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桂姣 《魅力中国》2010,(23):30-30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提出过“人是目的”的著名论断,即我们的一切工作活动都以实现并提高人的幸福为中心。企业员工的幸福感是大众幸福感的一个比较核心的话题,它与单位的运行机制和发展前景密切相关。帮助员工摆脱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和企业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企业员工幸福感的含义出发,分析幸福感在企业员工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探讨培育企业员工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周虹 《改革与开放》2014,(10):17-18
幸福感是人们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近年来,它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焦点。女职工素质的提升及其成长成才的实现,受多种内外部因素影响。本文将从何为幸福感谈起,分析幸福感对女职工成才的意义、影响其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女职工幸福感来加速其成才。最终,总结出培训充电、完善考评、关爱身心、营造氛围等几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现实生存状态的一种正面或积极的主观感受。对企业员工而言,幸福感就是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成就感,员工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和谐感。文章分析了影响企业员工幸福感的因素,并就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吴霞 《理论观察》2013,(8):53-54
当前,企业员工已经逐步从过去的单一追求物质生活过渡到更多的关注精神追求,幸福感作为一种心理感受,已经成为企业员工追求的重要内容。从精神文明建设和员工幸福感的内涵看,两者之间彼此联系,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员工幸福指数,幸福感的提升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相似文献   

