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黄成 《新西部(上)》2012,(10):125-126
本文通过分析强奸罪的主体、客体及婚内强奸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完善强奸罪鹤建议。指出仍要保留强奸罪名,但应缩小或至少不再扩大其适用范围,要将强奸罪以外的性犯罪纳入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或其它罪名中去。以保护性犯罪双方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浅析性权利的刑法保护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通过了规定强奸罪等,以保护公民的性权利。而在司法实践中女性采用威胁等手段与男性发生性关系,在我国《刑法》中存在着空白点。分析此种现象,以期对有关修改和完善《刑法》相关条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婚内强奸,是指丈夫违背妻子意志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婚内强奸并非新型的家庭暴力行为,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婚内强奸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却决定了其自身的复杂性,现行中国法律对婚内强奸是否构成犯罪没有明确的规定,法学界对于婚内强奸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争论也很大.笔者认为婚内强奸构成强奸罪有其充足的刑法学理由.此外,由于婚内强奸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加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4.
苗青秀 《魅力中国》2011,(7):307-308
婚内强奸在理论上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违背妻子意志,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婚内强奸在古代是一个不能想像的问题,但是在近代人权的兴起,尤其是现代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女性已不再是男性的附庸,而是独立的权利主体,那么女性的性权利当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无论是一般男性,还是女生的丈夫对于女性的性权利必须得遵守女性的意志。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婚内也有强奸问题的出现,婚内强奸问题变成一个当代刑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婚内强奸犯罪化也是成为刑法方面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或以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关于强奸罪的主体认定已经有很多学者在争论,主流观点还认为强奸罪的主体只包括男子及作为间接正犯的妇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认定标准是否真的还适合社会的发展却值得怀疑,因此,对强奸罪的主体认定标准将成为对该罪认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赵琦 《改革与开放》2013,(16):52+54
婚内强奸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着很大争议,从研究角度来说,我们应当从刑法学的角度展开对婚内强奸的研究,将其界定为犯罪行为。婚姻有形式婚姻与实质婚姻之分,婚姻存续期间婚姻的判断应依形式标准,阻却强奸罪构成的婚姻应是实质标准判断的婚姻,婚内强奸应发生在形式婚姻之内,实质婚姻之外。性交这一概念存在着由狭到广四种层次的涵义,婚内强奸中的性交应采广义说。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已施行两年,在规范全国建筑市场行为、保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务中,由于《解释》第13条和14条的规定过于粗略,使得各地法院的理解与适用不尽一致,给司法审判工作带来一定困扰。因此,要正确理解第13条和14务规定之涵义,并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8.
李瑛 《黑河学刊》2002,(5):60-61,64
针对诉讼调解的价值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中产生的争议,笔者在理论上、审判实务上、民事诉讼的发展上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从而肯定了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宋晓 《魅力中国》2013,(13):322-322
意思自治原则在西方的产生、兴起到逐渐衰落的演进过程,为我们在司法领域适用意思自治原则提供了借鉴资料,本文剖析了当前司法实务中与意思自治原则背离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曾照雷  王伟 《魅力中国》2011,(5):152-152
我国刑法第193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该罪设立之初对打击贷款诈骗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刑法对该罪规定的疏漏之处日益暴露出来。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的贷款诈骗行为越来越多,尤其是贷款诈骗罪的竞合犯罪给司法部门认定这类行为造成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1.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侦探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打破了男性为中心的侦探形象,以女性的细腻和感性构造出全新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了朴素的女性意识。然而,她没有摆脱时代给她带来的男性话语权的影响,在女性命运的安排上显露出男权意识下的规范和劝导。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社会生活主体利益高度分化、价值判断的多元化以及利益冲突扩大化的严峻形势下,人民法院如何在执行工作中践行能动司法成了中国司法实务和理论界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曹倩  牛晓飞  李建标 《南方经济》2021,40(7):128-144
金融市场存在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男性在金融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虽然现有行为金融文献研究发现男性与女性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一些行为存在差异,比如股票交易频率(Fellner and Maciejovsky,2007)和股票投资意愿(Bannier and Neuberty,2016),但是,男性与女性投资者股票交易决策偏见特征及其影响机理还尚不明晰。为此,文章以处置效应为研究视角,依据Frydman and Rangel(2014)的实验设计,实验检验了男性和女性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差异及其内在影响机理,旨在回答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是否优于男性。实验结果显示: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并不优于男性,这主要表现为女性的处置效应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更多地非理性持有亏损股票,而男性较多地理性持有盈利股票;女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与处置效应显著正相关,而男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与处置效应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与男性相比,女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对处置效应的影响更强。这表明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更容易受到后悔情绪的影响,偏离理性决策。文章厘清了处置效应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机理,丰富了处置效应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女性投资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理性投资。女性投资者应该树立理性的投资理念,采取措施减少情绪体验对股票交易决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强奸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犯罪。发率较高,社会危害性也很严重。该文中笔者将对强奸罪构成要件的四个方面逐一细细分析研究,以期对强奸罪有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郑翔  叶春梅 《科技和产业》2012,12(5):152-155
土地征收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前提,这是当前各国在土地征收政策方面的共识。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并未做出明确界定,因此在具体的司法实务中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公共利益的界定是土地征收制度中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公共利益的界定,再结合司法实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厘出公共利益认定存在的缺陷及完善路径,最后又回归到立法层面,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公共利益的界定提出了个人的忠实意见。  相似文献   

