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内在地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含有一般与市场经济匹配的伦理道德内涵.还应该容纳与社会主义相应的伦理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2.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核心要义。习近平人民观以鲜明的人民性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人民主体人民至上的理论品质和精神实质,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主要包括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的经济伦理意蕴,以保障人民平等享有权利为追求的政治伦理意蕴,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导向的文化伦理意蕴,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伦理意蕴,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环境为依归的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3.
王玲玲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1-13
传统伦理是我国悠久文化的积淀,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传统伦理的特征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悠久和优秀,同时也暴露了有悖于时代要求的糟粕。这些传统文化体现出的弊端为发展伦理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原因和条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时代结合在一起,为发展伦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发展伦理作为一门新学科其形成不仅是一种必然。也体现了社会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解读了在生产生活方式、文学作品、宗教信仰、禁忌、习惯法中体现的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的丰富内容。解读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的内容,以积极的态度尊重和挖掘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中的积极成份,无论对我国生态伦理建设,还是对构建新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目的包容性发展与生态伦理构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探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国家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中国实施以人为目的包容性发展战略的根本点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共同发展。以人为目的包容性发展战略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强调的发展协调、机会均等和利益共享折射着同一的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内在需要.针对我国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普遍缺失的现状,文章论述了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冯淑慧 《黑河学刊》2010,(11):102-103,119
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由于农业社会条件下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传统儒家诚信在传统社会中形成了某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特点。现代中国的社会伦理生活经验表明,儒家诚信伦理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仍有价值,仍具有合理的可借鉴的成分,不应当被简单抛弃,经过合理的转化、更新必然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让中华民族的崛起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搞好国内的传统文化审美教育,才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更大辐射力与感染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元素和谐对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审美素养,优化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回顾我国教育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提出教育伦理的本质乃是一门教人向"善"的学问,由此提出"善"的实现途径及应注意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红歌是红色资源的一部分,它以自身具有的属性与特点在红色资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理想信念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现阶段更是要发挥红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红色资源尤其是红歌的深度研究与开发,从实践角度来说,有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从理论角度来讲,不仅可以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而且也可以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丰富学科体系,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林林总总德育方法在高校的全面推广,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我们也能够发现德育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悖论。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研究平台,以对现代德育方法展开系统反思为研究视角,深入解读了这一悖论,以期达到引起思想界对此问题高度重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淑敏  杨璐 《魅力中国》2010,(26):298-299
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伦理作为人类对于自己行为模式的反思越来越受到关注。庄子的思想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生态环境伦理思想:“人与天一”的整体观、“齐万物”的平等观、“法天贵真”的技术观、“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生态自由观等,这些思想对今天生态伦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传承文明,塑造个体,教化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事业。由于教育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也有善恶之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受到利益的驱动,功利主义的冲击,致使有些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向善的伦理价值取向,教育领域的道德问题凸显出来,从而人们对教育伦理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教育领域中出现的道德缺失现象研究,探讨了当前教育领域问题的伦理归因,并简单论述了当代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人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善、情理主义和德教为先的价值观论证会计行为的伦理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寻求会计伦理资源,构建中国式的会计伦理结构。从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分别强调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伦理修养对伦理推行的重要性,同时反思传统文化价值观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伦理与制度并重和展开公德建设的伦理推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解决高等学校存在问题的途径是加强校园文化伦理精神建设.校园文化伦理精神建设的主要关注点是:义与利、效率与公平、诚实守信、仁爱友善等.广泛而深入地研究校园文化中的伦理精神,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宗蓉 《魅力中国》2011,(8):243-243
庄子作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无为”是庄子的主要思想之一,也是其精髓,“无为”思想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着重讨论下“无为”思想在教育中意蕴以及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昕语 《理论观察》2023,(11):20-23
中国共产党走过风雨兼程的百年征程,砥砺奋战,久久为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中淬炼出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把建党精神凝练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建党精神厚植于中国精神的谱系之中,既是中国精神话语阐释与创新诠释,又是中国精神的内涵拓展与价值延展,体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契合性、赓续性。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之制”向“中国之治”转变,映射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之治”涵盖了“目标与经验”“特色与影响”“本质与基础”等方面,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之治”的根本立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托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此外,探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中国之治”中的伦理意义,有助于深化理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并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培育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投身于志愿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落实人民主体思想的表现,同时体现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与人的自由发展需求相一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吻合,对于当前的志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