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罗敏 《魅力中国》2014,(23):173-173
显性,隐性学习是二语习得(SLA)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二语习得理论和实践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以及显性与隐性学习的关系,探索适用二语习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薛婷 《西部大开发》2011,(4):173-173
本文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及语言体系的系统性和交际性,探讨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共生和融合的必要性,以此来创造最佳的语言教学环境,普遍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跨文化非语言技能的培养长期以来被外语教学界所忽视。本文讨论了非语言交际的内涵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途径,即"显性"路径和"隐性"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国军 《魅力中国》2014,(10):125-125
我国的初中学英语教学的传统是: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对交际能力要求更加迫切。交际需要文化的支撑,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培养文化习得意识。  相似文献   

5.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目益凸显。本文从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点入手,在总结发达国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高校物质形态、制度形态、文化形态、信息形态以及行为形态改进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陈香 《黑河学刊》2015,(4):87-89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语言习得现象,许多语言学家针对这一语言现象提出了中介语石化理论。本文介绍了中介语石化理论,从母语干扰、文化因素干扰和错误类推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类型,并阐述了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单昱 《魅力中国》2014,(19):189-189
过去,我们一直受语法、听说法、翻译法等主导教学思想的影响,重语言形式,轻语言运用,对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的密切关系没有充分的意识。近十多年来,随着外语语言学的研究逐渐兴盛。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也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论证。指出文化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教学内涵以及本人对文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能把英语教学工作搞好是英语教学工作者关心的一个问题.文章旨在探讨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习得、语言输入、降低情感因素等假设,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探讨英语教学的方法,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隐喻能力是学生熟练使用英语的标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应从隐喻思维能力中培养着手,并加强目的语文化导入以及完善习得体系,从而全面增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金月 《黑河学刊》2010,(7):100-101,103
为解决我国英语教学中"费时低效"的问题,以有关二语习得环境理论为依据,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创建科学理想的习得环境的方法和手段。二语习得环境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加速外语习得的过程,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习得环境。  相似文献   

11.
语言习得过程是指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于儿童的语言习得有着一定的影响;此外,性别角色和文化符号都对儿童习得有重要影响.要提高儿童语言习得的水平,就要注重文化因素的培养、教育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白俊胜 《西部大开发》2010,(4):132-132,149
传统英语教学往往将语言本身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但语言的习得更着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游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英语教师须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儿童语言习得四大理论的引入,分析环境因素在儿童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位置,进而联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环境因素让学生像儿童那样轻松学习语言。儿童语言习得环境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要创造优良的交际环境;对学生要细致耐心;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  相似文献   

14.
赵国龙 《黑河学刊》2013,(4):116-117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如何使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语用学框架下的会话含义理论所要遵循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跨文化交际等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会话含义。英语教师在传授会话交际技巧的过程中,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显性或者隐性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敏刚 《魅力中国》2014,(18):182-182
二语习得理论经过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其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尤其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第二语言习得是与语言教学有直接和密切关系的独立学科。克拉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指导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水平。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着重论述了此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指出要把习得与学得相结合,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创造充足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因素。以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赵祥云 《魅力中国》2009,(36):145-147
近年来,国内学者们对词汇附带习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方面的文章不断涌现。但是,在词汇附带习得的心理过程方面,国内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相关的文章著述亦不多见。维也纳大学学者Angelika Rieder曾撰文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in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用实证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词汇附带习得中隐性学习和显性学习的心理机制,并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过程中的一些术语进行了区分。笔者试图译介此文,以期对国内的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无论是对语用学、语言研究,还是对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学以及语言的习得研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化要素对言语行为的影响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在言语行为中,言语事件的具体性不仅在于具体场合,从更大层面上来讲,还在于具体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关于语言习得方面的各种观点,系统地陈述了第一语习得与第二语习得之间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从而发现规律,帮助英语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当中有的放矢,为英语学习者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乔晓芳 《黑河学刊》2012,(11):156-157
翻译是一项重要的语言综合能力。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译的教学重视不够,英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课有限课时内,保证学生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翻译能力,有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