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科技进步与增加就业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析了科技进步与增加就业之间的负相关系,分析了科技进步增加就业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通过科技进步就业增加的科技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孙鸣浦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140-143,149
科技进步有助于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可带动就业增长。运用理论模型推导分析科技进步条件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效应关系。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由于引进技术使规模经济迅速扩大,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使边际就业弹性下降,从而减少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力,不可避免地带来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以及隐性失业的显性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依靠科技进步扩大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科技进步与就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阐述了科技进步对扩大就业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机制,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用技术进步增加就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就业的相关性,认为科技进步一方面对劳动生产了排斥作用,出现了“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同时,科技进步会导致社会分工的加深,就业领域的拓展,消费城求的增长,又可以增加就业总量。我国应趋利避害,利用技术进步增加就业,为此提出了三个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靠科技进步扩大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科技进步与就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阐述了科技进步对扩大就业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机制,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促进就业的理论。本文认为科技进步会导致社会分工的加深,就业领域的拓展,消费需求的增长,可以增加就业总量。我国应趋利避害,利用技术进步增加就业。为此本文提出了四个合理的、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传统观念一般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减少就业机会。而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如何解决科技进步与创新和就业之间的矛盾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在分析科技进步与创新和就业的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及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后20年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是科技进步和保障就业。通过建立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说明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就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科技发展水平上,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9.
就业压力下的技术政策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技术进步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对就业产生严重冲击,也可以产生”第二次就业效应“、”补偿就业效应“、”关联就业效应“.我国的就业问题只能立足于国内解决。应当在适应世界科技进步潮流这个前提下考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可能影响,选择适当的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0.
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宜采取不同的模式促进充分就业。增加社会总供求,发展基础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新产品和服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兴产业和缩短法定劳动时间,适当降低劳动效率,腾出部分劳动空间等都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城镇就业和再就业的人数增长缓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南方一些城市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究其原因,既有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也有体制因素以及产业调整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拓展就业空间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的首要任务。然而长期的城乡分割体制不仅严重阻碍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导致城市化滞后,而且也是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扩大、阻碍统一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由此直接制约了城乡就业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尽快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施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有利于加速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和刺激内容,是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扩大就业的思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业水平高低与经济增长快慢相吻合,扩大就业的基础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管子》就业思想的要点是:提倡侈靡的消费,增加社会的就业量。提高就业弹性的政策措施是: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宽农民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成本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成本日益增加谈起,分析了就业成本的内容、就业成本增加的原因及其外部性影响,对如何降低大学生就业成本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业化强调对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对就业的总体影响是主动的、直接的、正面的、积极的,是开创就业新局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的必由之路。围绕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扭转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为此应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促进就业、保护就业的政策理念,制订促进就业法;确立立足能源优势,支持劳动密集性产业发展以扩大就业的宏观政策取向;确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全面启动小额贷款政策以扩大就业的长期政策取向;确立扶持社区服务和非正规就业以扩充就业的政策取向;确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政策取向;确立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向;确立增加和调整各级财政专项扶持再就业资金以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就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严峻的就业问题,也突显了新时期特点:就业压力剧增,结构性矛盾和区域性问题突出;就业格局发生非稳定性的重大变化;中小企业成为就业主要渠道;自谋职业者大量增加,灵活就业成为重要方式等等。这些重大变化中,突出特点是灵活就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它突破了传统的正规就业方式,是对传统就业体制的创新,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宏观指导、劳动关系不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灵活就业的发展对我国就业政策和劳动保障管理体制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面对就业方式的灵活化,一方面要开辟灵活多样就业形式的新领域,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导向,健全灵活就业的环境法律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其良性发展。本文拟对如何完善我国灵活就业机制和法律保障做一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近年来的快速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使得就业压力日渐突出,非正规就业已经逐步成为城镇就业的重要趋势。文章基于河北省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探讨分析了河北省非正规就业的发展规模、行业特征及其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就业的规模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增加;非正规就业目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传统服务行业;服务业增加值和非正规就业规模之间显著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经营业态的创新和改进可能对非正规就业集中的传统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长远来看,科技进步既呈现与劳动就业的负相关关系,又对增加劳动就业有促进作用。结合广东实践。分析探讨了科技进步促进广东省劳动就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内蒙古自治区的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就业的严峻形势,从发展中小企业促进就业的优势入手,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进而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公共政策问题做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城镇就业为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GDP的就业弹性逐年下降 ,部分学者将下降原因归结为工业走了资本密集化道路。本文试图利用定量分析方法检验这一推断 ,结果发现上述推断理由并不充分 ,90年代以来资本投资增加不仅没有替代劳动力 ,反而是拉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由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实际工资增加抵消了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导致 GDP的就业弹性下降。我们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市场化对就业的抑制作用将减缓 ,GDP的就业弹性逐年下降趋势将改变 ,有可能转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