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原油田发挥自身优势,在亚洲、非洲、欧美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分公司,实施以石油钻井为龙头,工程承包、贸易、国际合作经营综合发展的“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国务院市场发展中心经济研究所授予“中国陆上承揽国际钻井项目最多的公司”荣誉称号,成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开展国际经营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对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新情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哈萨克斯坦政府继续贯彻对外合作发展石油工业的政策,石油工业在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获得了多个油气新发现,石油产量快速增长,石油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又有一些国家欲加入合作开发哈萨克斯坦石油的行列。鉴于我国有关方面正在考虑石油领域如何进一步“走出去”的问题,笔者提出四点建议:(1)立足长远,积极扩大与哈国的油气合作,争取获得更多的勘探开发权益;(2)深入调研,寻找最适宜的合作项目;(3)尽快启动乌津-阿拉山口管道项目;(4)加大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力度,从战略上形成中亚-俄罗斯油气合作并存和竞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世界第六大原油出口国,是中国石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关注区。今年1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宣布以22.68亿美元现金收购尼日利亚130号深海区块45%的权益。这是中海油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桩海外并购,被称为中海油积极拓展海外石油储备的一记“重拳”,是中国石油企业开拓尼日利亚石油市场的一个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原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是从事石油天然气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的专业化公司,是国际地球物理承包商(IAGC)协会成员,主要开展山地、戈壁、丘陵、沙漠、平原等不同类型地区二维、三维、高分辨率勘探和卫星定位测量业务。2002年以来,中原物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坚持按照国际惯例运作项目、按照国际惯例确定价格原则,准确把握市场变化,以敬业和诚信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断扩大国际石油物探项目的市场占有份额,已连续中标苏丹、厄瓜多尔、埃塞俄比亚等国多个物探项目,成功完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不同业主、不同要求的一系列石油物探项目,深受业主好评。在苏丹中标19个项目。2002年9月,与美国菲利斯公司联合中标厄瓜多尔亚马逊地区SSFD629平方公里三维地震项目,成功跨越了厄国土地高度私有化带来的施工难题。提升了中原物探国际竞争力和项目中标率,企业海外利润呈逐年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5.
在工程技术服务业务中,钻井一直居于核心地位,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龙头。近年来,作为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主体市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持续增储上产,大力实行“走出去”战略,为工程技术服务发展尤其是钻井“龙头”劲舞提供了难得机遇,不仅为集团公司海外投资业务提供了高质量的工程技术服务保障,还在国际市场树立了中国石油的钻井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6.
一项技术不可能永远领先,一个好的品牌却能使企业长远受益。实施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是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的战略目标。2007年6月,“SINOPEC”润滑油在新加坡正式下线生产,这是中国石化“走出去”战略中一个成功的突破。以此作为新的出发点,中国石化润滑油将进一步加快海外市场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陈维荣 《中国石化》2003,(10):31-33
随着我国油气工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和上市企业与存续企业的彻底分离,上市企业增强了资本运营意识,加大了成本控制力度。胜利油田内部钻井工作量减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钻井部门必须变压力为动力,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化集团及股份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6月26日在京举行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这是中国石化进一步优化石油工程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提升石油工程业务的整体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保障集团公司油气勘探开发增储上产与外部市场的开拓,打造上游长板,实现集团公司油气资源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耀仓,集团公司党组成员、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志刚为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揭牌。  相似文献   

9.
冷潜 《中国石化》2006,(1):46-47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石油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必须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开发国际化人才资源,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不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油气生产操作成本控制在指标线以下运行,增效大幅度上扬,从而实现了增产增效和产出品效益的最大化。2006年,分公司完成三级储量3.53亿吨(油当量),实现“十一五”油气勘探开门红。生产原油472万吨,产品销售收入124亿元,实现利润76.1亿元,再次刷新同行业记录。  相似文献   

11.
对于正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的中国来说,作为世界第二大油气资源国的伊朗无疑是一个必须抢占的战略要地。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较大规模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2001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1085万吨,占同期中同原油进口总值的18%;2002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1110.70万吨,占当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5.76%,这一年伊朗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2003年、2004年伊朗向中同石油进口量仅次于沙特,是我国的第二大原油供应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中化等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公司都早已进入了伊朗市场,都在德黑兰设有办事处。  相似文献   

12.
信息     
《中国石化》2007,(6):85-85
中东进口原油将注入舟山战略储备基地;中科院中国石化拟全面合作;中国石油5年投400亿开发南堡油田;“十一五”期间石化装备七大发展趋势;阿曼伊朗签署石油天然气合作备忘录;伊朗南部新发现超过36亿桶原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吴宝英 《中国石化》2004,(10):20-20
在我国石油进口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天然气能源,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十五”以来,随着石化集团公司占领山东天然气市场战略的实施,中原油田加大了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储量、产能、产量,均在“九五”期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中原油田天然气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着两大问题,存在需要合力攻克的三大难点。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原油市场供应过剩、油价走低等因素持续发酵,石油公司现金流下降,被迫继续压缩勘探开发投资规模,导致整个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价值规模严重萎缩.全年市场规模约为2190.6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约34%.2017年,国际油价企稳回升,促使石油公司扩大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规模,海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将呈现复苏迹象,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73.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17%.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中石油的国际化业务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截止到2006年,该公司已在全球26个国家拥有69个油气投资业务,初步形成了非洲、中亚、中东、南美和东南亚五大油气生产发展区,拥有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亿吨,剩余可采储量8.8亿吨。  相似文献   

16.
“走出去”战略,“新引擎”引领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个海外科工贸平台可以说就是国际合作开发系统集三家单位所长,在2011年准备发力的10块“阵地”。这10个平台可以形象地摆成足球场上的“442”阵型,攻守兼备。  相似文献   

17.
李鑫轶  鲜艳 《中国石化》2011,(10):26-27
2011年7月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国英力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圆满完成设立贸易和炼油合资公司的交易。合资公司主要涉及位于苏格兰格兰杰莫斯和位于法国拉瓦莱的炼油厂的贸易和炼油业务。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月30日,作为国家能源局批复建设的重要创新平台之一,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落户中国石化。该中心工作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举行。近年来,随着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的迅猛发展,已在全世界范围掀起新一轮的能源革命。页岩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我国非常规油气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财富》杂志7月公布的“2008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石化以16名的位次成为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近年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化经营持续推进,在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及炼油化工工程承包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国际工程承包的合同管理在“走出去”战略实施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合同双方一定要高度重视并谨慎地选择法律适用条款。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石油公司跨国经营中缺乏战略控制力 石油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这是21世纪中国能源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和中国石油三大石油公司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随着“走出去”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我国石油公司遇到了很多风险和困难。我国理论界和一些学者针对我国石油公司跨国经营中遇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及对策。研究重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跨国经营具体战略的选择。(2)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分析。(3)跨国经营的经营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