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平 《重庆经济》2006,(7):28-31
能源作为农业发展的“发动机”,是农村繁荣的“启搏器”,是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光明工程。近年来,重庆市农村能源建设工作虽然经过不懈努力和长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农村能源基础差、底子薄、欠帐多、投入少、发展慢,管理工作和服务机构脆弱,农民对能源建设的旺盛需求和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缓慢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未来将投资1.5亿元,用于建设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目前,该项目已立项开展建设。 山西省农业厅相关人士称,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除发展户用沼气外,还包括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和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房、太阳能浴室、省柴节煤炉(灶、炕)、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等农村可再生能源示范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3.
吴静 《北方经济》2006,(10):75-7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还是适应日益提高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和新环境下日渐强烈的农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因此,发展循环农业需要协同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力量着重解决农村能源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重国 《发展》2000,(7):39-40
农村能源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农村能源问题解决不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在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时对农冉能源建设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农村能源是指农村生活用能和生产用能的总和。农村能源建设就是本着“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将农村能源建设纳入到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整个系统中,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的能源资源,有效利用商品能源,建立起集能源  相似文献   

6.
贵州的送电工程曾是国家级“西电东送”重点工程,“西电东送”工程首批7个项目中贵州占了4个,因而成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贵州省委、省政府一直对”西电东送”高度重视,明确要求“举全省之力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确保了这项工程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推进。施“西电东送”5年,贵州省完成电力投资超过618亿元,加上配套煤矿的建设投资,有关能源建设投资已逾千亿元。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新时期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和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重要措施。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忻城县立足自身实际,大力推广恭城模式,坚持起“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生态农业路了,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至2005年止,该县农村沼气池数量达2.67万座,沼气池入户率为31.4%。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能源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58元,同比增加253元,增长14.01%。  相似文献   

9.
《现代乡镇》2009,(7):17-17
在第三届“广东农村青年科技文化活动月”启动仪式上获悉,团省委与广东省农村信用联社,省扶贫办联合推出了“广东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年内将发放逾亿元贷款扶持2000名优秀农村青年创业。  相似文献   

10.
六年,各省(区、市)“新网工程”建设围绕“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建设”的发展目标,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六年,各省(区、市)通过“新网工程”建设,有效地拉动了农村消费,也收获了发展农村流通的建设经验;六年,各省(区、市)解放思想、科学规划。上项目、争资金。为“新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吴欧密 《特区经济》2005,(8):158-159
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是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大量建设项目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农村能源建设重点是解决广大农民生活、生产用能以及乡镇企业和地方工业用能。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作为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重点地区,仅仅单项能源工艺技术的试点和推广已不能适应当地农村发展对能源供应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把各项能源开发技术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环境改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建设。一、推行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原因综合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树立大…  相似文献   

12.
当中国在2005年加紧制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时,欧盟也在制订它的“2007~2013年农村发展政策”,这是一个与我们有相似目标的7年农村发展计划。按照时间安排,欧盟各国或区域目前正在制定各自的农村发展规划和具体项目,下半年交由欧盟批准,2007年将开始执行计划和启动项目。  相似文献   

13.
《青海经济研究》2005,(5):21-24
今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最为重要的一年,省发改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实现农牧民增收”这一主线,坚持“以‘十一五’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目标管理为手段”,认真研究分析农牧业与农村牧区形势,加强农村牧区经济的宏观指导,努力推进全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党群联创奔小康协会”就是在农村党组织的指导下,以农村党员和技术能手为骨干,把农民群众联合起来,共同创办经济实体和开发一定的经济项目,达到规模生产、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全州县是桂北的农业大县,全县辖19个乡镇,农业人口69万人,耕地面积73万亩。近年来,各农户分散经营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传统农业小生产方式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生产规模、产品的数量、质量不适应市场发展,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难以达到。全州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根源,立足于创建“党群联创奔小康协会”,构筑了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陈小澄 《特区经济》1996,(10):25-25
<正> 在我国农村向城市化转变过程中,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正向新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新旧观念的冲突,部分陈旧的观念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需要解决观念更新的问题.下面就谈几点浅见.一、从“找市长”向“找市场”观念转变.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为面向市场,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供求调节.因此,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营者首先考虑的是“市场”以及为何找市场.部分人受传统观念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思想影响,不敢面对市场和研究市场.没有项目找上级要项目,存在着有了项目怕产品没有销路,出了产品要上级包销路,出了问题找上级要政策扶持,经营不下去再向上级诉苦伸手.这种“找市长而不找市场”的“等靠要”思维观念,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信心和勇气,严重束缚了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海经济研究》2009,(3):83-83
4月27日,中欧信息社会项目——青海省“电子政务与农村信息化”培训在我省西宁圆满结束,标志着我省中欧信息社会项目第一阶段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快讯》2009,(13):36-36
在家电下乡的滚滚热潮下,中国家电行业内首份关于农村家电消费的调查报告新鲜出炉。近日,苏宁电器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了《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苏宁方面表示,将以此为起点,计划连续实施4年的“千乡万村”专项调查项目,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大规模的跟踪“民意调查”。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供销社在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开展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本文认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可以给农民提供一个能满足多方面需要的、健康的社交和综合服务的场所,成为农村社区活动中心。建议加大试点推广力度,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各系统、各部门“下乡”项目的落脚点和服务窗口。  相似文献   

19.
曹绍永 《老区建设》2008,(21):47-48
近年来,江西省横峰县“雨露计划”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素质,促进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等部门于今年上半年联合下发了《关于统筹做好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券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  相似文献   

20.
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是把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夯实党建基础、拓展创建领域、创新活动内容、助推党建活力”为指导思想,创新联创理念、丰富联创内涵、拓宽联创范围、提高联创目标,使“三级联创”活动覆盖整个农村党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