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运辉 《商业科技》2008,(35):338-338
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在《合同法》规定的基础之上,从税收的公法之债的属性出发,规定了税收撤销权制度,首次明确规定税务机关有权依《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行使撤销权。但由于税收撤销权制度在我国尚属新问题,其具体如何适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在《合同法》规定的基础之上,从税收的公法之债的属性出发,规定了税收撤销权制度,首次明确规定税务机关有权依《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行使撤销权。但由于税收撤销权制度在我国尚属新问题,其具体如何适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浅析债权人的撤销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交换时代,为确保交易安全,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债权人的撤销权制度,充分发挥其在确保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撤销权的特征、构成要件、行使范围、行使方法及效力等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有益于实践.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破产法>第31条规定,破产管理人行使撤销权的情形包括以下五种:一是对无偿转让财产行为的撤销,二是对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行为的撤销,三是对偏袒性担保行为的撤销,四是对提前清偿债务行为的撤销,五是对放弃债权行为的撤销.与这五种情形相对应,管理人行使撤销权的实体条件亦应分五个方面言之.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破产法》确立了撤销权制度。破产撤销权作为体现破产法公平原则的一项关键制度,在保障破产立法宗旨实现、维护市场经济公正秩序、纠正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破产法中破产撤销权制度是中国的基本制度价值的重要体现,其主要体现在贯彻了破产法中的诚信原则,为破产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实现了破产法中的公平受偿原则及有效地规避了破产企业的欺诈行为等几个方面,我国破产企业撤销权制度虽然实现了中国企业长期在破产企业撤销权制度建设方面的空白及缺陷,但是该制度在经验及技术方面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谢慧 《北方经贸》2005,(7):84-85
撤销权是指债权人于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法律行为害及债权时,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它是债权的保全措施之一。设立撤销权制度,旨在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维持债务人的财产状况,确保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撤销权制度能够平衡债权人利益与债务人处分自由以及第三人的利益,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与受赠人的善意信赖存在冲突的个案时有发生。然而,由于赠与合同本身的单务性、无偿性与诺成性,《合同法》赋予了赠与人享有对赠与的任意撤销权和法定撤销权,以此来保护善良赠与人的合法权益。但是,赠与人如若滥用任意撤销权,就会损害受赠人的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8.
董新凯 《市场周刊》2004,(7):100-101
我国《合同法》中规定了三种撤销权,它们在权利的性质、权利产生的原因、权利的效力范围及相应的法律要求、权利消灭的情形、行使权利的法律后果、行使权利的具体的要求等方面均有差异,在实践中正确行使这些权利有赖于对这些差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行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撤销权人取回的财产或代替原利益的损害赔偿,为全体一般债权人的责任财产,由全体债权人按其债权数额比例平均受偿,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无直接优先受偿的权利,笔者认真分析了此种分配方案的缺陷性,并提出了合理分配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略论债权人的撤销权及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振秀 《商业时代》2004,(12):50-50,33
本文通过对撤销权基本含义剖析,阐述了债权人撤销权适用,探讨了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李振军 《商》2013,(15):179-180
本文以北京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为视角,对合同效力认定与标准,房屋中央空调噪声污染与房屋质量的关系,撤销权行使条件以及噪声污染的司法救济途径进行了分析论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条、第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本案房屋噪声污染来源于地下二层中央空调主机,并非上述房屋本身质量所致。不能将中央空调所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作为本案重大误解撤销权行使的法定理由。现房屋所有权人可以与房地产开发商或者物业部门另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其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方式向人民法院依法提起民事诉讼,从而主张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刘涛 《中国市场》2007,(18):42-43
如何从法律上对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条件进行必要的规范和限制,从根本上彻底规范保险人行使其合同解除权的行为,充分保障作为弱者一方的投保人的利益,本文对保险人解除权行使期间、程序标准、形式标准,以及时效标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反垄断法》规定滥用知识产权并且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才能适用该法,即滥用知识产权是违反《反垄断法》的一个前提要件。这意味着依《反垄断法》来规制滥用知识产权行为之前必须认定存在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但是,各国《反垄断法》或者竞争法适用于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前提要件仅仅是知识产权的"行使"构成了对市场竞争的排除或限制,而并不需要认定事先存在某个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所谓的滥用知识产权行为就是行使知识产权而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正因为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排除、限制了竞争才构成知识产权的滥用并违反了《反垄断法》。滥用知识产权是违反《反垄断法》的结果,而不是违反《反垄断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尚清 《商场现代化》2007,(12):308-309
债权人的撤销权是合同保全的方式之一,理论和实务上对撤销之诉的原告、被告、客体、范围、消灭等问题存在很大争议。确定债权人撤销权的主体标准是确定债权是否适合于保全。提起撤销之诉时,只能以债务人为被告,受益人或受让人只能列为第三人。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应只及于债权人债权保全的范围。债权人的撤销权可以因抛弃、除斥期间的经过而消灭。  相似文献   

15.
公司决议仅存在程序瑕疵或者仅违反了公司章程的规定,依公司法规定权利人有权撤销,但由于公司法规定较为模糊和概括,致使司法实践中对公司决议撤销诉讼存在执法不一。公司决议撤销影响公司经营管理秩序和交易安全,不仅涉及公司利益,还涉及市场中其他相关单位利益。为此,本着尽量使公司决议有效但兼顾保护权利人利益的原则,对公司决议撤销权的行使应设置相应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虎岩 《商场现代化》2008,(5):293-294
委托书征求利于小股东对表决权的行使。由于在征求行为中,征求人和被征求的小股东存在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有必要对征求行为加以法律监管。立法原则上应首先侧重于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设立有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我国《票据法》第18条规定了超过票据权利时效和欠缺票据记载事项时,持票人能够行使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但是该规定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票据的权利时效经过后,由于我国民事制度的时效期间也是两年,此种情形无规定之必要,否则会造成在商事领域权利因时效丧失存在救济而在民事领域却无救济的冲突,而且持票人自己怠于行使票据权利,理应承担不利后果。对于欠缺记载事项的情形,包括"欠缺非必要记载事项"与"欠缺必要记载事项"的两种不同情形,欠缺非必要记载事项时,票据权利不会因此而丧失,此种情形无需适用利益返还请求权;而当票据上欠缺必要记载事项时,此时从未存在过票据权利,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也就失去了它适用的前提,此种情形亦无需适用利益返还请求权。为了使票据法的规定更合理更规范,能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情形只应当有票据手续欠缺。  相似文献   

18.
公莉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6):141-142
2005年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引入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帐簿查阅权,其确立的初衷是为了直接保护股东的利益。但同时股东帐簿查阅权存在滥用的可能,因此必须在法律制度设计上对帐簿查阅权的行使进行必要的限制。这种限制体现在权利主体上就是合理的界定股东帐簿查阅权行使主体的资格,明晰几类特殊主体的帐簿查阅权问题。  相似文献   

19.
韩金甲  胡乐乐 《商》2012,(22):110-110
债权人撤销权是起源于罗马的债的保全制度,中国《合同法》首次对此做出了规定.该文将从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法律规定及特征入手,借鉴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分析了债权人撤销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分则第十一章以专章形式对赠与合同进行了规定,结束了我国民亨立法对赠与合同没有明文规定的历史。法学界有学者指出赠与人撤销权与赠与合同的其他几项制度形成了规范上的冲突,因而有必要对这种撤销权进行适当的限缩。笔者带着疑惑之心,查阅了大陆法系各国的法律规定以及我国的《(合同法)草案专家意见稿》,分析总结了各国的立法模式,进而结合实际对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个人的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