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阶层分化是社会转型期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阶层分化冲破了原有的阶层模式,使社会阶层结构变得多元化、复杂化。由于经济地位不同,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阶层之间的对立,甚至会激发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转型期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满足社会各阶层利益需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放与封闭: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兴状 《开放时代》2001,(5):93-100
本文通过时间上的动态分析和不同地区的比较,探索中国特殊社会背景下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发展趋势,即探索在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对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机制的背景下,经济的市场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的分化规律,包括阶层开放程度的变化、权力地位与经济地位的重叠程度和阶层意识状况,这三个因素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阶层构成变化的简要回顾 1.春秋至晚清,中国的社会阶层基本上是由“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组成的。中间曾出现过几次大变化,一些阶层分化了,一些名称的内涵变化了,如孔子前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末等时期,阶层、尤其是“士”阶层发生过较大的变化,但直到晚清,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阶层基本上还在士、农、工、商的范畴内。 2.晚清以后,情况日渐复杂。随着外部世界的渗透和交流,外来的军事、经济、文化的冲击,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士、农、工、商发生了分化。社会关系和一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的职业、阶层和关系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78年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推动了混和经济模式的出现,侵蚀着再分配经济时代的社会等级结构的制度基础,也为一种新的阶层结构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本文依据1998年中国津、沪、汉、深四市400户家庭的社会交往资料,分析春节拜年行为,测量各社会阶层间的社会纽带的强度和异质性。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同时存在两个社会分化的维度,即私有化的市场经济导致的分化和工作组织中的政治权力导致的分化。与市场决定论相反,中国社会分层的根本逻辑是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影响和双重变迁。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就业方式、收入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不仅整个社会的分化日益明显,就是一个阶级内部的阶层分化也在加剧。因此,任何一个政党都面临着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群体、利益集团之间产生的利益纠葛与矛盾冲突。进行利益整合成为发挥政党功能,加强政党建设的紧迫问题。整合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手段,使各个部分既保持各自的性质特点,又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政党进行的利益整合是社会发展与当代政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黄仰玲 《时代经贸》2011,(16):27-2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新的分化和重组。中等收入阶层由于其阶层的特征,决定了其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只有大力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才能切实改善我国社会结构,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7.
社会阶层分化表面看来是很具有学术色彩的话题,其实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根据前人研究,再结合国内现状,分析介绍了什么是阶层分化以及影响阶层分化的主要几点因素,总结了前人研究过的关于阶层分化与居民生活联系的密切性.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浅议中国经济主流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非  华军 《经济问题探索》2006,103(12):47-51
本文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入手,分析了当代中国主要经济阶层———精英阶层、草根阶层和中间阶层的特点,从而论述了中间阶层的特点和它对中国经济的主流作用,即推动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速现代化进程等,最后提出通过教育的提升和制度的保障来扩大中国的中间阶层进而培养中国的中产阶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民阶层不断分化,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演变,农村社会问题日益复杂。研究表明,我国农民阶层分化具有多元性、不彻底性和非均衡性的特点;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农民工阶层固化、进城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居民结构异化。农民阶层分化是今后研究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视角,尤其不可忽视农民阶层分化所附带的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急剧的分化,而且这种分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收入分化最为明显。在阶层分化上,最明显的是高收入阶层:个体户阶层、私有企业家阶层、高薪管理阶层的兴起与扩大。在收入分化上,表现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开,财产逾百万的人与正在努力解决温饱的人并存。  相似文献   

11.
徐瑞仙 《时代经贸》2011,(22):84-85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不同阶层在养老保险待遇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由于不同社会阶层养老金的制度设计不同,待遇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看待这种差距并逐步消除,实现养老保险待遇的社会公平、实现社会阶层的整体和谐,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根据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北京确立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使北京日益走向开放化、国际化,日益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这一切使得北京社会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社会的分化,不仅原来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分化,还出现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和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等等许多新的社会阶层.社会成员不仅经济收入上差距扩大,而且生活方式上也发生着变化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阶层分化是中国当前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共同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利益协调机制的存在宗旨决定了利益协调机制以社会公正、公平作为价值取向,同时也使利益协调机制成为控制社会阶层分化的最有力工具.因此,要有效地控制社会阶层分化,就要建立起以公正、公平为取向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王娟 《经济与管理》2005,19(10):13-15
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中国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问题有一定意义。在具有公平因素偏好的效用函数基础上分析社会低收入阶层决策对收入差距敏感程度的影响;在重复博弈中引入不同策略收益的增长率,分析社会低收入阶层在三阶段动态博弈中采取偏离子博弈完美均衡的非理性斗争策略的具体条件:其取决于收入差距敏感程度、自身收入的增长(变化)率和各社会阶层采取不同策略的预期收益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阶层分化、居住"类隔离"开始显现的现实,我们可以通过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建立新型的混合居住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住房政策,加强社区建设等综合措施,以促进城市社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中间阶层是战略性群体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中国中间阶层的研究正悄然兴起。中西方学者均对中间阶层的社会成分、形成过程及其政治态度和行为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如何对中国语境下中间阶层这一概念做出最符合实际意义的界定等基本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间阶层是一个"在本质上存在争议的概念",其定义仍然捉摸不定。为此,文章提出采用德国一些社会学家所提出的"战略性群体"概念,作为研究中国社会新兴群体的新视角,来剖析中国作为战略性群体的中间阶层。为了理解这一阶层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有必要从主观认同的角度对战略性群体这一概念做出补充。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中间阶层”理论为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中间阶层”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立场、研究途径和方法。本文认为,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中间阶层”概念体现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其社会作用存在根本差别。深入研究各中间阶层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可以为制定政策和促进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褚宁 《经济世界》2002,(3):33-33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经过数十位社会学学者历时3年的调查研究,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专家们通过大量详实的调查数据,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了分析,划分出“十大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为什么要划分阶层 课题组组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专家陆学艺告诉记者,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设立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每隔 5年或1…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将东亚传统社会的特征理解为"小农社会",旨在不依赖封建制等西方概念,从东亚固有的特征去理解东亚传统社会,同时以新视角去理解儒学、朱子学和社会构造的关系。儒学、朱子学一直以来被视为东亚传统社会的共通点,但学界对于为何朱子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朝鲜和日本也成为支配性思想这一问题却没有展开充分的探讨。本文试图结合东亚三国的统治阶层——士大夫、两班、武士的存在形态对该问题进行阐释。随着16—18世纪东亚地区集约型稻作技术的确立,作为生产主体的小农经营逐渐形成,小农经营的普遍化又导致了统治阶层与农业生产的分离。朱子学在朝鲜和日本获得统治理念的地位,与统治阶层的这一变化有紧密联系。小农社会不仅成为我们今天所谓"东亚传统"的核心部分,在19—20世纪的"近代化"过程中也维持了生命力。从这一意义出发长时段地考察东亚社会的历史,可知其最大的分水岭并不是"近代化"的前后,而是小农社会形成的前后。  相似文献   

20.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正确认识私营企业主阶层,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是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实现社会各阶层共赢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