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我们日常的水产养殖生产中,鱼塘的老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鱼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鱼塘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养殖水体逐年变浅,达不到标准化水产养殖的需求。二是由于养殖的底层鱼类具有掏边挖坡的习性,鱼塘坍塌严重,使池塘水深变浅,影响了水产养殖。三是由于池塘精养高产,投喂饲料、使  相似文献   

2.
<正>由蓝藻形成的"蓝藻水华"是鱼塘中常见的水质现象。蓝藻水体的出现常常使水体呈显铜绿色,因此,广大渔民朋友也称此水为"铜绿水"。蓝藻繁殖速度很快,不易被鱼消化利用。大量繁殖和死亡时耗氧量大,严重能致使鱼缺氧死亡。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养殖鱼塘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中耗氧因子多,容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的现象。塘鱼一经浮头,对其体力损耗很大,直接影响其摄食生长,故有“一日浮头三日不长”之说。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措施不当可能由于严重浮头而造成大批鱼类窒息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泛塘。泛塘给养殖者带来的损失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正>夏秋季由于气温高,加之投入品增多,水体变化频繁,极易发生鱼塘缺氧浮头现象。那么如何分析判断鱼池缺氧并进行有效防控呢?一、影响鱼池溶氧变化的因素1、池塘水体变化影响由于光照强度的影响,一般白天池塘的  相似文献   

5.
对虾养殖池塘常会出现水质恶化现象。水质恶化总会伴随着泛塘现象,引起养殖对虾大批死亡。近年来,由于水体污染或干旱等原因,大多数对虾养殖池塘水体交换量少,有的养殖池塘一池水养到底。因此由于水质变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经常发生。现将应急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进入秋冬季节,很多渔农便停止了鱼塘的施肥工作,专等捕捞上市。殊不知,如果秋冬季节鱼塘停止施肥,会造成鱼体瘦弱,体质下降,时间一长,还会出现死鱼现象。鱼池秋冬季节施肥的目的在于给鱼继续提供丰富的饵料,补给必需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7.
<正>精养鱼塘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和施肥量多、鱼塘水体中有机物和耗氧因子多,到了夏、秋高温季节,容易发生鱼类缺氧而浮头的现象,若不采取解救措施,即有可能由于严重浮头而导致泛塘死鱼。1.浮头的原因1.1因鱼池上、下水层急剧对流而引起浮头。炎热的夏、秋高温晴天,白天浮游植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养殖鱼塘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中耗氧因子多.容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的现象。塘鱼一经浮头,对其体力损耗很大,直接影响其摄食生长,故有一日浮头三日不长之说。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措施不当可能由于严重浮头而造成大批鱼类窒息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泛塘。泛塘给养殖者带来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夏秋季,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时时注意防止鱼类浮头和泛塘。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底和今年三月份,笔者相继接到与眉县近邻的周至县青化乡三位渔民的求救电话,得知他们的鱼塘发生了大面积成鱼死亡现象,其症状相同,且死亡量大,损失严重。特邀我县水产站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鱼塘进行了现场诊断治疗,结果发现导致鱼塘发病的原因均是由鲤斜管虫病引起,由于此病在陕西关中地区很少发生,为了引起广  相似文献   

10.
北方地区是鲤鱼养殖主产区,养殖模式多数为精养高产鱼塘,且大多数养殖区域为春季一次性放苗,少数是经过上年越冬的二龄成鱼。目前由于水体载鱼量逐年增加,池塘负荷加大,老化情况愈发严重,加之池塘管理水平未得到提升使北方鲤鱼池塘在春季经常性大规模病害爆发甚至大批死鱼现象,往往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春季鲤鱼池塘的管理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正>草鱼水表游塘,是指草鱼在水体表层出现缓游、慢游、群游等异常活动的一种现象,由于游塘常常伴随有草鱼的死亡,多数养殖者往往当作病害处理。笔者分析对当前环境下引起草鱼游塘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如下,供同仁参考。一、环境变化引起游塘当高温、低压、暴风、暴雨、台风过后,污染的池底易被连续的大风、大雨搅浑,鱼塘水环境中理化因子变化或毒害因子含量超标,致使大量有益藻类死亡,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中,各种病害发生较为频繁,而且越来越难以治疗,有的步入治疗-复发-再治疗-再复发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鱼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渔业水质管理不善,养殖环境恶化,对鱼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直接引起发病和泛池死鱼,特别是高产养殖水体,这种矛盾尤为突出;二是养殖方式不当导致鱼体抗病力下降,疾病增多,如投喂青饲料和有机肥数量过多,诱发营养性疾病和继发性鱼病(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以后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冬放鱼种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冬季鱼种存塘率逐年增加。在冬季,鱼塘是比较容易缺氧的。主要原因是:冬天,气温低,光照时间短,强度弱,鱼塘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比较弱,浮游植物产氧量也较少,常常引起养鱼水体缺氧,如处理得不好,很容易引起浮头,严重的导致泛池。因此,防止鱼塘缺氧是冬季养鱼管理的关键。在水产生产中,常常采取以下四种方法来增加鱼塘水体的溶解氧。1.生物增氧在冰封前要注入一些  相似文献   

