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新闻在近几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个媒体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它以“以民为本”的传播理念,倡导人文关怀,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原生态,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受到受众的空前欢迎.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是以社会大众为视觉,从社会大众的需求出发,把社会大众的身边事、生活中的事作为报道的支点,把话筒、镜头对准基层,把画面、时间留给社会大众,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播报形式来报道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通过报道对社会大众有影响的事来揭示一个社会现象或者提供一个启发,能给繁忙受众以轻松一笑、或是让人冷静思考,从中得出经验给社会大众以启迪,以此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民生新闻是社会新闻的一个分支,社会新闻反映社会生活中与老百姓有关的社会问题,包括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社会风尚等等。笔者认为社会新闻是母概念,民生新闻是子概念,  相似文献   

3.
周文志 《魅力中国》2014,(1):324-324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迅猛发展,成为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新的冲击波,很多人形象把它誉为中国电视传播层面的一次重要变革。从其标志性栏目“南京零距离”创始至今,民生栏目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各地方电视台在原有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大力开办民生新闻栏目,但是随着民生栏目的不断增多,一些栏目出现的问题也更加突显,本篇论文将对地方台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民生类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老百姓的新闻,关注焦点主要是国家对民生的大政方针政策,包括老百姓对政府工作的看法与意见、生活问题、官司纠纷、灾难事故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随着在从事多年的县级广电新闻工作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了要做好民生类新闻节目,一切都离不开编辑对稿件的调整融合,我们的民生新闻一定要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受众意识的涵义 现代受众意识,是一种与传统的我传你受我播你听的"以传者为中心"相对甚至相反的传播理念,它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时自觉地站在受众心理的角度,顾及受众的爱好与兴趣,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新闻传播所体现出来的行动理念和指导思想.其具体表现为改过去的"以传者为中心"为"以受众为中心",变"控制受众"为"服务受众",信息由传者"推"(push)变为由受众主动"拉"(pull),"研究人们如何处置媒介"取代"研究媒介如何对付人们".  相似文献   

6.
马小燕 《发展》2014,(9):120-120
正1999年北京电视台的栏目《第七日》开播以来,国内的民生新闻开始遍地开花。尤其是2002年江苏卫视的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将国内各大媒体制作民生新闻的热情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民生新闻凭借平民视角和民本立场,占据着媒体高居不下的收视份额。如何使民生新闻真正反映"民生"赢得"民声",是每一个新闻团体和从业者长期探索的话题。首先,要精准定位民生新闻及其价值取向。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才是民生新闻的根本和核心。民生新闻的本质,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媒体和记者  相似文献   

7.
导语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从传播事业的发展前景看,受众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要求新闻工作者的导语写作更富有个性,不断开掘导语写作的空间,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的热播不是偶然的,因为民生新闻追求取材的贴近性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和共鸣,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一切以百姓的喜好、需求为转移,这正是时代变化的要求,其实也正是因为顺应了这种时代的潮流",民生新闻"才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是有关基层老百姓的新闻。它彰显的是百姓诉求,反映的是社会主人的喜怒哀乐,是社会变迁的剪影。那么,作为一名记者.怎样才能在工作生活的周围去发现、采写出鲜活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民生新闻,真正地做到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的衣食冷暖和喜怒哀乐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媒体市场化、城市化、文化多元化的结果 ,其产生和发展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变迁。民生新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需求。针对民众新闻的非政治化、过度民主化、"伪民生"低级迎合倾向和弱势群体的失语现象严重等问题,新闻媒体就要确立"以民为本"的理念,恪守职责,提高舆论导向。民生新闻要贴近百姓、真情服务、塑造魅力,并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李冬 《黑河学刊》2011,(5):44-44
充分的认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把握好民生新闻的基础,民生新闻的借鉴价值和受众启发是其他新闻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12.
张霞 《理论观察》2014,(5):93-94
近几年来,关注普通民众生存、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成为新闻传媒最常见的新闻价值取向。各种类型的大众传媒在传播民生新闻发挥其舆论引导力方面有着积极的表现,赢得了读者,并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民生新闻在今天我国的新闻事业中独树一帜,枝繁叶茂,不论学界还是业界,众多学者专家、编辑记者把此次民生新闻热潮称为中国媒体的一次革命,民生新闻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正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大。民生新闻在新闻实践中是风生水起,但理论界和业界对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力研究是零星散见。民生新闻传播正确的舆论,可以起到思想的统一、人心的凝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因此,对民生新闻舆论引导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童东利 《魅力中国》2014,(14):299-299
民生新闻,就是关注百姓生计、关怀百姓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讲,它属于社会新闻,在内容上主要是关注普通市民、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空间。是从百姓平常生活中发现、采集的新闻。主要是关注百姓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方式上采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传播的快速性.加强新闻的互动性,拉近媒体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就是“百姓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导向”。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能为了单纯夺取收视率而将严肃的民生话题过分娱乐化。  相似文献   

14.
于渊 《发展》2013,(10):107
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一文中说,宣传工作就是要宣传引导群众、动员激励群众;反映人民群众心声、为人民群众谋利;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不断改善文化民生。地方电视媒体同样担负这样的职责。思考地方电视媒体的生存之道,就要先思考地方电视媒体的优势在哪里。一、地方电视媒体的优势首先,地方媒体的优势就是它是本区域唯一的任何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党和政府的喉舌;它是本区域内各种商业和服务信息传播的最现代化的平台,是本区域内的主流媒体。城市电视媒体是地方的信息舆论平台,是本地受众获取本地舆论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地方电视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就在于它传播区域的不可替代和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计工作应发挥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部"、"晴雨表"和"信息窗"作用,要植根于民,反映民生,造福于民;坚持务实求真,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推进统计改革创新,不断凝聚发展正能量;坚决杜绝各种水分,真实反映实在增长。切实做好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16.
刘振元 《魅力中国》2011,(20):14-14
随着我国一系列关于民生政策的出台,以及电视新闻这一社会主流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民生新闻逐渐成为各家电视台争相报道的一种新闻类型。由于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老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不仅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又大大符合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时间,一大批反映民生的新闻栏目、专题栏目应运而生,每天都有播不完的民生节目,争抢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17.
正解决好老百姓饮用水问题,给老百姓居住提供保障,建设便利的公共交通方便出行……办好这些民生实事,就是把"为民"转化为惠民、利民、便民,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与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7月22日,铜梁区区长唐川这番话,代表了铜梁贯彻落实"办好民生实事"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积小胜为大胜,给群众满意交代"办好22件民生实事",铜梁结合市里的这一要求,因地制宜的提出了"铜梁要为群众办好24件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并向社会公布,请求社会各界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贺勇 《理论观察》2010,(2):173-175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称为受传者。新闻传播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让广大受众接受新闻传播者传递的有关信息,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情绪、价值取向和行动决策等。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以受众对新闻的接受为终点。  相似文献   

19.
报纸新闻时评的复兴和"受众本位"理念的确立,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业的两大显著特点。随着"受众本位"思想在我国的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研究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现状和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即以受众观念的嬗变过程为切入点,结合新时期我国大众传媒环境和受众需求特征,分析"受众本位"语境下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现状在和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宣传报道带有新闻性,因而正面宣传带有新闻的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信息属性和商品属性,正面宣传的规律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真实性是其本质特征。与新闻注重受众的接受度和信息的时效度相比,正面宣传更注重社会效益。与新闻价值更多地体现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等"有用性"不同,正面宣传的本质特征体现于精神层面的"有益性",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