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院文化与经济的关联性,在制度经济学中早已论述,然而区域文化融合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却是一个新话题.长三角区域文化融合,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其途径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文化产业发展、跨地区投资增长、移民和人口流动等方式.长三角区域文化融合受经济一体化水平程度、地区亚文化与区域文化的结构性矛盾、文化认同等因素制约.推动长三角区域文化融合的途径,可在区域物质文化、区域精神文化和区域制度文化等三个层面上予以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 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愈演愈烈,世界级城市群在地缘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合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03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全面合作,倾力打造出让世人瞩目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是继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加拿大多伦多城市群、日本东京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和法国巴黎城市群之后,最具活力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格局初现,有力推进了三地政府部门在科技、教育、旅游、工商、质监等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雪芹 《价值工程》2023,(20):166-168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区域经济增长能力也排在前列。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解决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群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均衡发展问题。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城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同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基础设施和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本城市创新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本市的经济增长水平,对其经济、地理相邻城市的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城市群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经历着由"单核引导"的点轴结构向"单核+多中心支撑"的网络状结构的转变,支撑其演变的市场力和调控力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着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已有部分协作机制和内容,但区域一体化过程推动缓慢。目前,国家和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和财税制度正在逐步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并且有世博会和高速铁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只有尽快抓住机遇,完善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并细化落实,才能真正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整合与重组的激烈竞争中,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热点。在所有空间问题中,城市空间处于核心地位,空间异质性引发的空间分工已不容置疑地影响着城市群的发展与区域空间一体化。建立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价值基础上的城市群分工已成为区域空间一体化的力量源泉。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的证据表明,区域空间一体化本质上是城市空间价值与产业价值链耦合发展的结果,同时,只有建立区域空间多样化和城市空间专业化合作与互补的区域经济关系,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局面,有利于提高我国就业水平和打破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加快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应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改革开放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7.
理论上认清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规律和形成机制,对加快我国城市群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区域一体化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区域一体化具有空间组织性特征,是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城市载体功能不断优化的过程。其次,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在市场制度前提下自组织与他组织叠加作用的产物,制度创新与组织演化反馈互动。再次,我国以城市群为特征的区域一体化实践是一系列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结果。最后,我国区域一体化组织过程中存在制度的路径依赖和锁定的障碍,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从市场制度创新和区域合作制度创新两个层面共同着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响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80-85
城市群网络化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内16个主要城市经济联系为实证,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网络结构属性及内部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间已互动形成紧密的网络状关联,但网络内各城市结点间中心性不均衡、枢纽型城市较少,区域多中心、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显现...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越来越体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或大都市圈的竞争。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是拉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在空间结构视角下,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对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并以长三角城市群108个县级小城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小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内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小城市经济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结果在不同的稳健性检验下都成立.对于人口规模较小的县级小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促进效应更强.在作用机制方面,多中心空间结构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与市场潜能的途径来提高小城市经济效率.因此,强化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有助于长三角城市群小城市经济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1982年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开始,到2019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发布,历经37年的时间内,长三角地区的概念和城市群空间范围一直处在持续的变化和调整当中。而此次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分别从基础设施体系、区域产业体系,协同创新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划出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全球功能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功能:一是核心城市上海的高端国际化功能,二是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深度一体化功能,三是长三角城市群向长江下游延伸的空间拓展功能。三个功能的提升互为关联,开拓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群为核心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推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其实质是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合理有序流动,以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这是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探索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和最大程度地改善民生的发展性逻辑.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要求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发展集群,提升城镇化整体发展质量,成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力量。城市群和都市圈是实现集群式发展的核心载体,而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城市群、都市圈融合发展具有引导性、支撑性作用。上海“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成,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需要强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2010,(4)
3月26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上正式宣布,协调会成员由16个增至22个——盐城、淮安、金华、衢州、合肥、马鞍山6个城市正式加盟。城市群扩容是必然趋势?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胡雅龙介绍说,长三角城市峰会下一步还将分步扩容,稳步吸收新会员,这是区域一体化深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进而言之.长三角城市群要在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利优势.仅靠一两个城市的强大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区域内城市的共同推进和均衡发展随着长三角城市间同城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区域内空问和时间距离正在不断缩短,城市群的扩容是必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3—2018年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及成渝4个国家级城市群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区域协同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金融发展和政府科技创新财政支出对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协同创新可以促进城市群整体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但对不同城市群影响效应表现存在差异;金融效率的提高与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发挥城市群区域协同创新对绿色经济的促进作用,而金融规模的扩大对不同城市群的影响不同;随着政府科技创新支出比例的提高,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区域协同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分别呈现单一门槛与“N”型双重门槛特征。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长三角地区政府间互动行为是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的关键因素。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政府间磋商机制的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包括制度供给、制度竞争、制度变迁三个维度,从而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9,(11):135-141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索洛余值法,本研究核算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008年到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指数,比较分析了其差异特征,讨论了其经济发展质量。从比较结果看,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质量整体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应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创新发展。长三角需要控制区域差异的扩大趋势,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较大的区域差异限制了北京对天津、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推动天津和河北重点城市的经济转型,分别将其全要素生产率尽快提升至北京的80%左右和40%以上,使北京的优势资源可以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建立长三角联动发展的制度,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文章在剖析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制度障碍的基础上,通过对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从合作、竞争、激励与补尝等制度的功能设计,基于基础制度、规划和政策、实施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构建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既需要形成一定的发展模式,也需要依托一定的发展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群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模式之一。城市群形成的过程,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需要大城市群作为重要的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