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传播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媒体可以提高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城市形象的内涵和品质,提高城市形象的活力和魅力。探索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需要考虑多元主体的扩散式传播、构建传播矩阵的纵深发展、提高传播力度与刷新受众认知、把握传播节奏与维持城市热度、技术与数据驱动的策略优化等五个关键问题。以江门市侨乡城市形象传播为例,从城市形象传播的定位、传播内容创新、传播的模式与载体、传播的符号编码载体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传播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苏科技信息》2018,(4):62-67
近年来科学热点事件时有发生,其常常伴随着大量的科学谣言,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文章梳理了2004—2014年总计76个科学热点事件,对其所引发的科学谣言传播特性进行分析,归纳了五大类的热点事件科学谣言领域,并对此进行高层次内容分析,从中提取出层次框架类目,包含"话题内容判别"和"话题状态判别"两大指标,以此给出正、负面科学热点事件中所侧重的不同的框架类目。  相似文献   

3.
科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科技传播是公众理解和参与科学的重要途径。新媒介的出现增强了科技传播效果,促进了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但是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发展隐忧。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介环境下科学传播的困境及原因,进而探寻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是唐山广播电视课题组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针对全球化语境下所开展的媒体管理研究,如何正确把握全球化语境下的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中的广播电视媒体宣传导向,如何认真做好全球化语境下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中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管理,无论是在地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理论创新方面,还是在地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实践创新方面,都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大数据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报道方式,数据新闻近年来越来越多被应用。在各类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数据新闻促进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变革,扩展了新闻的内容深度和表达形式。但同时,数据新闻背景下的内容传播还存在数据聚合程度不足、内容质量欠佳、内容个性化程度不足、数据挖掘深度不足等问题。在运用数据新闻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数据聚合,扩展传播渠道并优化内容质量,加强新闻个性化推送,同时开展深度数据挖掘以推动知识传播,在运用数据新闻的同时,更加有效地促进内容传播。  相似文献   

6.
周婷  郑志英 《老区建设》2023,(12):57-64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可有效增强我国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目前,红色文化国际化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国际化传播意识薄弱,传播受众文化交流意愿低迷,传播内容微观叙事视角不足及传播媒体国际化影响力较弱等问题。红色文化国际化传播要在文化自信中构建传播主体传播意识,在价值对接中提高传播受众交流意愿,在创新创造中优化传播内容生产模式,在立体传播中加强传播媒体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载体以及传播路径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数据的来临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主体,同时具有对数据的抓取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强化教育主体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和过硬的政治素质.只有使将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是大数据发挥更大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的转变,默顿和齐曼分别描述了两个不同时代的科学模型。本文通过对1两种模型,科学主体、知识生产模式和科学规范三个维度的对比,探究其差异所在,并得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邢佳妮 《理论观察》2014,(1):134-135
科学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的转变。默顿和齐曼分别描述了两个不同时代的科学模型。本文通过对1两种模型。科学主体、知识生产模式和科学规范三个维度的对比,探究其差异所在,并得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农民合作社为研究主体,基于有机茶目前的营销传播技术,分析其约束条件、营销效果和存在问题,试图在该营销传播领域进行一些新的方法研究。分析有机茶营销传播所对接的两大主体:消费者和产品。然后基于上述的影响因素,构建针对有机茶的特色营销传播技术:"微营销传播",试图通过此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有机茶的市场销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果低下,理论传播面临许多困境。课堂理论传播教化功能弱化,即“师生传播”解决不了目前理论传播的困境。面对科学技术大发展和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必须开辟新的理论传播方式:“生际传播”。加强“师生传播”与“生际传播”有序结合,二者相互协调,相互辉映,将使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图像化传播为民众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开拓了新途径。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图像化传播工作,应从“谁来传播”“怎么传播”“如何保障”三方面着手,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内容供给、创新全媒体传播方式、强化全媒体传播空间治理、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价机制五个维度精准发力,形成深度融合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格局和良好网络生态,确保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了文献调研与统计、抽样分析、内容分析、逻辑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当前辽宁省部分纸质传媒中类科学传播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科学界正在从数据缺乏时代过渡到数据泛滥时代,大数据处理系统有望成为新一代的科研基础设施。在新的技术环境下,数据成了科研最主要的对象,统计算法成了最有力的科研工具,科研思路也将从假说驱动转向数据探索。为了分享知识生产日益依赖的技术与设备,科学家将结成联盟进行工程化协作,科学进步中的共享化与全球化也将更为显著。有乐观的学者认为大数据有望成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不过也可能伴随着科研路径依赖、资源垄断、成果纠纷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何江 《魅力中国》2012,(35):12-12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在信息碎片化的“快餐时代”,浮躁的受众群体在单位时间内消化信息的量非常有限,而如何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抓住受众群体,这就需要信息生产者提供冲击力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阅读兴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陆琦 《魅力中国》2014,(10):293-294
分析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对于微电影是至关重要的,再优质的微电影都离不开有效的传播。微电影的制作团队优秀、制作水平高超、对于微电影的制作内容有着很精确的把握,这是微电影在生产方面最大的优势,但是要想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的程度上离不开传播的作用。微博的时代已经抢走了传统媒体的风头,那么微电影也已经在我国的影视业取得了很高的地位。在这个影视业高速发展的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传播对于微电影的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充分的分析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对于提升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则主要针对微电影的传播途径和传播环节,包括传播者、传播过程、传播模式等各个要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使得各个方面能够协调一致,取得传播的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秀云 《理论观察》2008,(6):152-153
电视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主要是传播的功能。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电视艺术的传播功能,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使其对“电视艺术”有更为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传播演化为全球传播、传统国际传播管理控制面临诸多挑战的新形势下 ,本文提出了“全球传播治理”概念 ,指出国际传播控制由“制”到“治”是大势所趋。全球传播治理的思路摆脱了以前在讨论国际传播管理和控制问题时纠缠于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间的复杂关系 ,适应了新形势下国际传播现实问题的要求。从传统的国际传播控制到全球传播治理 ,实际上是国际传播管理控制的一种“范式转换” :传统的国际传播管理体制、手段已不能适应全球传播的新环境 ,简单地“封”、“堵”、“卡”、“压”已经不再奏效 ,国际间合作、协商、互利互惠成为主流。这种过渡也是对国际传播秩序的改造和完善 :从参与的主体来看 ,承担全球传播治理任务的既有政府组织 ,也有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私人企业、利益集团和社会运动等其他的主体 ;从治理内容上看 ,于侧重意识形态、保护民族文化之外 ,又加入了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保护知识产权等新内容 ;从范围上说 ,它已经不限于领土范围内 ,而是积极参与国际传播领域的合作 ,以建立有利于完成国内社会控制目的的国际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文化建设,这有助于我国树立大国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多元的传播主体、先进的传播理念、独特的传播策略等要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传播优秀中国文化势在必行.要发挥多元传播主体优势、选取符合大众文化需求的内容、大力推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让世界各国人民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商务数据科学"作为新专业,以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主要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电子商务智能数据计算领域。文章主要提出"商业数据科学"专业的教学要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原有的管理学类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立足于经济管理领域,建设服务于专业教学需求的课程体系,并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