经济研究》2022,57(1):16-22
<正>一、 引 言阿瑟·刘易斯(Lewis, 1954)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区分为两个部门,即传统农业为主的“维持生计的部门”和现代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部门”。在传统经济部门中,相对于资本和自然资源来说,人口众多从而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或者说,在这个部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十分低下。由于这个部门的存在,现代经济部门在增长和扩大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变的工资水平不受限制地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实征研究2007年金融危机前、中、后金融市场的多重分形特征差异,并通过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形成机制而寻求金融预警的条件,为进一步建立基于分形市场理论的风险管理理论提供基础. 研究方法 基于q阶配分函数的多重分形谱分析 本文采用q阶配分函数法来刻画证券市场的多重分形谱.对于给定的长度为N的时间序列{xi}Ni=1,定义:Pi(s)=Ii(s)/n∑1=1Ij(s),i=1,2,L,M(l) 当该时间序列为价格序列时,上式中Ii(s)代表时间标度为s时第i份区间内的各价格(收益率)之和,∑是所有各份的和;当时间序列为成交量序列时,上式中Ii(s)代表时间标度为s时第i份区间内的各成交量(对数增长率)之和,∑也是所有各份的和.  相似文献   

16.
一、引 言从 Smith研究一国国民财富增长的源泉以来 ,经济增长问题就成为经济学中一个古老而时新的论题 ;迄今为止已提出了众多理论模型 ,拉姆齐模型是其中一个经典模型。它的形成 ,拉姆齐 (Ramsey ,192 8)作了开拓性贡献 ,并为卡斯 (Cass ,196 5 )和库普曼斯 (Koopmans ,196 5 )等继承与发展。该模型从典型家庭消费的效用函数出发 ,利用变分法或动态最优法来探讨消费者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从中找到了一条趋于稳态均衡点的动态最优增长路径。国内这方面的文献不多 ,在教科书中的讨论要么过于简略 ,要么显得冗长。在本文主要集中讨论动态最优方法这一技术工具在这一模型中的使用 ,力图用较浅显的语言将拉姆齐的主要思想表达出来。因此 ,阅读本文只需一般的微积分知识就够了。在论文之末 ,对拉姆齐模型与索洛模型作了对比分析。二、拉姆齐模型的假设与目标问题(一 )假设 :经济中有两种投入要素资本K与劳动N ;无技术进步与无资本折旧 ;劳动力等于人口数 ,具有稳定人口增长率n ;产出Y分作储蓄S与消费C ,但储蓄可以顺利地转化为投资I ,从而加到资本存量上。所有变量都是时间的函数 。定义 ...  相似文献   

17.
吴立军 《经济经纬》2014,(2):126-131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同样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众多实证检验并不支持这一结果。在社会总人口和财富一定的约束下,人力资本的生产必然存在一个最优水平(人力资本投资的黄金律值水平)。笔者利用1978年~2010年三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增进函数值的估算,形成结论:基于社会产出和个人收益视角的黄金律值分别为20.85年和14.63年;个人收益视角的黄金律值低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黄金律值,家庭缺乏对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国家应该实行"抓两头,放中间"的人力资本生产战略;当人口增长集中于老年人时,人力资本增长与经济增长并不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森林植被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持区域碳氧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影响区域森林碳储量的社会经济因素尚不清楚。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较大。文章运用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江苏省森林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基于51个县(市)的样本数据,对影响森林碳储量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05—2010年,江苏省森林碳储量由25.90×106 t C增加到46.16×106 t C,森林碳"汇"效应显著,但各区域的碳储量变化不均衡;森林面积和林业产值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地区生产总值和公路里程数对其影响显著为负,人口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在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仍将保持一定时期惯性增长的条件下,增加森林面积和林业产值,提升森林的经营技术水平,对于提高江苏的森林碳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中国电子行业出口决定因素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利用中国电子工业子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1999—2002年期间该行业出口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作用。我们发现FDI尤其是来自港澳台的FDI和规模经济对出口有正向作用。我们同时发现国有资本份额与出口负向相关,而资本密集度、研发和人力资本并不是影响中国电子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表明中国的电子企业大多仍处于国际产品分工链的低端。本文有两个原创性贡献:第一是区分不同国别(地区)FDI对中国电子产品出口影响的差异,并发现港澳台地区资本较西方国家资本对中国电子产品出口影响更大;第二是发现劳动力成本水平因素影响FDI对出口作用程度的大小。这些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20.
陶小马  周雯 《技术经济》2012,(9):40-50,132
估算了电力、热力的CO2折算系数,据此精确测算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部门的CO2排放量,并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计算了考虑和不考虑CO2排放两种情形下各省区的工业TFP。结果显示:考虑CO2排放时中国工业部门的TFP增长率(碳效率)比不考虑CO2排放时高出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工业部门在两种情形下均是推动前沿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且在考虑CO2排放情形下表现更为突出;2000年后,中部地区个别省份的工业部门开始进入技术前沿。结论表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东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虽然中、西部地区工业部门的技术追赶总体上相对缓慢,但近几年个别省份也在加快步伐;2003年后中国全要素CO2排放效率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