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报业》2012,(7):74-74
21世纪,当报纸面临种种困境时,本地新闻依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根据美国权威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近期发布的一项名为"卓越新闻和互联网与美国生活"的报告称,近3/4(72%)的美国人绝大多数时间都会紧密地追踪地方新闻。这部分人被冠以"地方新闻爱好者"的称呼。对于他们所需的绝大多数地方信息,地方报纸依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值得信赖的来源。与受众的偏好相适应,早在2008年,皮尤研究中心"进步新闻质量计划"就公布了一份名叫《改变中的新闻编辑部》的调查报告,这项针对全美发行量在10万份以上的报纸的调查显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和深度报道数目锐减;相反,本地新闻、州内新闻却强劲增长。连股神巴菲特也指出:报纸的出路在于“本地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环境和新闻实践的变化,使"新闻客观性"再次受到冲击。受众开始近距离接近媒介,信息在不断地互动和交流中形成,记者无法再置身事外,"对话新闻"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对话新闻在符合受众新需求的同时,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意义,被人们屡次质疑的客观性是否会被"对话"彻底取代?本文试图从实际新闻操作的角度出发,论证"对话"不一定就要与"客观"相对立,专业媒体往往可以择优而用,内容上客观,形式上对话,从而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找寻更合适的角色定位,树立自身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3.
《广告导报》2006,(5):150-150
《新快报》全新改版扩版庆祝八周岁生日——报型由“大”(对开)改“小”(四开),日常出版规模由目前36个版改为80个版,是广州市内唯一的全彩的四开日报,信息量大幅增加,售价不变。新版《新快报》海天分四叠:A1叠为广州新闻、广东新闻、中国新闻、特色新闻和评论;A2叠为国际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和彩票新闻:B叠为娱乐新闻和副刊;C叠为系列周刊。除继续重点经营好本地新闻和娱乐新闻外。此次改版扩版还将着力打造两个“亮,占”——财经新闻和国际新闻。每天8个版的财经新闻将更加贴近生活,更具个性和权威性,并推出《投资宝典》周刊,资讯更为实用;国际新闻用“第三只眼看中国”,将目前深受读者喜爱的《东方视野》栏目改造为每天4个版的《国际参考》,并在周日推出全新的《国际人物周刊》。  相似文献   

4.
王鸿伟 《商》2014,(15):98-98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在我国日益兴盛。这种现象不但显现于各类都市报、晚报,而且渗透于广播电视乃至网络。正如陈力丹教授所说:"娱乐新闻和娱乐类的板块越来越成为传媒经济效益的增长点,这是大势所趋。"新闻娱乐化现象是新闻报道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媒介发展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在各种新闻报道中不仅报道总量上软新闻比例高,而且在报道形式上也偏向娱乐化。从英语新出现的单词"Infortainment"来看,新闻娱乐化即"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的结合,人们在娱乐中获取信息。这也说明新闻娱乐化现象不仅是我国独有,而是世界普遍现象,我国媒体产业正是为了迎合时代潮流,新闻报道越来越朝着娱乐化方向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新闻娱乐化原因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分析了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试图对这一热潮进行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敏 《中国报业》2023,(11):106-107
广播民生新闻是以人民群众为创作核心的新闻种类。民生新闻和公共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近年来,民生新闻和公共新闻成为热门话题,两者各有差异,也有相同的地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融合。民生类新闻和公共类新闻如何融合,成为媒体组织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婧 《中国报业》2023,(4):46-47
本文从新媒体对地方电视新闻采访的影响出发,探究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新媒体时代地方民生新闻采访的对策,旨在推进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毕湘楠 《中国报业》2023,(19):206-207
行业报是我国新闻宣传战线一支重要方面军,有着特定受众群体,肩负着舆论引导和行业宣传的重要使命。作为要闻版的延伸和补充,地方新闻版主要面向基层,是连接基层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作用。以《中国税务报》税务新闻版为例,应从“专、精、特、新”入手,做好行业报地方新闻版编辑工作,更好发挥行业宣传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校园新闻从属于教育新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校园生活的独特性,它具有教育性、接近性、专业性、周期性和文献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川 《中国报业》2012,(10):61-62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其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也会有浓厚的地域史化色彩。因此,读者最关注与自己相关度较高的本土新闻、这不仅是新闻接近性的原因,更在于新闻报道中隐含的一种本土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报业》2014,(23):66-66
11月18日,搜狐宣布,其新闻客户端5.0版正式上线,主打智能混合推荐及"下拉一下"的个性操作方式,使手机新闻阅读更具个性。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依据机器算法的推荐模式,由于只能获取用户的历史阅读信息,因此在保证个性化的同时,容易损伤阅读内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君超 《中国报业》2014,(13):90-91
微博担负着信息传递和民意集散工具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微博新闻"的载体。微博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在干预和推动社会、独立性、为公众服务并反映民意、自主有效经营、约束机制及信息源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在专业范式、客观性和道德规范方面,微博新闻对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又有着明显的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作为传播平台,凭借其本土传播以及受众庞大的优势备受瞩目。本文围绕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展开讨论,具体分析地方新闻客户端的传播环境和发展优势,并提出技术优化、内容提质等措施,希望能够为地方新闻客户端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全媒体大环境下,传媒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地方党报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地位。因此,地方党报必须加强对民生新闻的报道,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报道理念,增强受众的认可度。本文从民生新闻的定义出发,分析全媒体时代地方党报的发展现状,并对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4.
洪恩猛 《中国报业》2023,(11):40-4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品牌传播环境随之发生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数字新闻产品的兴起、自媒体新闻创作者的发展、媒体传播矩阵与新闻品牌社群的形成等方面,探索全新环境下新闻品牌的构建与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共识。本文基于这一认识,结合当前新闻行业发展趋势,就地方媒体如何强化新闻平台现实功能、突出品牌价值展开研究,助力地方媒体有效化解新挑战、从容建设新品牌。  相似文献   

