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十八大要求和深圳实际,在已经成功实施了6年的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基础上,构建了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考核制度中,推动领导干部形成新的工作导向,以考核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在发展理念上升级 旬阳地处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涵养区,今年中线工程将全线竣工和正式通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旬阳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化对生态文明认识的基础上,树立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思想观念,自觉把生态文明作为执政理念、发展方式和生活习惯,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倡导低碳生活,打造循环经济,推进县域经济在节能减排中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念认为,引起生态危机的原因主要有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异化消费、对利润的盲目追求等,这对于揭示我国生态危机根源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基本观点及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文明理念中的"自然人""以人为本"等概念进行了阐释,并从经济、政治、消费三个层面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潘全喜 《魅力中国》2014,(26):17-17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但是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全过程之中,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城镇建设中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的必要性,然后详细分析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城镇化建设中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津经济》2012,(12):19-26
目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正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消除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天津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积极打造生态天津势在必行。2012年11月24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本文深入介绍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形成、基本结构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国内外主要生态城市实践的案例,深入分析并探究了天津市的主要开发模式实现生态城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层做起,由点及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操作意义。而目前我国生态镇建设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理念和制度方面尚需加强和完善。因此,我们在生态文明理念和基本原则为指导下,在观念更新、产业转型、载体建设、科技进步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探索生态镇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期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是发展的问题。四川省沐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精准地更新了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沐川的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就是寻找一个适合沐川的生态农业体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在实践中的和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理念所具有的生态观,应该是兼容平衡与发展两种取向,既符合人类利益,又符合生态规律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阐释《福乐智慧》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其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文章认为,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本土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在缓解人与自然冲突、促进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应坚持遵循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应注意发挥"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价值理想的感召引领作用。《福乐智慧》的生态伦理思想也只有经过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洗礼,才能实现其创造性的现代转型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耿慧娟 《改革与战略》2013,29(6):7-9,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加强以生态为主导的宏观调控、培育生态消费意识、构建符合人的发展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媛 《特区经济》2014,(8):216-217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金融业更多的使命和责任,要求金融业以"绿色金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针对我国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提出了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现.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环保NGO是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在梳理我国环保NGO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环保NGO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正逐步升温,到近郊景区去体闲与度假逐渐成了大都市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但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列并举,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也要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达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分析了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显,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念、以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的文化为基础;以及人类对绿色环境的诉求与十八大以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剖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源泉。以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认知存在的问题为依据,分析其中的原因,主张通过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深化生态文明践行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生态文明认知。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文章首先简述了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脉络,对生态城市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在调研基础上梳理吉首市目前生态城市的建设现状;最后提出进一步建设“生态吉首”的对策建议,即应完善各项规划;加强理念传播;突出建设重点;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结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文章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五个方面,构建了中国31个省市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3年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全面优等型、全面偏优型、全面中游型、全面劣势型;从空间分布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陈利幸 《宁波通讯》2013,(23):31-33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文明形态和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作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和宁波市委“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宁波”的决策部署,立足北仑开发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8.
夏光 《发展》2013,(10):9-9
党的十八大作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提出四项重要任务。我们可以看到,把生态文明纳入其他几个研究领域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建设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法,其次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造运动。我们通常讲到生态文明,总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搞好绿化、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是落在文明上,是我们人类对于大自然要有文明的行为,也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一场改造  相似文献   

19.
吴迪 《开发研究》2013,(1):93-95
生态文明是一种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式,它是对之前各种文明的超越。这种新文明形式的出现,不仅是人类文明史的必然趋势,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消费领域则体现为改变传统的高消费、高消耗、高污染的消费模式,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相配套的消费模式,即可持续消费模式。可持续消费模式强调正确的消费理念,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科学的消费方式。它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消费模式的必然走向,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同步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理念,到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和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再到倡导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回顾40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在新时代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