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薪资水平的大幅度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增加,我国的道路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电动汽车与新型燃料电池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且充分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有一定的缺陷,比如说,性能不好且成本高等等,不能大量地出现在市场之上.因此,本文以汽车企业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发展困局为题,分析我国汽车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涂咏梅 《财政监督》2011,(28):59-60
一、背景与现状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国际汽车工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各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中,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为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政府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将  相似文献   

3.
跨国汽车制造商纷纷向新能源汽车冲剌,谁能笑到最后?技术路线图世界上最早的汽车是电动车。1881年法国工程师GustaveTrouve装配的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以可充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之后这种用铅酸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逐渐开始流行并成为权贵代步  相似文献   

4.
<正> 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两大障碍。面对这一困境,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各国政府、汽车厂商、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也普遍看好。作为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资深专家,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确目标"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按届时汽车年产辆为1000万辆算,我国新能源汽车要达到年产100万辆的规模。"随  相似文献   

5.
暴增的汽车     
贾知青 《金融博览》2010,(22):18-19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10月5日指出,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8500万辆,超过7500万辆的日本,仅次于2.5亿辆的美国,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民族汽车工业的出路何在?这一问题值得国人深思和理论界研究。本在分析、研究日本和韩国汽车工业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试提出加入WTO后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时代金融》2013,(4):56
<正>据德国《世界报》网站1月5日报道,德国经理人将中国打造成汽车大国。时间在中国似乎比在其他地方走得快,而这正中格特·希尔德布兰德的下怀。借助这名德国经理所属的团队,中国将建立有出口能力并且首次能与西方或日本汽车制造商真正较量的汽车工业。希尔德布兰德是"观致"(Qoros)的总设计师,中国打算靠这一品牌实现汽车工业的突破。当汽车品牌在世界其他地方纷纷倒闭之际,中国却在花大气力打造新品牌。中国人正再次尝试在世界汽车业中分一杯  相似文献   

8.
汽车租赁作为一种汽车服务业和汽车销售的延伸,不仅提供人们出行的便利,也大大促进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外的汽车租赁市场历时100多年的风雨,已经独立发展成一个单独的服务领域,年产值达几千亿美元。国内的汽车租赁市场更是拥有惊人的潜力,给有准备的人们以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9.
<正> 从未来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和将发生的深刻变化来看,世界上传统的三大汽车销售市场——北美、欧洲、日本需求已接近饱和,潜力很小,将来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东亚、南美和东欧。东亚和南亚地区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销售市场。市场专家预计,今后5年内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70%将来自亚洲,而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潜力又是亚洲市场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变化,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世界上大的汽车集团基本上都已进入中国市场,都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刘志业 《云南金融》2012,(8X):195-195
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开发,是目前中国经济政策的一个新动向。基于新能源汽车对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中国政府才制定了这样的政策。文章则以重要性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对中国汽车工业重要性的形成原因以及重要性的具体体现,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理论和现实关系,有助于理解经济政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开发,是目前中国经济政策的一个新动向。基于新能源汽车对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中国政府才制定了这样的政策。文章则以重要性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对中国汽车工业重要性的形成原因以及重要性的具体体现,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理论和现实关系,有助于理解经济政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袁浩 《现代金融》2013,(9):25-27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两个基本的拉动力量:一是住房的商品化和私有化,二是私人汽车保有量的迅速上升。汽车工业是经济规模要求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一个国家发展汽车工业需要汽车制造产业和与之配套的工业基础。经过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制造业不仅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体系,而且有不少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升到了世界前列。在此推动下,中国汽车工业近年来取得跨越式发展。据中汽协统计,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再次取得良好成绩,产销突破1900万辆创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记录,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产业的发展拉动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本文从国内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汽车分期业务与传统个人汽车贷款的比较及国内汽车分期业务开办情况分析入手,指出了农业银行汽车分期业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我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44万辆和439万辆,同比增长三成以上,其中轿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01.89万辆和197.16万辆,分别较上年增长83%和75%,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进入陡长83%和75%,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  相似文献   

15.
刘宏程 《证券导刊》2014,(45):55-56
11月18日,丰田燃料电池汽车FCV在日本正式发布。该车续航里程约为482公里,百公里加速时间为10s,将率先在日本上市,初步定价在7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7万元)左右,扣除补贴后的实际售价为500万日元(约26万元人民币)左右。而美国和欧洲地区也计划在2015年夏季推出该车型。汽车行业的燃料电池时代已经渐行渐近。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做为汽车燃料,在世界范围内已有几十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富气贫油的意大利率先采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与各国对汽车尾气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化,天然气汽车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57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已建天然气加气站4200多座。  相似文献   

17.
未来汽车     
一些发明就像某些物种一样,会定期跨越式的发展,汽车就是其中之一。在卡尔·本茨开始小规模生产其独创的奔驰一号后25年,亨利·福特和他的工程师一起给汽车业带来了突破,1913年他们让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并重新定义了现代的城市景观。一场个人移动的革命自此拉开了序幕,现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跑着将近10亿辆汽车。今天汽车正迎来另一场变革。其中一个改变是关于汽车的排放物;然而更严格的监管及先进的技术使得汽车比从前更清洁、更节能,也更安全。可是电池动力汽车的表现还令人失望,这种汽车依  相似文献   

18.
汽车工业一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汽车工业作为综合性工业,不仅有较强的产业波及效果和带动作用,而且是创造社会财富、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长沙汽车工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了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拉动力量,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长沙市97家汽车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和21家重点企业会议交流讨论的研究,力求揭示长沙汽车制造业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丰田、本田等已经开始在中国燃料电池商用车方面已经有所动作,现代汽车作为全球燃料电池领域的领先企业,自然不甘落后,并且有这样一个载体,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近日,四川现代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现代汽车将在2020年初完成对四川现代中方所有股权的收购,由合资改为独资经营。  相似文献   

20.
一方面是汽车需求呈现出20%-30%的增速,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短时间之内难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因此,比较现实、有效的手段是加大传统汽车节能减排的力度当前,汽车工业正在迎来一场全新的革命,世界各国都将新能源汽车视为抢占未来汽车工业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我国汽车制造商很难在国际汽车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汽车的电力化将会带来产业价值链的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