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秀丽 《全国商情》2009,(15):16-18
我国的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产业集群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时,可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些不足.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其次,分析了以产业集群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分析;再次,介绍了以产业集群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的设想;最后,介绍了以产业集群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对于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文章分析了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互动关系,总结出皖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处在起步较早、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产业规模逐步壮大的发展阶段。结合皖北旅游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发展现状,提出皖北乡村旅游发展的五大模式:养生园模式、果园产业庄园模式、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模式、商务度假模式、乡村景观意境模式。  相似文献   

3.
乡村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使人向往。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乡村旅游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并已成为厌倦枯燥城市生活的人们一种新的休闲放松方式。如今,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的大中城市著名旅游景点的周边,也逐渐形成了一些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一些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的意义、现状等基本方面的阐述,以及向大连冰峪沟转角楼度假村的游客发送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总结出数据的结果,尝试对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对策,希望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4.
浙江长兴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长兴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应从突出乡村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差异化,增强乡村旅游的参与性等几个方面来发展,以期对其他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出现了乡村旅游普遍开花,良莠不齐的局面,针对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贵州镇山村为例,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镇山村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措施,希望能对镇山村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乡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得到了改善,这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数字化人才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乡村地区数字化人才流失严重,以及数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缺失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人才培养需求与乡村振兴战略对接,设计与乡村振兴战略匹配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跨政区旅游区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区。由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复杂性,使得旅游区的发展受到行政区划的影响,制约了旅游区整体效益的发挥。就跨政区旅游区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跨政区旅游区形成原因和组成方式,指出了跨政区旅游区的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的主要原则,并对整合的模式作了探讨,旨在寻找促进跨政区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根据寻根旅游分布的地域来分,目前中国寻根旅游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有三大区域,分别是秦晋寻根旅游区、河南寻根旅游区、闽粤寻根旅游区。重点探析了我国三大寻根旅游区目前发展的类型、总结了每个地区开发模式,并对我国三大寻根区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9.
关霜 《全国商情》2009,(22):89-9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标准是:保护乡村资源,延续历史文脉;保障经济效益,延长生命周期。乡村旅游在满足城市游客需求的同时,无疑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乡村旅游在发展、探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本文在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研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乡村旅游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乡村旅游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兴衰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形式,为旅游业注入了活力和生机。本文研究的主题是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问题,主要从发展关系和我国目前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等角度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乡村旅游项目与游览组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活动内容与游览组织是乡村旅游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结合客源调查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论述乡村旅游的选址、活动内容设置、游览组织等乡村旅游规划的核心问胚,对完善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是人们获得某种独特体验的经历。旅游业不再是简单地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还必须为游客塑造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和旅游产业的结合物,面临体验需要的考验,在当前关于乡村旅游的文献中,从体验角度进行探讨的非常少,这显然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从乡村旅游的直接载体——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进行讨论,并探讨其一般性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乡村旅游实践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厚。文章选取以乡村旅游为研究主题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类、地理类专业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的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乡村旅游研究成果丰富,基本上涵盖了从概念、影响、模式、旅游者、社区等各个方面,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了较为统一的观点。学界开始跳出旅游的视角,从更加宽泛的学科视角看待乡村旅游。但仍存在研究片面、分散,没有连续性、系统性,研究方法尚需提高和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的背景。针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具体情况和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乡村旅游的法制法规、旅游服务标准化、服务管理、服务质量、服务资质、旅游服务设施、卫生安全、生态环境、消费者权益维护和旅游标准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标准化内容和实施乡村旅游标准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剖析目前乡村旅游规划出现的若干问题,包括延伸城市的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建设方式,照搬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形式,以及以异域成功案例为范本的设计模式等,借鉴城市规划学科前沿理论,提出乡村旅游规划的共生与有机更新途径,强调规划应维系乡村景观格局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保障村屯聚落人文肌理的连续性,实现农村生产、生活与乡村旅游的一体化,并以南宁市伶俐镇渌口坡乡村旅游规划总体布局及景点设计为例,阐述了共生与有机更新途径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乡村旅游地植物景观配置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乡村旅游地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地植物景观配置缺乏统一规划、缺少从植物景观角度提升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及自然品味等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乡村旅游地的植物配置应突显乡土特色,选取植物景观配置合理的乡村旅游地为示范区等相应解决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三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不足却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总结目前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生态化与现代化、地域化与商业化、产业化与特色化的矛盾辨证统一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旅游地食宿设施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农村“留守”等社会问题严重。以湖北英山桃花冲景区内部农家乐为例,围绕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等方法分析依托该景区的农家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从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景区定位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及文化挖掘方面探讨大别山区景区依托型乡村在发旅游过程中保持原真性的问题,以期对大别山区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旅游需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选择1994-2008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不仅受自身收入、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而且受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收入弹性大,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其旅游消费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显著的不可逆性,"棘轮效应"明显;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有显著的"示范效应"。此外,农村居民居住消费对旅游消费有"挤出效应"。因此,在继续重视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旅游消费的同时,可通过培养其良好的消费习惯、建立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正面示范机制,发展农村旅游休闲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