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聚效应与FDI区位选择: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影响FDI区位分布的产业集聚效应受到了广泛的理论关注,包含产业集聚效应的新经济地理模型也逐渐被引入到FDI的区位选择分析中来。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大体上包括两条主线:一是在扩展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跨国厂商地理集聚和扩散的分析模型;二是结合传统的区位优势理论,基于FDI全球布局的经验数据,对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据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文章对上述两个研究线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古典到新古典区位理论再到"新经济地理理论",运输成本成为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研究的决定性变量。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又通过改变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进一步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深入分析基于运输成本变量的大珠三角产业转移机理,指出港珠澳大桥必将成为发达地区和国家产业转移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3.
集聚与增长整合研究是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前沿,也是对新增长理论的新拓展.通过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中引入内生增长,集聚与增长整合模型使得我们能够明确地思考经济活动区位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整合模型阐释了集聚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机制,加深了我们对一体化现象和政策的理解,得到了比新经济地理更为丰富的结论.对该领域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总结了其研究框架与方法,并叙述了理论演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保罗.克鲁格曼等人开创了新经济地理理论(简称为NEG理论),经济活动的区位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马丁和奥塔维诺首次把新增长理论方法引入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通过资本的内生形成与地区分布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问题,形成新经济地理与增长理论(简称NEGG理论)。本文基于NEGG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技术本地溢出和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由于假设资本在地区之间可以自由流动,该模型适合分析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集聚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假设技术为本地溢出时,地理影响增长,企业集中分布提高经济增长率。此外,技术溢出的强度也影响增长率,溢出强度越大,增长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5.
尽管新经济是经济学家们眼中的宠儿,但经济学家对新经济的许多观点分歧却很大,争论也是很多。随着美国经济重新陷入衰退和网络泡沫的破灭,经济学家们对新经济的认识也更加分化,在他们的争论中,存在以下四大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新贸易理论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充分注意,但紧随其后产生的新新经济地理却受到忽视,而新新经济地理对空间经济理论的突破是:在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的框架下,放弃企业或劳动者同质性假定,从微观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质"(企业效率)的差异。在理论方面本文将当前研究归结为DS、OTT和BEJK三大分析框架;在实证方面总结了新新经济地理对新经济地理估计偏误的校正。并且展望了新新经济地理与企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中国转型经济特殊国情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域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笔者利用2005年~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的财政支持促进了文化产业集聚,而金融服务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2)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企业数量、人力资本水平与城市化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正面影响;(3)沿海区位与文化资源禀赋有利于文化产业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经济地理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8.
工业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工业地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产业区位的形成机制,对指导工业布局实践、促进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工业地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近年来实证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目前工业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工业空间组织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理论研究方面经历了由传统的产业区位论,到新经济地理理论,到近年来的"文化、制度转向"的发展历程。实证研究方面对工业空间组织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从传统的自然因素、运费因素等向网络、嵌入、学习、创新、劳动力市场等新因素转变。但与国际研究相比,我国理论研究仍较为欠缺。从发展趋势来看,文化、制度等因素对我国工业空间区位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时值经济衰退、美国人早顾不上谈论新经济了。然而,经济学家普遍相信,美国整体经济要全面恢复,仍将有赖于新经济的带动。 新经济“死”了? 经济界普遍认为,此次美国经济的急剧减速,首先是因为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在1年多的时间内,美国以信息高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过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华友 《经济地理》2005,25(6):753-756,760
西方新经济地理学是西方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其理论形成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文章认为其形成机制有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和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等,其形成过程有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相互作用、累积循环效应和产业区位形成的历史偶然性,并对此进行了理论阐释。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活动空间集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建构,虽然并没有得到同样在关注空间集聚的经济地理学家的认可,然而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丰富了国际经济学中的跨国企业的区位理论,另一方面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RD全球化,跨国公司海外RD的空间布局问题成了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外资在华RD的空间特征,并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实证考察其空间格局形成的内在机制。我国外资RD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少数区域,且高度聚集在大型中心城市,区域差异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传统区位变量未能很好地反映外资在华RD的空间格局,而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贸易成本、技术溢出、市场规模、外资区域生产水平以及区域历史外商RD投资等集聚变量是导致外资RD空间集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经济地理与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4~2008年我国546类制造行业的省级面板数据,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研究了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各省市区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各地的市场潜力、贸易成本、地理位置等新经济地理的因素对现阶段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有显著的影响,而传统FDI理论所关注的因素如工资成本、优惠政策等对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不显著。另外,本文还发现了各地区间还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市场分割现象,这会阻碍外资企业和FDI在省际的自由流动。这些结论对我国各地区今后有针对性地实施吸引外资企业和FDI的政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港珠澳大桥建设使得珠三角西岸通向海外市场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区位优势明显增强.在新经济地理学区位优势框架下,本文深入分析了珠三角西岸基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区位优势的演变机理,勾勒了珠三角西岸基于区位优势变迁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美国出现一种被经济学家称为“新经济”的经济现象,引人注目。形成新经济的原因何在,成为各国政府及经济科学家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美国政府在“新经济”形式与发展中作用角度谈起,并最后总结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新经济”的基本情况 自1991年3月起,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稳定增长,成为自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史上32个周期中最长的一次。在这次持续扩张中,出现了与传统经济学相悖的现象,许多宏观经济指标已突破了基于过去50年历史模式的原有经济规律。对此,许多经济学家称之为“新经济”。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最近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当代法国经济学家的经济发展思想归纳为结构主义、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等几个研究领域,对每一研究领域方面的发展思想进行了扼要的概述,特别地,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发展思想进行重点评介。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演进与实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罗·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其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分支之一,标志着区位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范畴。近年来,新经济学不仅在理论上深入发展,而且产生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在回顾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演进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实证研究成果,最后在分析新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困难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的定义 新经济是当今美国经济生活中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但对它似乎没有统一 的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媒体和经济组织对新经济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以下是几个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著名经济学家 Kelvin Kelly在他1997年出版的《NewRulesfortheNewEconomy》一书中,通篇所指的新经济就是网络经济。 联网杂志社《新经济百科全书》的注解是:“在新经济里,人们靠脑力工作,而不是依赖双手。通讯科技造成全球竞争,不只在生产运动鞋和笔记本电脑上竞争,产品未必是可以装箱运输的成品。在新经济里…  相似文献   

18.
1990年初,Krugman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规模报酬和经济地理》,由此开辟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文献的回顾,研究表明:由于无法放弃规模报酬不变范式,主流经济学中长期缺乏空间维度。新经济地理学在"冰山运输成本、规模报酬递增以及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研究空间问题,而空间经济学则包括经济学中所有涉及空间问题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在近二十余年内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目前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税收、补贴以及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学科发展处于中期。从新经济地理的最新研究发展来看,融入消费者异质性产品、移民以及储蓄等偏好和融入企业异质性的"微观主体的异质性行为"是新经济地理学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整体而言,国内现有新经济地理的边际贡献不足,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两个空间经济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经济地理革命以来,空间经济日益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他们的研究思路可以分为互补的新经济地理与马歇尔外部性分析传统两个类型.新经济地理范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将地理空间纳入新古典经济分析的框架,但由于其假设前提比较苛刻而备受指责.从传统的马歇尔外部性分析下进行的研究,虽然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却缺乏一个相对统一的分析框架.近年来的研究尝试表明,这两个范式正呈现出不断融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Ottaviano将企业异质性引入新经济地理学中,建立了一个异质性两企业、两区位空间选择模型,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该模型以企业异质性和垄断竞争为切入点,分析了企业生产率差异与集聚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