16.
蒋帅 《魅力中国》2013,(25):116-116
自古以来.男性在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改变。女性地位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社会各界起到了不客小觑的影响和作用。其中,从事摄影专业的女性工作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表现方式,塑造着独具士性特色的摄影作品,在男性占主流的摄影界绽放着别样的光彩。本论文主要从女性摄影师的先驱者和当代女性摄影师的作品中分析女性摄影师独特的视角及表现方式,阐述女性摄影师不同于男性摄影师的创作特征,即是以感觉先行。注重细节,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为特点。由心灵、眼睛、照相机共同捕捉的特殊瞬间。  相似文献   

17.
陈敏 《黑河学刊》2009,(2):83-86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著作财产权的一种,互联网的特性使得权利人难以控制其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由此而引发的侵权纠纷日益增长。由于《信息网络传播条例》等相关著作权立法的局限性,司法实务中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无法解决,因此要对侵权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推动立法和司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孟广慧 《魅力中国》2010,(26):288-289
《女》对男性权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剧中三位时代新女性强烈的女性意识,把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传统认识击得粉碎,她们不再是男性之外的对象存在,而就是她们自己。现代女性并没有颠覆男性在社会中的权威地位,而是继续掌控在男性的霸权之中,女性对男性的反抗并没有取得胜利,只是变了形式。  相似文献   

19.
司法调解作为人民法院的结案方式,因其顺应了我国“和为贵”的法文化传统,契合了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特别是相对低廉的司法成本备受实务部门推崇和重视。然而,对一种法律程序的评价和构建则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设立一种多元化的价值标准,尤其是确保一种制度或程序具备最低限度的公正合理性,在笔者看来是对其评价或设计的首要价值标准。为此,以公正、而非和谐或效率为主题反思司法调解制度,从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对于纠纷解决和规则之治的和谐中重构司法调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实务中存在大量以帮助犯处罚中立帮助行为的操作,但该行为可罚性却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在讨论中立行为可罚性时,通常存在两种主张:全面处罚说以传统帮助犯的成立要件为基础,认为只要满足帮助犯的犯罪构成要件,就应当被认定为帮助犯;限制处罚说从公民自由权出发,强调对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进行限制。即使在限制处罚说内部,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立足点对“中立帮助行为”内涵进行延展,从而演绎出不同的限制路径,因此限制处罚说内部存在着各种纷繁复杂的具体观点,缺少具体明确判断标准,导致司法实务中存在对中立帮助行为处罚标准不一。由此更应明晰中立帮助行为产生的实质危险性,进一步确定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的实质存在性,厘清中立帮助行为的归责标准。当中立帮助行为触及归责标准时,则行为具有现实的刑事责难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