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小刚 《西部大开发》2011,(12):76-76,7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作为中学物理课程目标的核心理念。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于物理课实验教学过程这一载体。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心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并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实施有效的、可行性的指导,就会激发学生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经验、乐于探究与发展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从而主动有效地学习,由此达到培养学习科学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吕青鸾 《魅力中国》2010,(34):305-305
如何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成为物理教师工作的重点。创设情境精心“设疑”;精选生活素材,诱发探究情境;灵活利用课本,重视实验教学;巧用现代媒体,重现直观情境;采取新颖教法、开展科普活动等能够有效的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张瑛 《魅力中国》2013,(26):221-221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英语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新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现代职校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新课标的提出,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英语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英杰 《魅力中国》2013,(29):256-256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基础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接轨的重要标志。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本文主要介绍生物教学中如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几点个人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5.
吴宗义 《魅力中国》2011,(12):272-272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晓宁  张莹 《魅力中国》2014,(19):192-192
现在党员学生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通过探究现代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进一步促进党员发展尤其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高校培养出更多以优秀的共产党员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利明 《魅力中国》2013,(10):280-280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素质教育为主践的高中数学自主探宛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既适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又具时代特征,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推动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力度.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广泛的教学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建芳 《魅力中国》2013,(11):110-111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几点,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仍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因此,我们努力寻找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实现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观,力争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探究的主要对象。“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要素、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研究探讨,我们具体实现以下探究:  相似文献   

9.
赵叶花 《魅力中国》2014,(6):177-17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本文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从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利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把握机会,敢于批战,敢于付诸探究行动的精神: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丰富活化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锤炼学生自主探究品质。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同时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只有当其对获得知识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而只有具备认知需要,才能在学习中不畏艰辛,去战胜挫折获取成功。因此,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应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林锋 《魅力中国》2010,(28):88-89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现代社会也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晓玲 《发展》2010,(1):121-121
一、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一)合理选择探究内容。就是从教学内容中选择出符合科学探究学习目标要求的、适合学生探究的探究对象。为促进学生积极而有效的科学探究,探究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即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回答不了他遇到的问题。新内容与认知结构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探究内容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应具有选择探究内容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姜朝桂 《魅力中国》2010,(3):110-110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要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探究性活动中,要引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愿望和迫切心境,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喜欢新的尝试,乐于探究。驱动探究是一个人的好奇心,兴趣,是要解决问题的热情。有了好奇心,探究倾向,兴趣,就会产生对科学的喜爱,让他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情感。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在充分探究中培养了积极合作的态度,体会探究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刘保红 《魅力中国》2013,(25):214-214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养成一种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笔者结合初中教学实践,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作了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朱汝坚 《魅力中国》2010,(36):94-94
一、教材依据 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六章第一节:欧姆定律。 二、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突出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自己看法,然后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实验探究全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同时为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郑雯 《魅力中国》2014,(26):115-115
教学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自觉自主地学习。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有活动,但无激情;有思维,但无智慧,有探索,但无创新,有回答,但无质疑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教师双主关系摆得不到位,没有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学生缺乏探究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磊 《魅力中国》2010,(21):149-149
紧扣时代脉搏,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班主任工作要以优良的管理教育质量为目标,实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优良发展。班主任工作对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本人就情感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和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浅显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吴巧颜 《魅力中国》2010,(17):313-314
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启”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而达到“发”,去构建新知和发展智能。本课时运用启发探究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自主和探究,关注课堂中谕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赵淑娜 《魅力中国》2013,(8):195-195
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不应忘记合作、探究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时的合作、探究只能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形式而已,更何况,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都无法实现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开展的探知新知、解决问题等各项活动,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帮助和支持。加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具有社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