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婷婷 《魅力中国》2010,(22):176-176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而德性论的公民观作为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述主要集中于《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一方面从最优政体的意义上规定公民的德性;另一方面从政治生活的意义上规定公民的德性。前者是公民德性论的公民观,后者是公民德性的具体规定,它们共同形成了其德性论的公民观。他在城邦公民的德性与非公民的德性之间划清界限,在一览无遗地将柏拉图的烙印暴露出来的同时,又为其对城邦公民的判断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艳军 《魅力中国》2014,(13):243-243
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政体思想中的中庸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我们必须想办法克服由于制度原因而造成的贫富分化。在制度层面。尽可能早就一个比较稳定的在社会上占据多数的中产阶级,是一个社会长期稳定的一个前提。  相似文献   

3.
张胜  李春凯 《魅力中国》2010,(34):75-75
城邦起源于人类合群的天性;城邦的生活应该是一种自足而至善的生活,要想过上这种“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的生活,应该采取合适的政体;中产阶级的一些品德使他们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由洋葱头型的阶层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转变是缓解现在的贫富差距,建立和谐民主富强的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法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路径依赖和特点,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它是法国经济变革、阶级力量变化、法国政治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相结合的结果。其之所以形成迄今较为稳定的半总统制政体,其根本上是由于法兰西特有的政治文化作用的的结果。文章基于对法兰西的国民精神、国民性格与政治心态的社会人文历史背景的分析,认为造就法国半总统制政体及其政治民主制度的政治文化模式的源头在于法国特有的传统集权政治基因(小农生产方式的顽固性)和卢梭的公意思想,以及来自法国国民性格三方面力量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蓝色书屋     
中产阶级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出现,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进步标志,尤其是一大批具有高等学历的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高智能的个体经营者们加入,使中产阶级的整体素质日益提高,并将使中国未来社会结构更趋于合理。因为他们在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都相对稳定,将对社会的长治久安起到重要的作用。 该书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现状、面临的挑战,更指出了随着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中产阶级的主体将是一个新的群体:智能阶级,并对未来社会的这个主流阶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是中产阶级理论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应该是我们理解其中产阶级理论的出发点。在我们建立一个共同富裕、中产阶级占主流的社会的同时,亚氏能启发我们思考这个中产社会所基于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7.
田璐阳 《魅力中国》2013,(20):268-268
摘要: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处于崩溃状态的现实出发,提出了挽救奴隶制的政治主张。本文通过分析他的政治主张。辩证地评价了其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曲明 《辽宁经济》2010,(5):43-43
1.市民社会的内涵。“市民社会”一词译自英文“CivilSociety”。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概念,认为市民社会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即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法界定的法律体系之下结成的伦理——政治共同体。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概括了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雏形,认为市民社会是由私人生活领域及其外部保障构成的整体。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合理内核,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他认为市民社会是“私人利益的体系”或特殊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了处在政治国家之外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因此,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概念,其经历了同政治社会一体的古代一元论、同国家分野的二元论以及同经济、国家三分几个不同时期:市民社会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构成、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论亚里士多德教育阶段论思想对我国公民廉洁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护城邦的稳定,教育出能参与城邦政治事务管理的合格公民,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观点,从而开启了西方公民系统教育的先河.本文通过对其教育阶段论思想意蕴的分析,形成对我国现阶段公民廉洁教育如下启示:廉洁教育作为当代民主社会合格公民教育的基础,要以理性教育为核心,围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构建渐进式廉洁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媛  白灵  刘蕾 《魅力中国》2010,(35):125-125
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由于对自己当时所处环境不满,亚里士多德提出构建理想城邦。本文从理想城邦的构建深入探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力图改进理想城邦。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以自然主义的演进方式向人们阐释了城邦的形成,但这种城邦自产生起就是不自然的;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其本质在于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政治关系的总和;它长成于人们自然的需求,却以实现"优良的生活"为最终目的。这种目的毕竟是政治意义上的善,而非伦理意义上的善,城邦的幸福与个人的幸福始终难以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以自然主义的演进方式向人们阐释了城邦的形成,但这种城邦自产生起就是不自然的;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其本质在于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政治关系的总和;它长成于人们自然的需求,却以实现“优良的生活”为最终目的。这种目的毕竟是政治意义上的善,而非伦理意义上的善,城邦的幸福与个人的幸福始终难以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享了一个共同的时代背景,面对共同的社会动荡问题,他们提出了不同的国家理论以实现社会稳定。尽管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同,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的焦点始终在伦理学,始终希望从社会伦理学的道德路径来解决政治动乱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中产阶级出现了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中产阶级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道德观,关系到人生目标的追求,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当今中产阶级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才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洛克与霍布斯都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两人的政治观点都是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探索摆脱“自然状态”从而进入政治公民社会的原因、途径、方式以及设计政治社会的结构。由于两人不同的先验假设和迥异的人性定位,导致了不同的选择,产生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政体形式:即君主专制政体和立宪君主政体。  相似文献   

16.
洛克与霍布斯都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两人的政治观点都是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探索摆脱“自然状态”从而进入政治公民社会的原因、途径、方式以及设计政治社会的结构。由于两人不同的先验假设和迥异的人性定位,导致了人们不同的选择,产生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政体形式,即君主专制政体和立宪君主政体。  相似文献   

17.
体制转型通常是各国从传统政体走向现代政体过程中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政治系统论的研究方法探讨在体制变革过程中保持政治稳定的途径,并以政治系统的子系统为单位考察变革过程中影响政治稳定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晓慧 《新财经》2009,(11):34-35
中产阶级是一个国家消费的中流砥柱,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是稳定内需市场的前提。中国的中产阶级实际并未真的形成,而加在这样一个脆弱群体头上的各种税费,会轻易把他们压倒  相似文献   

19.
任何政治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东西方自然地理、历史环境决定了政治思想家们政治秩序的建构逻辑。无论是东方的孔子,还是西方的亚里士多德都从政治共同体的基本元素出发对政治共同体进行了分解,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分析所处时代的弊病,寻找着社会动荡的原因和建构政治秩序的原则、方法。集中反映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论语》与《政治学》以他们相似的政治秩序之源找出了不同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均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类社会自从出现了贫富阶级差别以后 ,贫者与富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就成为贯穿于人类文明史中的一根主线。为了寻求解决贫富矛盾的方案 ,几千年来 ,均富思想一直是经济思想史探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思想家为解决贫富不均 ,尤其是以土地占有不均为中心的贫富对立 ,提出了种种均贫富的主张。这些传统的均贫富思想 ,对于近代中国均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在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上 ,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二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变革 ,尤其是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的 70多年间 ,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的变革 ,尤为急剧和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