14.
<正> 鱼塘施药是管理中一项常见工作,笔者常常听到渔民反映鱼中毒的情况,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药量不当,有的为了及时治好鱼病或因鱼池水体测量不准,超剂量配药使用,对鱼造成毒害。二是配制高毒农药或调制毒土、毒饵等操作过程中,靠近鱼塘,因药剂发挥而造成毒害。三是泼洒鱼药时不均匀,造成有的地方药量重,部分鱼中毒。四是鱼塘附近喷药时,因顺风,药粉被风吹移至鱼塘,形成毒害。五是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时,没有随配随用,有些应该用木棒搅匀的药,产生粒状被鱼吞食中毒。六是施药用过的器具、盛  相似文献   

15.
<正> 在阴雨、光照较差的情况下,由于水蚤的大量繁殖,浮游植物减少,使鱼塘溶氧因光合作用减少而降低,破坏鱼塘的溶氧的供需平衡,易产生水质恶化现象,有些地方称“水反”。这时鱼塘中溶解氧往往在1.5mg/l以下,导致鱼类缺氧严重,产生浮头现象。预防的措施有: 1、及时注入新水,增加鱼塘中的溶解氧,及时补充浮游植物的不足。 2、适量放养大规格鳙鱼,保持鱼塘中鳙鱼的密度和调整鳙、鲢鱼合适的规格比例。  相似文献   

16.
<正>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升高,经过一个冬季越冬的塘鱼开始摄食。亲鱼性腺也迅速发育、成熟。但同时由于阴雨大雾天气经常出现,光照不足,气压较低,并且越冬后的鱼塘水质一般呈老化状态,水体的下层往往积聚了过多的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水质较差,易造成鱼塘水体缺氧、鱼类浮头。所以,抓好春季鱼塘管理,  相似文献   

17.
治一治会计资料的虚假现象目前,在经济领域中,由于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会计资料的虚假现象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具体有"四假":一、假会计报表。有的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故意编制不符合客观情况的会计报表;有的编制几套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18.
《渔业致富指南》2012,(22):69-70
<正>一、病害发生流行情况2012年6月份以后,主产区养殖的黄颡鱼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据调查,主要以烂身、出血病和裂头病为主,其中有鱼塘全塘死亡,有的发病鱼塘每天每塘死亡黄颡鱼10-25kg不等,治疗效果不佳。较往年黄颡鱼烂身、出血病和裂头病的发病高峰期提前,而且出现暴发流行,死亡率高。二、发病的主要原因1.天气持续高温、闷热、多变,且时有暴雨,养殖水体中的各种有害细  相似文献   

19.
<正> 鱼塘渗漏的原因:一是由于天气长期干旱少雨,使地下水位下降,加之池塘较浅。往往造成塘底与地下水悬接距离较大。二是鱼塘土质透水性大,含砂量超过70%以上。三是新开挖的鱼塘,由于塘底、塘坡碾压不实。四是年久失修的鱼塘,由于长期不修整,加之冰冻日晒,造成堤埂疏松和颗粒状间隙等情况,都会引起鱼塘渗漏。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水产品价格滑坡现象较为严重,水产养殖专业户获利甚微,有的还出现亏损现象,池塘单一养殖青虾或河蟹因不能充分利用水体或饵料生物,养殖效益偏低。但通过虾蟹混养能有效克服上述不足,效益高且稳定。我们从2001—2002年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东兴村75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