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货币合作的成就、问题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国家达成了解救区域货币危机的"清迈协议",但这离拟议中的亚洲货币基金及区域货币一体化仍然有很长的距离。对当前区域货币合作中的问题,以及中国的战略选择作了抛砖引玉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亚洲货币危机中货币危机的蔓延机理,并对我国货币危机的防范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爆发的金融危机一般以共生危机(twin crises)的形式出现,即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在一段时期同时存在。单独的货币危机理论或者银行危机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共生危机现象,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在于目前流行的货币危机理论中没有加入银行部门和金融体系,亚洲金融危机中有一点货币危机理论没有提及的就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及银行部门的  相似文献   

4.
论构建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道宣 《经济师》2007,(9):31-33
文章阐述了建立货币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货币危机预警理论,构建了适合中国的货币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对亚洲国家预警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外财经》2000,(3):75-86
随着墨西哥及亚洲货币动荡,金融危机这一主题成了学术讨论及政策评论的最前沿问题。本文分析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银行系统的问题典型地先于货币危机,而货币危机加深了银行危机,造成一种恶性循环;金融自由化通常先于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6.
一、亚洲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破坏性极大亚洲金融危机首先是从泰国的货币危机引发的。泰国的货币危机起于今年2月。国际投机商从2-7月开始首先向泰国发难,迫使泰铢大幅贬值,至11月初,泰铢已比年初贬值54.6%。从而引发出一场东南亚货币危机: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80-2005年间15个亚洲国家数据为样本,建立了两组Pallel Logait模型,对资本流动控制能否抑制货币危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期的资本流动控制不能有效地抑制货币危机的发生,但前一期的资本流动控制却可以显著减小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当期他国的货币危机有显著的传染效应.经济基本面对减缓一国货币危机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避免货币危机的根本方法仍是保持经济基本面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份以来,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的货币出现剧烈波动,与美元的比价曾在最低价位上持续较长时间。亚洲开发银行于日前发出警告,亚洲经济复苏步伐可能放缓。亚洲是否会重演1997年那一幕?亚洲金融危机是否会卷土重来? 亚洲货币 危机四伏 进入2000年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显露出四伏的危机,种种迹象显示亚洲经济  相似文献   

9.
对投机者攻击一国的货币导致固定汇率体系解体的机理,理论界提出了货币危机的第一代模型、道德风险模型,货币危机的第二代模型,流动性危机模型和货币危机的羊群行为模型第五种最有影响的理论解释,前两种理论认为货币危机是由危机发生国实际经济恶化引发的,后三种解释则认为这是一咱与实际经济无关的多重均衡现象,这几种理论都是具体针对过去几十年中在拉美,特别是欧洲和亚洲爆发的货币危机而提出的,这些理论很好地对每一个具  相似文献   

10.
亚洲货币合作前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亚洲货币合作虽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合作的障碍依旧重重,突出表现在:各国缺乏坚实的政治合作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缺少货币合作的中心国。尽管如此,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亚元的产生是其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却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分步聚地进行:近期是建立区域危机预警、救援和防范机制;中期是建立亚洲汇率稳定机制;最终目标是建立亚洲单一货币区,使用共同货币。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次贷危机之所以会引发金融危机,并波及全球经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的金融制度、全球依赖美元的货币体制以及美国的经济政策。从长远看,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打破依赖美元的世界货币体制,从区域货币体系一体化入手,重建世界货币体系,中国在亚洲货币合作与重建世界货币体系的实践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货币危机传染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金融市场可谓多灾多难,在短短的10年间就发生了5次较大的货币危机。与以往的危机不同,近10年的货币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一个国家的货币危机可以迅速蔓延到其它国家或地区,在各种报纸,杂志和其它媒体上,人们创造了许多新名词来形容货币危机的“传染”(Contagion)现象,如墨西哥“蒸馏酒效应(Tequila Effect)”,“亚洲流感(Asian Flu)”,“俄罗斯病毒(Russian Virus)”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货币危机象某种传染性疾病一样,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勘察国家和地区呢?为了揭开货币危机传染的神秘面纱,从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人员对货币危机传染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虽然还不能完全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但也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东亚外汇储备库难点及操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外汇储备库是将区域内各成员国外汇储备余额的一部分转入共同管理的另计账户,当任何一个成员国发生通货危机时,可以迅速从这一账户出资购买该国货币,以起到稳定该国货币币值的作用。东亚外汇储备库其实质是将各国间现存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网络进行统合,由区域协议网络转向单一协议。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建立,将使得东亚金融合作进程完成对“清迈倡议”的超越,首先是CMI框架下危机救援机制得到扩展和强化,其次是新机制将成为迈向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共生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997— 1 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的同时爆发 ,即共生性危机的发生引发国际社会与学术界对这种现象的重新思考 :这种共生性现象是否确实具有普遍性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到目前为止 ,很少有研究从实证的角度来证明这种联系的确存在。正是基于此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 ,旨在揭示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影响 ,换言之 ,共生性危机的发生是具有显著性的。具体来说 ,本文以 1 975— 2 0 0 0年期间 53个国家危机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 ,分别运用频率分布、信号法 ,以及概率回归模型来分析两种危机的共生性 ,并得到非常一致的结论 :在新兴市场国家中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 ,同时银行危机更趋向于作为货币危机即将发生的同步或预警指标 ,而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全球金融海啸的原因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要素格局、贸易格局和产业格局会发生演变,同时,对后危机时代东亚经济整合提出了一些设想,认为亚洲一体化进程和经济货币合作进程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为了推动亚洲区内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亚洲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16.
《经贸实践》2007,(10):44-44
《今日美国报》近日发表文章说,5年前的美国网络泡沫危机给亚洲的投资商和出口商带来了沉重打击,不过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对于美国经济的起起伏伏,亚洲已不像5年前那样敏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亚洲货币危机终于趋于平静,经济的恢复比预期的快。但是不良资产处理、金融体制改革、汇率制度安排等作为中长期的课题。仍然摆在人们的面前有待我们去探讨解决。特别是经历大暴跌以后的亚洲货币虽趋向稳定(图1),但就是否仍维持现有的浮动汇率制。还是应该采取其它汇率制度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代金融危机的特征及其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内涵极其丰富,对它的研究和探索也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被融入新的内容。当代金融危机以90年代爆发的三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为代表,即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些危机显示出与以往危机不同的特点,如危机的超周期性、频率快、传导性强、较容易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区域化特征,以及危机的双重性和货币危机的先导性等。本文尝试总结这些特征,并对国际学术界对这些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9.
亚洲金融危机与我国汇率政策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1997年7月泰国放弃固定汇率以来,东亚各经济体的货币相继贬值,触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这场危机中,中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不变,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亚洲金融市场的作用。今年6月日元对美元汇率的急剧下跌引起了新一轮的亚洲货币贬值...  相似文献   

20.
对亚洲地区外资回流现象的思考詹慧怡继泰铢危机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该地区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为避免因手中持有的资产贬值而带来损失,大量外资在危机爆发前和爆发初期从该地区撤离,从而也加剧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在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