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象是有目共睹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监督,但还是资产流失.监督机制的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到财务正面作用的发挥.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监督机制过于单一,缺乏多种监督和多重监督,造成所有者权力缺位和经营者权力越位,混淆了法人财产权和经营管理权的界限,从而使得监督机制失灵,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严重偏离.因此,我国企业财务总监需要在自动履行、预警分析、限制违法、目标控制和年薪制等事前监督机制上下功夫,同时把履约评价、清算与重组、对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等事后监督机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财务总监制度的分析,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财务监督机制过于单一,造成所有者权力缺位和经营者权力越位,混淆了法人财产权和经营管理权的界限,从而使监督机制失灵,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严重偏离。因此,我国财务总监需要在自动履行、预警分析、限制违法、目标控制和年薪制等事前监督机制上下功夫,同时把履约评价、清算与重组与对逆向选择等事后监督机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象是有目共睹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监督,但还是资产流失。监督机制的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到财务正面作用的发挥。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监督机制过于单一,缺乏多种监督和多重监督,造成所有者权力缺位和经营者权力越位,混淆了法人财产权和经营管理权的界限,从而使得监督机制失灵,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严重偏离。因此,我国企业财务总监需要在自动履行、预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现代公司中,处于各权力关系中心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因而所有者行为人对经营者即公司支配和控制行为人的监督以及激励就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专门从所有者对经营者监督的角度,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展开分行。文章分别在股权结构分散与股权结构集中两种情况下,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了所有者与经营者在两种情况下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5.
刘建利、黄亚烽近日撰文指出 ,只要是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 ,所有者就无法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他只能把收益维持在一个比较满意的水平。其原因在于 :第一 ,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股东的目的就是想获得最大的利润 ,但经理人的目标就比较复杂 ,其中包括工资、地位、权力和工作成就感许多因素 ,其中有些因素是难以量化的。第二 ,为了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目标偏离的程度尽可能小 ,所有者就必须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 ,这就要为此付出很大成本 ,这将直接减少所有者的收益。第三 ,任何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都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漏…  相似文献   

6.
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必然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在这种代理关系中,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目标、风险态度上并不完全一致,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很容易为追求自身代理收益而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对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是降低代理成本、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孙莹 《活力》2006,(4):42-42
一、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内部原因 1.“内部人控制” 现代企业是以公司制为特征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企业管理形式上形成了由委托——代理关系构成的企业所有者(“外部人”)与企业经营者(“内部人”)两个利益集团。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经营者追求的是更高的报酬、休闲以及规避风险。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利益上的冲突,内部人往往以牺牲所有者利益为代价来攫取个人私利的最大化。所有者作为“外部人”,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作为投资决策和对经营者进行评价的依据;经营者作为“内部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会计信息往往从有利于经营者角度出发,并且经营者比所有者更具备控制“会计信息”的条件。这种潜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在委托代理机制赖以生存的监督机制失效,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后,就会由暗转明。  相似文献   

8.
范阿媛  李春艳 《活力》2006,(5):52-52
一、会计委派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问题已成为当前企业深化改革的矛盾焦点。这些矛盾集中起来讲,就是会计管理的宏观调控与企业主体地位确立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客观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成为管理人士的共同呼声。所有者的目标是净利润最大化,经营者的目标是自身效用最大化。两者的目标不一致,就使经营者受利益的驱使而产生了腐败行为,会计委派制是约束经营者腐败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经营者的行为需要所有者去监督,如果没有所有者的监督,经营者就会偏离所有者的目标,去追逐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这样,腐败行为就会产生。  相似文献   

9.
李军 《天津财会》2009,(1):29-31
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目标、风险态度上并不完全一致,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很容易为追求代理收益而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而产生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如何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实施对代理人的监督与约束呢?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应运而生。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而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企业集团董事会派驻的.独立于派驻企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给企业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认识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的会计监督,已成为财会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两权分离使会计监督职能增加了新的内涵现代化企业制度蕴含的精髓乃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有效监督,这种监督是以规范化、制度化的形式来体现权力制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所有权具有绝对权威的地位,经营权只是派生于所有权之中,监督只是所有者对经营者,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可见,两权分离带来了新的问题,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在目标、利益k存在分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超强控制和"内部人"控制的格局,由于公司高管(经营者)与中小股东(所有者)目标的不一致,在缺乏可行而有效的监督机制下,公司高管可能会将"并购列车"开往会满足他们自身利益的目的地,以增加自身福利.  相似文献   

12.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风险控制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根本目标.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外部审计依赖于内部控制.对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外部审计是一种风险监督机制.基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审计之间的密切联系,笔者构建了由经营者、所有者、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组成的企业风险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1 尽快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者 ,建立对经营者的有效制约机制 ,减轻“内部人控制”的程度。应由国有资产管理局承担起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责任 ,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 ,国企的董事会也应有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对国企的经营者可实行聘任制 ,也可以通过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取消上级行政命令的办法 ,使其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经营者 ,改变其双重身份 ;董事长与总经理不能由一个兼任 ,以发挥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作用 ;在广泛借鉴国外的公司治理结构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建立适合自己的公司治理结构。考虑我国目前社会审计力量不足 …  相似文献   

14.
彭琳 《企业研究》2006,(2):54-55
现代公司最重要的特征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资本的所有者将其财产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进行经营和管理,克服了所有者目光短浅、集权、决策单一等缺点,使企业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但同时,这样的经营方式也带来了相关问题,即公司治理中的经理人内部控制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他们的利益冲突,使经营者的活动符合所有者的利益,使得两者的目标一致,就成为目前研究企业管理、公司治理、经理人控制与激励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部门之间如何分配权力,所有者对经营者如何监督和激励,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出发,以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为背景,阐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完善。  相似文献   

16.
强化监事会职能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而所有权主体——股东与经营权主体——董事利益和目标的不一致使得制衡经营者权利的法律设计于股东而言相当重要。除发挥股东所有者权力功效及强化董事会成员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外,建立常设监督机构——监事会也颇为重要。但从目前实际来看,我国关于监事会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许多重大问题根本未能触及,致使监事会形同虚设,监督疲软。因此,我们对公司的监督机制,从法律的角度应作进一步思考。 一、监事会的组成 1.人员结构。我国公司法第124条规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  相似文献   

17.
简讯5     
黄非 《现代审计》2004,(3):59-5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负责人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缺位,国有投资代表人不具体,对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治理即公司治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通常我们指的是狭义的公司治理,即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9.
一、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概述 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即通过建立一套制度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他是借助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的内部治理。其目的是保证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损坏所有者利益。受托经营和受托责任是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前提,但公司治理的目标绝不仅是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更不是追求内部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正>一、预算管理的公司治理职能公司治理是指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和制衡机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合理的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关系,保证股东价值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预算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