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永欣 《魅力中国》2011,(18):359-359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问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问题的产生是与教师的引导与艺术性的提问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适时的提问,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流利的口语,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英语的兴趣。故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提问达到预期的目呢?  相似文献   

3.
郭丽 《魅力中国》2014,(26):189-189
一、物理课堂艺术之提问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5.
王淑芳 《魅力中国》2010,(14):185-18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增长,对教育事: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的价值,不愧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愧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应该打破过去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学生怎样做,更应研究学生怎样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把他们真正地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他们主动学习,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观念、信心入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联系客观实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张永中 《魅力中国》2014,(2):229-229
在以培养学生能力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以给出恰当的指导;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帮助他们自己走完解决问题的历程。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的一环。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一方面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深刻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7.
周秋霞 《魅力中国》2011,(6):255-255
传统的“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许多课堂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大多数教师也并没有真正摆好师生的位置,学生对我们敬而远之。从学生一面来说,好像他们也接受了被动听课酊方式,不愿意表现自己。但实际上是有些学生过重心理负担,怕回答老师的提问,害怕出丑,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课堂的气氛也就不可能活跃。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有目标,要讲层次,要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设计问题要以学生思维为中心,课堂提问要与教学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焦华 《魅力中国》2014,(4):260-260
一、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 1.课堂要少一些规矩,多一些允许。传统的教学,讲究课堂纪律和秩序,追求教学的精确有效,学生只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即使允许学生提问,也得先举手,获准后才可以发言,否则被斥之为“插嘴”。过多的“规矩”使学生的心理一点也不自由,致使许多学生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想问。  相似文献   

10.
何文芳 《魅力中国》2011,(9):178-178
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教学活动,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能通过“变静为动”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猜想验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能力更快提高。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操作的时机与操作指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11.
周宁 《魅力中国》2014,(12):199-199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简洁高效的提问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发生困难时,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以此促使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自主探究,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每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巧,也值得每位教师倾其毕生心血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2.
许霞英  沈卫青 《黑河学刊》2010,(10):135-135
新课程告诉我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让学生掌握课堂提问的主动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杨建勇 《魅力中国》2010,(28):125-126
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具体要求就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问探究新知,精心设计作业要讲求实效,引导学生总结教学得失。  相似文献   

14.
陈芳 《魅力中国》2013,(25):254-254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我觉得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语言美,语言的准确、精要、通俗、幽默便于提高语文的课堂艺术;注重课堂提问艺术,让提问成为一种身心的愉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会说的人;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对它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15.
陈诗选 《魅力中国》2010,(2):173-173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很多时候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才会学习。对于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习环境,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  相似文献   

16.
汪相明 《魅力中国》2009,(20):271-271
近几年,我多从事的是中高段的语文教学,经常听到老师们谈论,现在的语文不好教,孩子越大,课堂越沉闷,课上起来特别的累。怎么回事呢?如何在课堂这个教学主渠道中澈活学生这个主体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乐于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大胆地发现?我认为只有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开放教材,开放生活,开放学生,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与文本、与生活深层对话!那么如何去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陈诗选 《魅力中国》2010,(4):173-173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很多时候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才会学习。对于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习环境,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  相似文献   

18.
陈万英 《魅力中国》2014,(5):127-128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在进人中学以前,英语已经学了近四年,但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在考试中连糟失败,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时我们要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与英语之间的距离,对他们进行外语学习的心理疏导。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用理解、用关爱去体会学生的一切,就会认识到那一切原来是那么美好。一位名人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适时对学生赏识鼓励,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增强自信心。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转化学困生的策略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邓仁萍 《魅力中国》2013,(25):150-150
我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努力地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不讨厌上数学课。那么。我们老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游戏、动口、动手,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能主动去学习,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1959年,严陆光从苏联毕业后回国,分配到电工所工作,第二年就当上了课题组长,领导一个组从事大能量电感储能装置和强脉冲电源装置的研制与实验工作。严陆光至今记得,刚到电工所时,父亲严济慈和他说过的一段话:知识是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各种各样的知识应该是越多越好,有知识比没知识好,这是肯定的;但是学问不等于知识,学问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说一个人有知识是说这个人知道很多东西,说有学问就是他能用知识解决很多问题。在学生时代主要是获取知识,开始工作最主要是要把自己的知识变成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