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资本外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果仁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4):35-40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资本外逃国。我国资本外逃的方式主要有利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及其它方式。其外逃的症结可概括为:体制因素、政策性因素、风险因素、“洗钱”因素。资本外逃会削弱国内建设的物质基础,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引起外债增加,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使社会不稳定加剧,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多管齐下积极预防和控制资本的大量外逃。 相似文献
2.
王引 《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6):31-35
本文结合中国实际,运用间接法对1982-1999年间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分析了我国资本逃的特殊背景、成因、渠道等。最后提出了防范与遏制的对策。作者认为:日趋严重的中国资要外逃问题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对策予以遏制;但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减弱和消除资本外逃问题,还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外汇管理、市场准入、利率 机制、投资体制等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张国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3(4):21-27
资本对外逃曾是20世纪80年代拉美发展中国家爆发国家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现在中国的资本外逃也已发展相当的程度。本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对国际通用的世界银行测算模型估季必要调整,计算了1982-199年中国资本外逃数额,深入剖析了中国资本外逃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体制改革,法律关系调整等方面了有关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金军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4):25-27
资本外逃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并且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因此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1982~2000年的资本外逃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初步构造了解释模型,然后通过SS统计软件的分析和检验,最终得到最佳的检验模型,并且在结论部分还提供了一些解决我国资本外逃问题方案。 相似文献
5.
1989~1998年中国资本外逃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继云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100(1):28-36
近10年来,中国出现了大规模资本外逃,特别是近几年来资本外逃的规模急剧扩大,已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安全与发展。通过系统阐述国际理论界对资本外逃所给出的定义,运用国际测算模型,对1989-1998年中国资本外逃进行实证分析,不难发现在改革开放中资本外逃问题已不容忽视,应采取一系列战略性措施防治和控制大规模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本外逃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外逃,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动摇了人民币汇率;损害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稳定发展。应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法律和法规,争取更大、更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兰容英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13-15,24
资本外逃即国内资本的非法外流,近年来我国资本外逃现象日趋严重,已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本外逃规模、原因及外逃途径的分析,提出防范我国资本外逃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定量分析,我国的资本外逃是未来一到两年的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断,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有50%以上是国内资本的转化形式.国内资本过渡到国外后再以外国直接投资的身份回到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对外资给予了过多的优惠.中国要控制资本外逃,应该在国内市场上平等地对待所有市场主体,消除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9.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资本外逃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景芸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通过相关性检验、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可以发现中国资本外逃和外国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外国直接投资是引发中国资本外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着重分析了中资利用离岸金融中心外逃的法律成因,阐述了该现象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及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以利于国内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资本外逃现象在我国一直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988年至1992年,中国资本外逃较为稳定并且规模不大,每年保持在300亿美元以下;1993年资本外逃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并在1993年到2000年之间在一个新的高度上继续保持稳定;2001年以后我国的资本外逃开始大幅度上升。中国的资本外逃形势不容乐观。中国资本外逃的中长期走势主要取决于我国是否具有富有弹性的汇率安排、成功的贸易和金融自化改革、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彻底的国内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3.
资本外逃与我国FDI优惠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以群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3):50-54
资本外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而赋予FDI的优惠政策却实际上助长了资本外逃。本文从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和我国FDI优惠政策的内容、特点和局限性入手,创造性地分析了FDI优惠政策对我国资本外逃的负面作用,提出了实现FDI政策两大根本战略性转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胡传禄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19(4):35-40,84
介绍了资本外逃的有关理论,测算了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指出:我国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但规模巨大的资本外逃严重影响我国的资本积累、财政税收以及人民币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稳定,防止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应当成为我国经济改革进程中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张成翠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39-40
我国虽然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动却仍然受到严格限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内资本通过多种途径纷纷外逃,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6.
从资本外逃看"洗钱"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萍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1):82-83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肆意侵吞国有资产,获取巨额非法收益,并利用“洗钱”手段抽逃出镜,为我国经济健康运行带来极大危害。要遏制腐败,反“洗钱”是我国经济、法制建设面临的又一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资本外逃与地下钱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钱庄是国内犯罪分子资本外逃的重要渠道。通过地下钱庄所进行的资本外逃通常伴随着走私、贩毒、洗黑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是腐败的温床、市场经济的毒瘤。打击地下钱庄的不法行为,必须从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严格外汇账户管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单从金融学视角分析了关系到发展中国家宏观金融安全的资本外逃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由此得出的政策启示是:金融当局应高度重视资本外逃的负面影响,国内要保持政局的稳定和高效的金融市场,国际间要加强对资本外逃的统一协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估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对资本外逃的研究历史,详细阐述了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估测的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并对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而说明了对两种测算方法的调整.尽管各种方法估测出的结果有所差异,但不可否认我国存在严重的资本外逃,必须防止大规模的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本外逃。15年间,我国资本外逃额累计达到1500余亿美元。我国资本外逃主要有三个途径:通过经常项目的资本外逃,通过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资本外逃,通过地下银行系统的资本外逃。我国资本外逃具有过渡性的特点,跨国洗钱是我国资金外逃的重要内容。资本外逃对我国的对外经济、对内经济及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都将产生不利影响。抑制我国的资本外逃应该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抑制资本外逃的发生.从路径上堵塞资本外逃的通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