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资产流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是各种形式国有资产流失的总称。从时序来看,既包括国有企业注册、投资、生产经营(承包、租赁)、产品交换等环节的流失,也包括国有企业破产、拍卖、变更登记、注销、兼并等终止过程中的流失;从流失的种类来看,既包括因重复建设形成的国有资产闲置、投资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又包括因管理不科学造成国有资产低效率使用、人为侵吞造成国有资产灭失、交易中的合谋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等;从形式上看,既包括国有资产实物形态的损失,也包括国有资产价值形态的损失;从形态上看,既包括有形国有资产的流失,又包括无形国有资产的流失。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发生在退出过程中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特别是在产权变更中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资产不合理地从国有流向非国有的过程。可见,现阶段人们关注的退出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是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只是国有资产流失中的一部分,而且只是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国有资产通过什么途径流失?怎样完善我们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级审计机关又如何进行审计监督?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 1.在生产经营中流失。一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不善,造成流失。其表现为:第一,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提取折旧,任意调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流失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资产及其流失的基本涵义 所谓国有资产,简单地说,就是指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具体来讲,则是指企业资产中所有权属于国家的那部分资产,是国家对企业的各种投资及其所形成的国家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这已经成为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效果仍很不理想.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以至使部分国有企业丧失了市场竞争的能力,造成国家财源、税源的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今,国有资产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对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国有资产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流失现象,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道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监管不到位、产权归属不清等多方面.本文分析了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并提出了治理国有资产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就股份合作制改革中有关国有资产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国有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6.
余茂奎 《特区经济》1994,(9):32-32,34
<正>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多样,择其要者,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投资决策失误.有的经营者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没有进行科学决策,对项目的原料供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其变化、产品的生产成本等因素未作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便草率决定项目上马,造成重大投资无法进行回收.二是资产评估失误.在与外商合资过程中,有的企业急于与外商合作成功,以较低的帐面净值作价投资,或者仅评估了有形资产,未评估无形资产,造成财产流失.三是玩忽职守.有的企业经营者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期货交易造成巨额损失,或在不了解合作方资金货源和信誉的情况下草率签订合同,造成巨额国家资财被骗走.四是内外勾结,化公为私.有的企业人员趁旧的体制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健全,管理混乱之机,在经营活动中内外串通,将国有资产一部分“变相私分”,落入个人腰包.五是借用、挪用公款.六是公款旅游,大吃大喝.七是贪污受贿,携款外逃.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流失,表现为国家作为所有者出资所形成的资产的流失及其未来收益的流失.这种流失不仅表现为实物的流失,而且还导致财产权利的流失;不仅是当年的流失,还造成未来多年的收益全部流失,据统计,从1982年到1992年十年的时间里,国有资产流失高达5000亿元,平均每年流失500多亿,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国有资产是如何流失的呢?其流失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投资决策失误.盲目上马新项目,对其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缺乏财务测算和论证,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这就从源头上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致使投入资产形不成生产能力,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事件屡见不鲜,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据统计我国彩电行业现有二分之一的资产闲置,棉纺行业闲置的资产为三分之一,相当于120亿到150亿元的投资未能发挥作用.这些被浪费和呆滞的资产不能创造产值和利润,也就谈不上自身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的流失,有的是人为作弊造成的,有的则是由于产权交易暗箱操作,不能通过市场发现价格,好东西不能卖个好价格造成的,这后一种可以称为隐性流失.人为作弊可以立案查处,而隐性流失则具有表面上合理合法的一面.就目前情况看,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是隐性流失.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情国力》1999,(12):21-22
国有资产每年在流失。据对海南省1445户企业的调查,1996年、1997年和1998年的国有资产净损失分别为6.03亿元、4.11亿元和4.04亿元,分别占当年统计户所有者权益的4.31%、2.45%和2.77%。若加上资金挂帐及其他不良资产,占到统计户所有者权益的近一半。国有资产流失主要集中在国有独资企业。流失的渠道很多,原因复杂,应采取得力措施,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一、国有资产流失渠道1.经营过程流失。这是国有资产最主要的流失方式。主要表现形式如下:其一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具体表现为:企业经营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据估算,80年代,国有资产每年约流失500亿元,90年代以来,每年流失800—1 000亿元。这种大规模流失不是小范围、偶尔的现象,而是从多个渠道,通过合法的、准合法的及非法的手段,众人下手分割造成。一、国有资产流失形成巨大黑洞我国的国有资产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公司),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效益不佳的后面隐藏着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资产在改革过程中,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国有资产流失通常是由于某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资产变动中因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的.记者近日在东北三省调研中发现了一种更为普遍的、更大的"流失":大部分国有资产如同一潭死水难于流动,由此产生的损失让人心痛.有人把这比作"冰棍"现象,咬一口有人管,可放在那儿慢慢化掉甚至最后变成一根杆了,也无人过问.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强烈呼吁:国有资产千万不能一"化"了之.  相似文献   

12.
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科学的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速度之惊人,流失量之大严重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经营、占用和管理出于主观故意或由于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笔就国有资产流失表现、原因及对策作一些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始终一直是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焦点。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竭尽全力试图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但收效还不是太理想,至今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典型的是近年发生的"中航油事件",一下子造成54亿美元巨额亏空。因此,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监管,保证国有资产不被流失,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艾琳 《产权导刊》2007,(6):61-61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指出,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国企改制没有经过法定程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故意将主业中的优质资产分离到副业中去,主业管理人员在副业参股;三是一些国企领导利用亲朋好友成立民营企业,将效益好的业务转包给民营企业,自己从中获利;四是企业内部分配不公,损失浪费严重;五是非经济类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培训基地,大量的财政补贴等流失.(5月10日中新网)  相似文献   

16.
苏北 《西部大开发》2004,(12):50-51
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对此大体有三种估计,一是低位估计,认为近年来,国有资产平均每天流失1个多亿,也就是每年400-500亿;二是中位估计,认为国有资产平均每年流失5%,即1000多亿;三是高位估计,认为国有资产每年流失不少于1500亿。无论哪种估计,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和测算,从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平均每天流失1.3亿多元。一、业已创造的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国有资产有关管理和监督部门虽然加大了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经常发生,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追求政绩,盲目上项目,甚至为了追求本部门利益,在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及企业改制过程中,巧立名目,不惜牺牲大量国有资产来中饱私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科学严格的管控。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造成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文章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在总结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为事业单位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