5.
王娟  陈涛 《开发研究》2007,(3):156-158
幸福问题一直是人类所关心的问题,幸福感与文化、财富以及社会和谐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幸福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加以论述,并提出一个基于经济学效用理论的幸福感评判模型,从而更精确的界定与幸福感有关的因素,以加深人们对幸福感的理解,最终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6.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失业、通货膨胀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观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平、社会资本、人口统计变量、生态环境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幸福经济学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启示在于,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财富最大化,而是人的幸福水平最大化,政府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公平分配、控制通货膨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7.
郑雪 《理论观察》2014,(5):11-12
谋求大多数人的幸福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优先考虑的问题。当物质财富无法满足人的幸福感时,幸福感就只能靠文化来提升。多元文化冲突下,人更容易丧失理性的判断和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本文从社会公共服务和现代公民心理两个角度出发,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从良好的文化教育、优质的文化服务和丰富的文化消费品三个方面为现代公民提供获得幸福感的坚实基础;认为应该从强化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辨证理性地看待幸福三个方面提升现代公民感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费鸿萍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96-98
学术界对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及影响因素已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忽略了将消费者幸福感与以往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成果的结合,而且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幸福的认知的特点考虑不全。文章在对主观幸福感和消费者幸福既有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转型社会的特点,提出了在中国情境下消费者幸福感产生的内部机制及外部影响因素的模型,以为中国消费者幸福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园丁 《中国西部》2012,(21):126-129
对于治疗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无疑是一剂良药。其实,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育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倦怠”也会随之消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幸福悖论”的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理论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的强弱是受到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城镇居民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CGSS2013),基于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讨了社会资本、家庭收入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收入、健康水平与信任程度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3个主要因素,而现阶段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为家庭收入水平;(2)性别、年龄、职业、健康、婚姻与政治面貌等个体因素均对城镇居民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4)整体而言,未来需要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完善城镇医疗保障等几个方面提升中国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省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用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简版(Mental Health Continuum Short Form,MHC-SF)对公务员、教务人员、医务人员、企业员工和自由职业者进行调查和测量,获得有效问卷1283份。被试的情绪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分量表及总量表上的平均得分都在3分以下,低于理论中值。One-Way ANOVA表明,不同职业群体之间情绪幸福感(F=8.57***)、心理幸福感(F=24.79***)、社会幸福感(F=10.16***)因子以及整体幸福感(F=17.00***)都存在差异,并且有统计学意义。就整体幸福感而言,企业员工得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其次是教务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得分最低的是医务人员和公务员,其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群体。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工龄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居民的整体幸福感或某个方面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1996-2000年间下岗职工主观幸福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下岗职工认为自己比较幸福,69%的下岗职工主观幸福感得分在4以上(最高分为7),女性比男性幸福,受教育程度高反而幸福水平低,年龄越大则主观幸福感越高,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收入、健康、婚姻、社会支持、再就业状况等因素对下岗职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汴京 《南方经济》2019,38(7):113-132
中国离婚率连年快速攀升引发了广泛关注,但鲜有文献定量评估离婚对个体主观福利的影响。文章首次采用追踪数据(CFPS)定量评估了离婚对个体主观福利的冲击及其动态演变,为理解中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提供了一个新观察视角。控制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后,离婚对个体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短暂的负向冲击。按自评收入分为5个阶层,离婚当年人们遭受的幸福感损失,相当于从中等阶层下滑到最低阶层。离婚对幸福感不存在长期影响,离婚者与从未离婚者之间的幸福感落差在离婚3年后即基本消失;是否再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男女、城乡、不同教育水平、有无子女等不同群组幸福感受离婚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但均呈现出共同动态演变趋势。考虑到离婚个体在离婚前夕的幸福感水平,应该已经低于其他已婚者,那么离婚应该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离异者幸福感恢复迅速表明在遭受巨大打击后,其心理上表现出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中国离婚主观成本相对较低,或是离婚率高企的重要原因。应该审慎地看待离婚对幸福感没有长期影响的结论,该结论不应被视为支持乃至鼓励中国居民离婚的经验证据。本研究仅显示:一个离过婚的人,也可以像常人一样幸福快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断的流失,文章认为通过激发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欲望、平衡精神享受与物质回报、科学正确的自我定位等方法可以逐步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感是指人们自身感到的持续、稳定的幸福感觉.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评价.即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幸福指数.则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对欠发达的内蒙古而言.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仅仅增加GDP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手段,增加GDP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居民快乐幸福.而经济只是影响居民幸福的众多因素之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多其他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相对增大了。因此,居民幸福感的测量应该是政府管理部门日常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居民的幸福感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府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不仅要对广大居民当前的幸福感有较为清醒的透视和把握.而且还要在更好地发展GDP的同时。致力于更大幅度地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基于此。我们在2006年春季对内蒙古城乡居民就其幸福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本文从影响教师的幸福感的因素和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两方面来论述幸福感对教师及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报道》2011,(2):26-27
1961年夏天的巴黎,一个手持麦克风的女人不时拦住行人,向他们问道:你幸福吗?面对突出其来的提问,有人仓皇失措,有人驻足沉思,有人侃侃而谈。这是法国纪录片《夏日纪事》中的片段。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思考关于"幸福"的问题,而那些关于幸福感和幸福指数的调查是否能代表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呢?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对湖北武汉、江苏淮安、山东莱芜等地区农民工的调查采访,细致分析了农民工的整体幸福感及其个人情况与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真实把握了农民工在生活等方面对幸福的感受,以期为党和政府进行决策提供较科学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主要为家庭状况、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状况等.  相似文献   

19.
赵宜萱  洛桑扎西 《改革》2015,(3):110-118
西方学者对于幸福感的研究趋向于概念的整合,即以快乐论为基础的主观幸福感和享乐幸福感,以及以幸福论为基础的心理幸福感和现实幸福感。然而,现实幸福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至今都备受争议。因此,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现实幸福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这些是现实幸福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为什么会对个人起到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将现实幸福运用到幸福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中。  相似文献   

20.
虽然众多学者认为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工作幸福具有积极影响,但是相关影响机理尚需揭示。本研究基于71家企业347名员工的配对调查数据,揭示了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对集体工作幸福感、个体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差异性。多层次分析结果表明: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对集体工作幸福感、个体工作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组织主人翁氛围的部分中介影响集体工作幸福感,通过组织认同和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影响个体工作幸福感。本研究的结论不但拓宽了旨在提升员工工作幸福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而且为企业塑造幸福型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