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践履式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玉桃  唐青女 《西部大开发》2010,(5):166-166,174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目标包括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其中,素质目标是落脚点和根本点,能力目标是素质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知识目标则是为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设计和实施系列贯穿训练项目和单项训练项目。改革学习的学习评价方式,能更有效地引导高职学生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自觉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基于学生“内需”的角度,探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多途径了解学生“内需”,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所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过程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方案以及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固有困难和新兴慕课的冲击面临不得不变革的局面. 本文基于Web Quest模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的启发,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为例讨论了Web Quest教学模式的操作. 该种教学模式的操作已经运行了一个教学周期,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史菊红 《改革与开放》2014,(23):92+96-9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本文从丰富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特点,就建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站的必要性、目标定位、网站设计、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翻转课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价值在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课堂从灌输转向互动、考核从单一转为多元。实践应用中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课前精心准备,课中合作交流,多维度考核等。  相似文献   

7.
文玲莉 《魅力中国》2013,(26):155-15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使《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更好地进入学生的头脑,必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分析《思修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从而提出提高课程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比,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因此,应积极探索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的路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政治理论课课改后,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独立的政治课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法律教学却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时数少,课程内容过于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案例使用率不高,实践教学处于困境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本课法律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的重心,提高案例使用率,也可以尝试教师角色丰富化、改革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开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同自我、接纳自我,加强目标性教育,开展适应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存在的问题则制约了"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加以重视,明确实践教学思路。文章提出了"基础课"教学的具体方法,即精心设计教学,设定实践主题,深入沟通交流,合力付诸实施,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为"基础"课整体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是最富活力的教学环节,高职教育的教学与其它教育类型、层次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运用“理论指导,注重实际,夯实基础”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性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归纳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几种主要的教学方式,认为讨论研究形式的误堂实践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新境界,演讲形式的课堂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辩论形式的课堂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事例分析、情感体验的课堂实践教学有助于升华学生的人生观,践行形式的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什么是总体性的教学模式以及如何运用总体性的教学模式;主要从教材内容结构的角度论述为什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适用总体性的教学模式。总体性教学模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丽银 《黑河学刊》2011,(12):125+129-125,12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重要的公共课程。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探索从知识性和应用性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教学方式、运用情感教育传授法律知识,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它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即教学目的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形式的设定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曹乐 《新西部(上)》2009,(11):190-191
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以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建立和影响,充分肯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帮助大学生培养责任意识、造就良好品质、科学引导成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比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搞好与中学政治课教学的衔接,本文诣在探讨搞好"基础"课和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比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搞好与中学政治课教学的衔接,本文诣在探讨搞好"基础"课和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探索与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从主体性、发展性与选择性3个方面总结与归纳了课程教学理念,提出对话式教学、专题性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等具体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