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爱&大爱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教育之爱,富有章法。没章法、没原则的爱,容易跌入溺爱的泥潭。溺爱无异于荼毒。质疑者认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上典型的矫情行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是通过人为地扭曲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来达到一种情感上的矫情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通过赤裸裸的夸海口的方式实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现行教育的一种支持与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注重学生情感需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教育之爱,富有章法。没章法、没原则的爱,容易跌入溺爱的泥潭。溺爱无异于荼毒。质疑者认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上典型的矫情行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是通过人为地扭曲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格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胸怀一颗宽容的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孙诗银 《魅力中国》2010,(4):142-142
《语文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原则之。是:语文训练和思想情感教育相统一。情感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是情感渗透的最有效和最得力的一门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李小燕 《魅力中国》2010,(11):234-23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语文课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好的语文课给学生创造的是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激荡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审美教育也就是爱的教育:爱自然、爱社会、爱他人,让生命充满爱!  相似文献   

7.
赵云彬 《魅力中国》2013,(11):133-133
以人为本、全人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把长期以来被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学掩盖的情感教育凸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也把“情感”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位。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认识“情感”,应该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把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长久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实际教育,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情感教育更是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单调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早巳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他们实在渴望一种心与心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和谐而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同时,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对于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人在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接受知识的能力最强,反之则很低下。由此我们不难懂得:重视语文情感的培植,这不仅是语文“文性质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智力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8.
孙倩 《魅力中国》2014,(15):194-195
爱为师之魂。只要有爱。到处都充满温暖和希望。师生间也是如此,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重要因素。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正如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都是发自内心的。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才会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只有用“爱”消除师生问的隔阂和误会。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和爱戴,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进一步产生爱的火花,才会有教育育人的源泉和动力。这种动力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情感在美术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美术课的灵魂所在。也可以这么说,美术教育即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必须始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要将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好处.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好处。因此,“爱心教育”要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9.
张娜 《魅力中国》2014,(2):124-125
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具有迁移的功能,师生间情感的融洽功能,是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道理。情感的培养也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只有学习的愿望,而没有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的情感,就不可能持久地刻苦学习;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而没有热爱人民的情感,也不可能自觉地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切;高尚的情操也是良好品德的基础。我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好地理课,必须在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愉快的“参与”整个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如何培养情感呢?  相似文献   

10.
常绍芳 《魅力中国》2012,(32):129-129
情感教育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本文阐释了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格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胸怀一颗宽容的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汤维幸 《魅力中国》2010,(34):381-381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离开了情感教育,一切素质教育都将无从谈起:加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情感意志的熏陶,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高学习有效性,开发学生学习动力机制,而且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职校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杜永国  向瑜 《中国西部》2011,(26):126-127
被誉为教育界“南斯北霍”的中国当代教育家霍懋征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中提出了崭新的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往往事倍功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干预学生不良心理,霍老师爱的教育理念不失为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美兰 《发展》2009,(11):86-8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没有爱的教育将会只是枯燥教育,像山泉枯竭一样”。可见,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情感教育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关怀、理解、尊重、赏识、信任和期望等等。多年的工作经验表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又以“爱”为中心。  相似文献   

15.
许俊霞 《魅力中国》2013,(22):152-152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环节:创设情感氛围;读出情感信息;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要入情入理。  相似文献   

16.
马京茹 《魅力中国》2011,(18):329-329
重视情感教育的语文老师越来越多,但美中不足,不少人把情感教育仅仅理解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手段,其实情感陶冶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是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孙诗银 《魅力中国》2010,(1):104-104
《语文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原则之一是:语文训练和思想情感教育相统一。情感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是情感渗透的最有效和最得力的一门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王晓明 《魅力中国》2010,(18):69-69
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应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其次,做班主任还要舍得投入,不仅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更要投入情感,做一位良师益友;再次,还须掌握一定的处理事情的技巧和艺术,  相似文献   

19.
王国才 《魅力中国》2013,(32):202-202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施与潜移默化之中,让传统美德在语文课堂闪光。让学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20.
张显卫 《魅力中国》2014,(10):133-13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初中语文作为一门情感性非常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明白语文的情感魅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从多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育的情感魅力,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