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把握人物性格基调: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说来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多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可见的,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走出来,使我们更亲近、更理解他.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演员是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张军涛 《魅力中国》2010,(25):118-118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有两个方面,一是,要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而体现人物则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晔 《魅力中国》2010,(3):224-224
舞台化妆是戏剧艺术中技术性最强的一部分,是人物外部形象创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演员塑造人物的重要一环。化妆同样要根据剧本提供的人物形象以及导演对剧本艺术处理的整体构思.进入化妆的纸面构思程序,而后依据化妆设计的图纸方案.在具体的演员身上进行实施和体现.也就是说化妆人员在演员脸上“画画”。  相似文献   

4.
田岗 《魅力中国》2013,(17):91-91
演员能更好地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应该在剧本给予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在这方面。我认为了解人物本身的性格在理解人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其更好地塑造出完美,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以《三岔口》中“任堂惠”的形象塑造为例浅谈。  相似文献   

5.
徐伟 《魅力中国》2013,(14):81-81
戏剧是以人的动作、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的。人物形象是剧本和舞台艺术各部门的创造中心,而服装、化妆是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精神气质的有力因素之一,是演员塑造舞台形象最直接的辅助手段。本文对戏曲人物造型艺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一部戏曲作品的魅力,最终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演员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就是观众对这部作品的鉴赏过程,一位成功的演员,只有正确把握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认真体验和创造角色,才能使戏曲作品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观众,让观众叫好。古今中外所有的优秀剧目,都离不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戏曲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人物是戏曲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高永超 《魅力中国》2014,(20):125-125
戏曲演员想要成功的塑造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首先必须要理解人物。再创造角色,体现人物。并且要勇于实践和不断的探索,把握角色的主题.挖掘人物的性格核心。这样的人物角色才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一个演员能否成功的演好一个角色,首先必须对饰演的角色和与剧中其它人物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深刻认识。那么分析精研剧本则是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而才能准确的把握。来表达和传达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起伏。  相似文献   

8.
张颖 《魅力中国》2014,(1):117-117
戏剧是以人为表现对象,用动作作为表演手段的艺术。〈br〉 表演艺术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是以人物的行动作为基础的。演员在一个戏的演出中是通过人物的一个又一个行动的过程才能够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时新奇 《魅力中国》2014,(26):212-212
戏剧表演艺术是演员在剧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的艺术。而这种舞台人物形象,是由演员在扮演角色时创造出舞台行动的过程来完成的。这种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是否能够称之为艺术,不仅在于他(她)应该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更主要的还取决于演员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因为演员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目的不是为创造而创造,而是要通过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评价生活,尽可能地去揭示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哲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观众从中领会生活的真谛,并且它还应该以优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戏剧表演艺术让观众从演员所创造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中获得对于人生有益的启示,在艺术修养上有所提高,最终能获得审美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0.
邵桃云 《魅力中国》2009,(36):181-181
艺术创造力离不开一个戏曲演员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感悟能力的强化。一个戏曲演员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演技娴熟的艺匠,不能满足于人物塑造的一般性理解与认识。如果把唱、念、做、打这一整套复杂繁难的表演技艺,称做戏曲演员的物质手段的话,那么在剧本文学中所规定的独特性格、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任务创造,则可以看作是这些物质手段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它是戏曲演员表演二度创作的依据和任务。在所有戏剧表演形式中,戏  相似文献   

11.
蒋卫平 《魅力中国》2010,(25):180-181
表演艺术是以演员自身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演员本人的素质高低、优劣决定着艺术作品的高低、优劣。一个演员要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物形象来,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作素质,只有这样,所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才能使观众获得真正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2.
张萌萌 《魅力中国》2013,(16):376-376
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对舞蹈作品人物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使舞蹈演员的演绎事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对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以及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遣方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崔巧云 《魅力中国》2014,(20):124-124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要塑造栩栩如生、神形兼备的人物形象.让人过目不忘,产生能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除了唱、做、念、打以外,还要有身韵、神形的完美结合。演员必须通过自身的刻苦训练,掌握娴熟的表演技巧,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塑造人物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戏曲基础的身段训练中,则要多在“韵”字上下功夫,加强身韵的训练,才能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达到一种完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刘俊钦 《魅力中国》2010,(25):114-114
表演艺术是以演员自身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是人演人的创作活动,尤其是戏曲演员,不但要求演员具有人类的一切情感内容,而且为了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5.
董莉平 《魅力中国》2014,(19):116-116
戏剧就要遵从戏剧的规律,围绕人物塑造,把剧情铺陈好,把矛盾处理好,把剧中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好。人物是关键,是戏剧的灵魂。戏剧借人物刻画来完成故事结构和思想表达,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戏剧创作的成功与否。通过长期的戏曲实践,我就农村题材戏剧创作中的女青年形象塑造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赵华珍 《魅力中国》2011,(11):192-192,195
表演专业的学生二年级进入片段教学,区别于一年级的学习重点表演元素和小品练习,这个学期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至观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分析剧本和角色,学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川平 《魅力中国》2012,(29):21-21
近代在戏曲艺术表演上出现了“表现”与“体验”的争议,如何才能在戏曲表演舞台上将艺术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更好地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在世界,成为当今每个戏曲演员深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日常工作中,演员表演应着重在三个方面加强训练与提高:念白咬字的韵味及唱腔的音色与音调、表演的身段技巧及扮相,人物背景性格及内在情绪的刻画……  相似文献   

18.
丁煦 《魅力中国》2014,(3):97-97
化妆是指通过使用化妆品、材料和技术来修饰和美化或者改变人的容貌,实现个人对美的追求以及适应特殊场合的一种手段。就比如说化妆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形象等。演员、模特在舞台上需要化妆,使人物与剧情环境达到完美的统一,表演会更出色,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1.扬长避短的原则。化妆是以化妆品及艺术描绘手法来美化自己,而这一美化是建立在原有容貌的基础上的,其目的是既要保持原容貌的特征,又要使容貌得到美化。  相似文献   

19.
韩盼娜 《魅力中国》2014,(27):83-83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必须通过演员表演,舞美灯光。服装。化妆等方方面面的有机配合,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鲜活靓丽的艺术形象,从而完整的体现出主题思想。化妆造型是角色创造过程中显示其特征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化妆艺术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它不仅能使演员改变形象,贴近剧中人物,更能给演员自信,使演员同剧中人物拉近距离。由“神”似达到“形”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巍 《魅力中国》2014,(13):97-97
关于表演艺术的创作方法。历来就存在着“体验派”与“表现派”旷日持久的争论。而作为还在表演艺术学习中的学生来说,不管哪个派别都是一条通向终极目标的道路。一般情况下,演员往往采用先体验人物情感,后寻找舞台动作,最后达到创作人物形象的创作方式。但很多时候因为剧中人物情感较为复杂。或者对于演员较为陌生,因此演员无法直接体验到人物情感。这种情况下,演员也可以采用从外部表现形式入手的方式,来帮助自己体验人物情感,从而达到表演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