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导致部分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成为政府和人民关心的热点.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并提出了适用于本国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环境审计立法、积极借鉴和研究发达国家的理论与技术、重视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张军 《山东经济》1999,(6):50-51,62
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损害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我国1998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达1549万吨,烟尘排放量约700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363万吨。酸雨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大量的污染物直接排入江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国土资源,全国每年由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损失至少200多亿元人民币。中国已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环境保护被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笔者认为,仅靠环保部门抓环保是不够的,审计,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应当在经济、社会和…  相似文献   

4.
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的关系,提出环境审计产生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中;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审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开展环境审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的重大环境问题时有发生,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发挥审计在企业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对于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进行了探讨,重点关注环保资金筹集与支出、资源环保政策落实、污染物治理、资源利用及环保投资项目与建设项目情况。  相似文献   

6.
凌晨 《魅力中国》2010,(26):343-343
政府环境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时,实务中的技术和方法仍然有待完善,审计人员取得与环境绩效相关的成本、效益的量化证据依旧非常困难的问题。本文从实际操作方法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对实务操作中的问题:环境审计对象载体的分散、缺乏可比较的依据、利用专家的困难、审计证据取得的困难、审计指标设计的困难,一一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审计制度与受托责任存在紧密关系.审计制度因受托责任而生,随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变化。当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逐步受到各国政府与企业的重视。公共部门与企业的受托责任衍生出受托环保责任.进而产生环境审计制度需求.以监督公共部门与企业受托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  相似文献   

8.
9.
关于环境绩效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玻 《特区经济》2008,228(1):303-304
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绩效审计的最新发展阶段,本文在对环境审计以及绩效审计研究的发展和现状综述以后,重点论述环境绩效审计的对象、内容、方法、难点以及实施环境绩效审计应树立的理念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环境审计是审计研究的新领域,在我国刚刚起步,尚无成形经验可循。文章论述了我国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理应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提高政府官员的环境意识水平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环境治理以及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时领导干部的环境形势教育和环保科学知识教育;必须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让破坏者和排污者给予受害者以一定的经济补偿;必须建立高规格、高权威且相对集中管理的专门性环境管理机构,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环境审计最初产生于内部审计,但很快政府审计就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关于政府环境审计的研究大都是以受托经济责任为起点,鉴证受托人是否履行了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管理受托经济资源而产生的环境管理和报告其管理状况的义务。然而环境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危害的广泛性,涉及的利益主体不仅仅是委托受托双方。因此,政府环境审计的目的不仅在于解脱受托责任,更应该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环境的过程。强化政府环境审计行为活动中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行为及其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蔡洪涛 《中国经贸》2011,(14):199-200
绩效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绩效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绩效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审计主体必须要客观地认识绩效审计环境,并了解绩效审计与其环境的融合度与摩擦,从而进行改进和调整,使二者相互作用达到和谐状态,这是我国绩效审计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绩效审计所处的环境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也必须从国情出发,认识目前的经济状况、政治体制和法律环境等诸方面因素,才能使绩效审计与外部环境协调地运行,从而保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环保"——环境信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它对提高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提升环境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环境信息化已经成为环保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与环保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结合日益紧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环境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面对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污染和破坏时.人们想方设法要改变这个大家赖以生存的世界。本文以辽宁省为实例.探讨了辽宁省环境绩效审计的现状,并指出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晓静 《辽宁经济》2005,(11):53-53
自尚德尔在其《审计理论》中首次将审计判断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影响审计判断的因素包括主体因素(审计人员的性格、知识、经验等)、任务因素(任务的复杂性、规范程度等)以及环境因素。审计的法律环境是环境因素的一种,这里所指的审计法律的意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审计法》,也包括会计、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审计法律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审计判断绩效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审计应运而生,但我国的环境审计由于起步较晚,形势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障碍,本文从分析障碍入手,对解决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环境审计成果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才能体现环境审计的价值,不断推动环境审计是最终目标的实现。整体来说,我国三类审计机构的环境审计成果皆有更大的利用拓展空间,文章主要探析两个问题:一是环境审计有哪些用途,二是如何提升环境审计成果的转化,以增进环境审计成果的利用,使环境审计更加受到重视,扩大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禹 《中国集体经济》2014,(31):159-160
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文章试图从审计环境的角度挖掘中美政府绩效审计差异的成因,吸取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透明体制的设想。通过公民意识、职能转型、法律建设等层面促进政府绩效审计透明体制的建设,以制度化的公开监督来弥补当前行政型政府审计体制独立性不足的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