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历史和事实充分证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发展之需。在新媒体不断带给受众丰富的视觉体验和良好的传播效果时,也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刻剖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并认识其意义,有助于借新媒体强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探索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新媒体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要发挥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作用;大力培养复合型传播人才;提高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能力;完善新媒体法律法规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纵横双向交叉比对传统路径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作用的基础上,基于现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广域应用,重点剖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现阶段新媒体环境下的新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论证其是全方位覆盖潜在受众,寻求契合大众诉求路径,精准与高效宣传的新型方法与可持续增长途径,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体系变革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也给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的挑战。本文根据拉斯韦的传播学理论,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渠道四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增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效性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骆鸿儒 《改革与开放》2012,(16):111-112
新媒体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革命为人类的传播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和全新模式,马克思主义者理所当然地要适应这种变化,充分利用新型传播工具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而政务微博也必然会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生力军,去践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普及和教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传统媒体的继承与超越,新媒体传播呈现出诸多“后现代主义”特征。新媒体“自媒体化”、“去中心化”和对“主体问性”的强调使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困境。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利用好新媒体个性化、亲民化、互动性强等特点,在不断更新的文化潮流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传统媒体的继承与超越,新媒体传播呈现出诸多后现代主义特征。新媒体自媒体化、去中心化和对主体间性的强调使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困境。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利用好新媒体个性化、亲民化、互动性强等特点,在不断更新的文化潮流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网络传媒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阐述了网络传媒应用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提出运用网络传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建议:完善网络媒体传播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传播队伍;借助网络传媒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邓永发 《魅力中国》2010,(31):209-2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贴近中国的具体实际,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反映中国的大众心声,体现群众的主体性,使之通俗化,但要避免庸俗化是我们离不开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0.
赵凤平 《东北之窗》2012,(19):36-37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具体化、通俗化,便于人民大众接受、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1.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当前重大的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有效的大众化的途径,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掌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通过文本路径、组织路径、宣传路径、群众路径、机制路径和实践路径来实现。这六种路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前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掌握,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普及化,从而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掌握,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普及化,从而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断推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真正把握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须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迫切需要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大众化。但伴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推进,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大众化与庸俗化、大众化与人民群众、大众化与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关系等,对此需要我们共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框架内,以传播学为视角,从三个方面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大众化,即传播内容的创新性和时代性、传播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传播机制的制度性和长效性.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众化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矛盾的"两点论"告诉我们要学会抓重点,抓关键。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其关键点在于切实维护好人们群众的现实需要和根本利益。因为人的需要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性,是人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理论宣传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理论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在活化哩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宣传新路,从而使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知识分子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倾向,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在知识分子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为我们当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大众化、大众化的程度如何,不仅决定着能不能巩固主导思想地位的问题,也决定着更好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问题.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任务,更是反分裂斗争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更好地增强民族群众对祖国的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必须按照与实践、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抓住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大力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