15.
刘静 《中国报业》2023,(8):102-103
为了提高电视台新闻内容的质量,编辑人员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严格按照稿件处理原则进行编辑加工,提升电视台新闻的吸引力,促进新闻传播效果大幅度提升。本文概述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内涵,分析编辑人员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黎彩秀 《中国报业》2020,(7):102-103
地方党报新闻版编辑工作要突破现有工作局限,但也需要坚守地方党报人的底线,保持专业报人的形象,充分意识到地方党报自身的选择与定位。作为党委和人民的喉舌,要做好舆论导向工作,保持公正、客观、稳健的报道风格,避免随波逐流。要坚守好岗位,助力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7.
吴晓 《商》2013,(14):396-396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核心的内容部分,是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新闻立台"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电视台"政治家办台"的集中体现,但是相对于近年来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电视时政新闻关注度不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呼唤,需要从新闻语态、新闻理念和思路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关德洪 《消费导刊》2013,(12):161-161
新闻教育既包括正规的系统的学校教育,也包括对在职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在我国新闻教育机构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专门培养高级新闻人才的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新闻学院等;二是高校新闻院系设置的相关的新闻专业:三是新闻学科的研究机构,如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和省市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等,培养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地方:四是一些大的新闻机构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短期新闻培训班。  相似文献   

19.
美国纪录片制片人查尔斯·斯特林在《大众传媒革命》一书中写道:"传统新闻媒体的聚合以及当今新闻报道向网络的迁移,正在彻底改变并扩展传统的新闻定义。"[1]其实,"新闻定义"的改变并非始自今日,只不过"于今为烈"罢了。最近《洛杉矶时报》用机器人代写新闻,南加州大学拟开设"眼镜新闻学"的课程,都为这一说法作了注脚。经典的新闻定义及其发展陆定一曾在1943年提出过一个影响深远的定义:"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因其尊重"事实"的唯物主义属性及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20.
王椿 《中国报业》2010,(6):48-50
网络已经成为新闻资源富矿如今,报纸原创新闻被网络广泛转载,甚至连原创新闻报纸的名称也被网站编辑有意无意抹去,许多人已习惯于网站无偿"拿走"传统媒体的成果。虽然报纸读者大量流失,但报人亦无可奈何,只有想办法找回一些东西来。如有的报纸将“本报讯”改为“某某报讯”,只是企望能在网上留下报名。还有的报纸甚至主动与网站签订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