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比较法是房地产估价师最熟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本质是以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为导向来求取估价对象的价值。本文就美国(MAI)估价要求作如下简介,并与我国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美国估价学会成立于1991年,是由上述美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和房地产估价师协会合并而成,所以该学会虽然是新成立的组织,但由于吸收了过去学会和协会60多年的经验,使它在房地产行业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3.
徐峰 《上海房地》2015,(3):54-55
日前,上海市土地估价师协会和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联合美国估价学会共同举办了继续教育培训讲座。美国估价学会著名专家J.Scott Robinson、M.Lance Coyle先生分别对MAI收益法、成本法及折旧评估的技术思路及案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笔者听了获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就我国估价行业现状,比照美国的做法和经验,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由有关房地产估价的学会和协会承担房地产估价人员的选拔与估价行业的管理。这些学会和协会的目的,都是要积极提高估价人员这种专门职业的地位。为达成这种目的,首先要以具备估价人员所必要的丰富专门知识,及能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且有客观判断力的估价人员作为会员,授予  相似文献   

5.
做一名合格的房地产估价师,不仅要有较深较全的、系统的房地产估价相关的知识、理论与估价方法,还要有丰富的房地产估价的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除此之外,尚需掌握大量的与房地产相关资料,这也是做一名合格的房地产估价师不可或缺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尽管不同房地产估价机构(以下简称“估价机构”)业务构成比例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来说,估价机构所做的估价业务中,房地产抵押估价占了大半。在深圳,房地产抵押估价被称之为常规业务,也就是说是最普通的业务,大部分新人行的技术人员都是从房地产抵押估价报告做起。但是,实际上,房地产抵押估价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房地产估价行业的估价师。不仅活跃在房地产估价机构.而且广泛分布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保险.教科卫.建设单位和地产界等。从而在现实中形成了房地产估价机构内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机构外估价师。即所谓的专职房地产估价师和兼职房地产估价师。其中。房地产估价机构外估价师不仅数量大.分布广。而且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重要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试图从房地产估价师队伍现状这个基本面出发。简略分析房地产估价机构外估价师的形成机理、特点与作用。这纯属抛砖引玉。以期引起主管部门和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开展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工作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估价机构、估价人员得到了迅速全面的发展,估价技术渐趋成熟,有关的行业管理和行政许可不断规范。但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也产生了许多诸如恶性竞争、职业操守偏离等问题。为了加强房地产抵押估价业务管理,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维护房地产抵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06年1月13日,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了《关于规范与银行信贷业务相关的房地产抵押估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时配套发布了《房地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实践中对指导房地产估价机构开展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现结合《通知》和《指导意见》谈谈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必要性,权当作学习的一点体会,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30日下午,天津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标志着天津市房地产估价行业的自律组织正式建立。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权属与市场处处长杨佳燕,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柴强,北京市房地产估价师和土地估价师协会副会长杜鸣、秘书长郭晋林,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吴延龙、副局长肖云、吴炳灏,天津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的有关领导以及天津市全体房地产估价机构和房地产估价师代表共400余人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17日至18日为期两天的“西安国际房地产评估论坛”给每一位与会同行都留下了许多启迪和深思,也为刚刚发展起来、正在困惑中的中国房地产估价机构指点了方向。尤其是宋春华会长的讲话,给热衷于行业未来发展的业内人士敲响了警钟,估价师的社会责任关系着估价机构的生存,估价机构的诚信服务反映着估价行业的社会公信;估价行业的信誉将最终确定我们这个行业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1.
伴随我国房屋、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估价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缺乏实践基础,加之我国房屋、土地制度的特殊性,虽然房地产估价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国的房地产估价在发展之初主要是借鉴了英国、日本和台湾等估价业发展较为完善的同家、地区的估价理论,并在实践中结合我国的特殊性及实际情况形成了多种估价技术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湖南房地产》2007,(1):142-142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局(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根据《关于2006年度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考试合格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6]207号),现将2006年全国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考试合格人员名单(附件1、2)及注册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合格人数2006年全国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人员共3128人:单科成绩合格保留成绩人员分别为:《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3223人,《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2946人,《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2796人,《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1287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房地产估价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越来越明显,估价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房地产投资、开发、转让、租赁、抵押、税费征收、拆迁补偿、股份制改造、企业清产核资等各种房地产经济活动.都迫切需要专业的房地产估价服务,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房地产估价专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2006,(10):47-47
为了促进天津房地产估价行业同国际间的交流,由天津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天津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全国房地产行业培训中心主办的“美国资深估价师Kerry Jorgensen学术报告会”于8月25日在天津举办。天津房地产估价行业的17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十几年,中国房地产估价行业受惠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房地产估价师的从业人数逐步壮大,房地产估价师有更多机会参与房地产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业务领域越来越宽广,直到现在,中国房地产估价行业水平已大有提高,可以独立、严谨、理性地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房地产估价行业自一九九九年六月一日起正式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地产估价规范》(以下简称《房地产估价规范》),至今十年有余,期间还出台了《房地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等估价补充性规范,同时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对房地产估价报告格式要求也做过多次修改,因此,笔者拟在国家颁布的《房地产估价规范》基础上结合考虑近几年出台的《房地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以及全国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以下简称教材)对房地产估价格式内容要求进行归纳、补充和完善,谨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柴强博导在2007年版中国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以下简称07年版考试教材)《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一书的“后记”中谈到为什么要修改考试教材时指出:“每次修改可以说是不得已的,因为房地产估价涉及的政策法规不断有新的变化,估价实践中也不断有新的问题需要解答。执业资格考试不同于一般的考试,考试合格者是要实际执业的,因此,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不同于一般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8.
加强房地产估价师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房地产估价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强化房地产估价行业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在分析我国目前房地产估价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借鉴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房地产估价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益经验,提出加强我国房地产估价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13日,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与银行信贷业务相关的房地产抵押估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按照《房地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进行。作为全国性房地产估价行业组织,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简称学会)参与起草了《指导意见》,并负责解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市场机制的推进,房地产估价行业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获得房地产估价执业资格并注册开业的房地产估价师,在房地产估价行业中的作用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同行们普遍对行业发展和评估业绩津津乐道,但对房地产估价师社会责任这个话题,似乎尚未经常提起,也未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这个问题既关系到房地产估价行业整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关乎着房地产估价师个体的成长与命运,而且对于房地产估价的诚信建设也至关重要,因此很有提及与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