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资产规模已接近传统银行体系。影子银行的风险被认为是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近年纷纷出台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试图改变过去监管缺失的状态。和国外影子银行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不同,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融资渠道。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影子发展和监管的经验,正确看待影子银行的作用,引导其规范发展并将其作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于建忠  刘海飞  宋素荣 《金融研究》2016,428(2):163-171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点,也是学界与业界研究的热点,但迄今尚缺乏针对我国影子银行行为模型的研究。本文在分析影子银行的基本内涵、风险特征及中外本质差异的基础上,借鉴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影子银行行为的基本影响因素,概括影子银行的行为特征、提炼其行为变量,构建影子银行行为的概念模型;并将影子银行行为的概念模型转化为数理模型,进而运用蒙特卡洛方法与SAS软件进行数据模拟与情境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监管层对影子银行实施有效监管,切实控制系统性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为本期封面文章,我们遇到了一个从未遇到的难题——所有采访对象对影子银行系统(ShadowBankingSystem)都有自己的理解,采访如何往下进行?我们自问:对这个在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是不断深入探讨其定义,还是防范冠以影子银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学界和社会公众再度提高对金融监管与宏观货币政策的重视。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在给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影子银行对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基于信用与宏观经济学理论并利用中国化宏观数据进行论证,将市场利率划分为商业银行体系利率与影子银行体系利率并以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商业银行的总体利率,以一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作为影子银行利率,以市盈利率作为整个经济体系的实际利率,并利用线性回归给出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社会总体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也给物价和金融稳定施加一定的压力,在短期内会加快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降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We present a model of shadow banking in which banks originate and trade loans, assemble them into diversified portfolios, and finance these portfolios externally with riskless debt. In this model: outside investor wealth drives the demand for riskless debt and indirectly for securitization, bank assets and leverage move together, banks become interconnected through markets, and banks increase their exposure to systematic risk as they reduce idiosyncratic risk through diversification.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is stable and welfare improving under rational expectations, but vulnerable to crises and liquidity dry‐ups when investors neglect tail risks.  相似文献   

6.
袁齐 《吉林金融研究》2013,(5):14-16,34
影子银行系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认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测或监管。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不同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独有的环境和特点,提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应当采取规范引导为主和分类化监管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张田 《西安金融》2011,(9):42-44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有关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化的方式创造流动性,容易在短期内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转变,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需要作出必要的监管安排。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通常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信贷融资活动。在中国,它最早出现于80年代,但到了2010年以来才迅猛发展起来。这种表外业务是以银行规避监管而谋取利润为特征的:银行向投资人(许多是银行储户)推销所谓的“理财产品”,绕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监管要求,将所得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变相地贷给融资方(经常是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或者银行利用银行间信贷市场和信托公司,绕过监管部门对银行设定的存贷比要求和利率管制,通过复杂的信托受益人权利转让交易来最终实现信贷投放。鉴于影子银行是一种在传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间接金融,相对于“金融脱媒”(disintermediation)而言,金融抑制条件下出现的影子银行可以说是一种“准金融脱媒”(quasi-disintermediation)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多角度界定影子银行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征,即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杠杆率相对较低、主体独立性低、金融创新活跃地带。从欧美国家影子银行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影子银行是金融体制过渡性的产物,代表了未来金融创新的方向,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业务发展:由银行表外业务向资产证券化业务转变;运作模式:由"一对一"对接向"多对多"对接转变;融资结构:由非标债权融资向标准化债权融资转变;体系构成:由商业银行为主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转变;监管动向:由机构监管向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最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分析了美国影子银行系统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归纳总结了各国正在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比较了中关两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提出了强化我国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光宇 《银行家》2013,(5):42-43
影子银行是新近流行起来的词汇,当然它原本是2007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工司的麦卡利所创造。经济学家事后总结得出结论并影响了政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源就是影子银行作祟。自那以后,国内对于影子银行开始提防起来,唯恐这一舶来品在我国兴风作浪。但是在中国,对于什么是影子银行争论非常之大。有一段时间,大家认为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影响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理论途径。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满足多样化社会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但过度地和不规范地使用这一体系却可能助长金融资源的配给现象,同时加剧商业银行资金的期限错配。这两个维度上的资金错配都可能放大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当市场信心受到冲击时,商业银行将采取流动性囤积行为,进而导致流动性资产供求失衡,市场出现较大的利率波动。本文使用VAR模型对2006年1月到2013年6月的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支持了以上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影子银行受到监管规范的背景下,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ABS)成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盘活存量资产、降低风险的重要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In August 1763, northern Europe experienced a financial crisis with numerous parallels to the 2008 Lehman episode. The crisis affected merchant banks that were funded by short‐term credit instead of deposits. We use archival data to show that these “shadow” banks suffered a sudden loss of funding after the failure of a major bank. The central bank at the hub of the crisis, the Bank of Amsterdam, responded by broadening the range of collateral it accepted. The data also show how this emergency liquidity helped to contain the crisis, by preventing the collapse of at least two other major banks.  相似文献   

16.
影子银行体系的机制及其脆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摆脱早期的私人货币竞争发行的时代,中央银行产生后,私人货币供给主要体现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上,这一问题在金融市场得到发展后重新得到了关注。如格利和肖曾在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17.
影子银行现象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快速发展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推动的,企业影子银行投融资相应地分为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而如何精确识别和测度影子银行业务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关于影子银行的测度散见于各类实证研究中,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发现,与宏观层面的影子银行易于观测与统计不同,我国企业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测度普遍存在着不精确、不完整、难识别的困境,影响了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与发展。鉴于此,可运用残差法与倒扣法测度影子银行业务,为微观层面影子银行测度提供方法论,促进影子银行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影子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我国的金融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影子银行蕴藏的风险。目前,我国在影子银行的监管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分析阐述了国内影子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人们对次贷危机认识和反思的深入,影子银行及其监管成为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和特点,分析了影子银行的脆弱性及其在本次危机中的表现,梳理了美国金融监管法案中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