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西  余明 《市长参考》2000,(11):35-40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经济都有较快的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更快一些,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从1988年至1998年的10年中,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12.20%,分别高于中部、西部地区2.20个和3.23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中,东部地区GDP由占全国GDP总量的52.6%上升到60.6%,西部地区由16.34%下降到14.48%;中部地区下降也近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国家信息中心对1996年我国区域汽车市场作出如下分析: 1、东、中、西三大地带:从发展趋势看,1996年东部地区市场份额略有上升,中部地区市场份额将继续缩小,西部地区市场份额比目前水平有所扩大。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速  相似文献   

3.
刘勇  李仙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2):3-25,F0004
2005年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近年来“东部和西部快、中部和东北慢”的格局;地区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东北和西部比重下降态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东部和东北高、中部和西部低”格局。在人口与经济双调节机制作用下,我国东西部绝对差继续减速扩大,相对差继续缩小;城乡间绝对差和相对差继续扩大。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照好态势。  相似文献   

4.
东部GDP占6成经济增长14.24% 人均GDP近3万 东部地区2007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从绝对数值看,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55.83%,60.69%和92.14%.就相对速度看,东部地区GDP增长率为14.24%,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人均GDP高达29874元,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1.93倍和4.18倍.其中,上海市人均GDP位于全国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5倍.  相似文献   

5.
李文杰 《发展》2000,(1):10-11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但经济却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且东西差距在继续拉大,从全国各地的GNP比重看,1978年,东部占50%,西部占17%;在1996年,东部上升为58%,西部为12.8%,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西部没有“人”,人力奇缺是制红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基础、自然禀赋、区位优势等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向东部地区倾斜,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拉开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目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2000年以来,在出口需求大幅增长、消费需求稳步回升、投资需求不断加速的促进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积极的变化,前三季度GDP增幅高于计划目标1.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基本摆脱了前两年低迷徘徊的状态.从各地区经济运行来看,东部经济启动快、增幅大,对全国经济的示范带动作用依然保持;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西部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喜人变化;中部各省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加快的趋势.预测全年,展望新年,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8.
从全国范围来看,民营经济存西部地区投资比重较低,在东部沿海地区投资比重较高。从投资就业效益来看,西部地区民营经济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较高,民营经济投资就业效益则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可见,民营经济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态势日趋明显.文章应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中西部地区,但并不严格按地理位置呈东-中-西阶梯分布.  相似文献   

10.
《开发研究》1988,(4):24-24
<正> 我国经济改革以来,西部经济虽然发展不慢,但与东部,中部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经济实力仍处于落后地位。1986年,预算内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在全国的比重.东部为51.4%,中部为32.1%,西部仅为16.6%;农业机械总动力占全国的比重,东部为49.7%,中部为35.4%,西部仅为14.9%;西部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仅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与1980年所占比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也大大低于同期东部占55%和中部占30%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全国为762元,东部为1252元,中部为689元,而西部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6%,东部的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使得全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现有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全省农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本重点讨论东、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山东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搞好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做好东部对西部的帮扶工作,加强东西部经济联合;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中国要在本世纪内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小康生活水平,西部是重点,农村是关键,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西部作为中国的半壁江山,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资源基地这一经济层次。解决西部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本世纪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国脱贫进展的不平衡基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西部作为最不发达地区,与东部的经济差距已经迅速拉大。我国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地带农民收入差距系数从198o年的1:1.06:1.28扩大到1995年的1:1.32:2。西部经济增长率低,其脱贫速度也慢。1993和1994两年全国脱贫人口中,东部占40%…  相似文献   

13.
《开发研究》1999,(2):24-25
地区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的快慢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有所扩大。在全国范围内,不仅存在着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日益拉大的差距,就是在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存在着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本文通过分析陇东地区在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探讨了贫困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国家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结合本区域的特点,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城市化的机遇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国“十五”计划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目前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0—15个百分点,尚处于城市化的初期,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曹翔 《湖北经济管理》2011,(20):106-109
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东强西弱"的不平衡格局,西部地区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的地位,与经济兴旺的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落后的基础设施是遏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具有先行性和基础性、不可贸易性、整体不可分割性及准公共物品性这四个特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见效慢等特性。随着"西部大开放"战略的日渐深入,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等传统的投资方式很难满足西部地区日渐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能够为西部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因此有必要引入BOT这种先进的投资模式,从而有效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西部地区更好更快地实现经济繁荣,打破"东强西弱"的格局,实现中国各地区均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统计局     
《中国招标》2013,(21):47-48
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6%[发布时间:2013年5月1日]2013年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0.7%,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6%,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PMI为51.3%,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明显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PMI为50.1%,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中部和东北地区PMI均为49.6%,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东部地区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经济环境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但是,西部地区地域广袤,自然资源丰富,总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3%,而陆地面积则占全国的54%,这种极具潜力的客观状况,构成了能与东部地区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让西部地区以其独有的优势,与东部地区形成积极的、有序的、广泛的非政府行为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部地区利用优惠的政策,加上自己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迅速扩大,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但不利于全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由于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这种局面也不利于逐步实现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因此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人才的支持为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一、区域经济金融非均衡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现实(一)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现状一是区域经济规模差距拉大。2005年,东部地区占全国GDP总额的比重达到57.52%,而西部只有12.97%。若以GDP总量计算,西部地区GDP总量只有东部地区的22.56%。从人均GDP来看,东部地区人均GDP达到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丽  赵占彪 《发展》2008,(5):124-125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西部与东、中部地区之间仍然存在差距。选取反映西部经济发展状况的10个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西部12省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客观反映西部各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