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招商引资,是实施全面开放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各级政府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实现快速飞跃发展的重要引擎.前些年,不少地区通过招商引资,快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招商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招商引资盲目性大,饥不择食,引进项目规模小、布局散,只见项目、不见产业,更谈不上形成产业优势.个别地方由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大量引进,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这种招商结果导致"不招商等死、招商找死"的怪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地方政府的关注和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反思,也是当前各地招商工作亟待认真探索和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15日下午,以"宣传投资环境、推介招商项目、展示招商成果"为主题的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庆典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在州会务中心举行,21个招商引资项目喜结良缘。  相似文献   

3.
深圳     
《西部大开发》2016,(4):106-107
深圳是当前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具创新力的城市之一,这与深圳负责招商的投资推广署的成绩分不开。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涉及的政策环境、宏观经济、产业背景、国际国内资本流动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招商引资就必须通过新理念、新手段来提高招商水平和效益。深圳投资推广署肩负着招商引资的重担。在招商引资的理论和实践中,"筑巢引凤"是各地频繁使用的一个词汇,但深圳招商引资重  相似文献   

4.
正输不起,等不起!毫无疑问,随着重庆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这片被称作中国内陆开放高地的热土,正成为全球项目与资金瞩目之地。与此同时,重庆每一个区县,都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抢抓机遇的大擂台。近年来,各地使出专业招商、集团招商、亲情招商等十八般武艺,足见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上"买方市场"的窘迫。因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招商引资是需要下好的先手棋,打好的主动仗。  相似文献   

5.
李影 《黑河学刊》2009,(8):26-27
招商引资是政府、企业和个人为了借助外力加快发展,采用多种形式从外地引进各种资源的过程。"让投资者中意获益、促成利人利己的美满结局、权衡舍得、重视招商引资的每一个环节"是招商者获得成功的有效方略。  相似文献   

6.
招商引资是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捷之路,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创新招商理念,拓宽招商领域,优化招商环境,扩大招商成果,打造国际经济驿站,成为宁明县招商引资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浦东在经济转型期可以尝试从招商领域、招商体系、政府服务、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精准招商在各地招商引资工作中提及的频率逐渐增高,尤其2016年各地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基本上都把精准招商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方法。但很多地方对精准招商的理解还仅限于概念层面,无法对其内涵进行深层次理解,这必然影响精准招商的工作实效。第一,精准招商已经成为选商择资新常态各地招商引资实践证明,哪里更重视招商引资,哪里的发展就更快。近年来,不少地方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为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  相似文献   

9.
招商引资是提振一方经济的重要形式,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复杂多变背景,精准招商是是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适应招商活动规律性的必然选择。文章对照精准招商新要求,对海门市招商引资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在重塑战略、精细规划、培育队伍、夯实环境、完善制度等方面,给出加快实施精准招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资文 《中国高新区》2004,(11):22-23
"招商引资,土地先行"这一沿袭多年的"惯例",眼下在长三角已被打破。今年以来,风靡此间的"无地招商"新模式,为经受"地荒"困扰的长三角招商引资和可持续发展开启了无限的空间。今年来,长三角久已存在的土地稀缺性矛盾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更加凸现,招商引资面临"地荒"的严峻考验。如何用有限的"寸金地"谋求"无限"的发展?今年来,长三角各地纷纷改变传统办法,用尽量少甚至不占有土地的方式来吸引外资,拓展出一条内涵式增长之路,"无地招商"精彩纷呈。近年招商引资一直居于苏州各乡镇前列的娄葑镇是这一新模式的始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 ,作为招商引资部门就要抢抓机遇、多招商、招好商 ,为经济发展大局服好务。现结合格尔木市实际 ,对今后招商引资工作谈些看法。一、确立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十分需要招商引资。纵观格尔木1999年招商情况来看 ,获取招商成功的就是以企业为招商主体 ,通过引资、嫁接等形式吸引外来客商。相反 ,就直接吸引外商来格投资的客商却寥寥无几。企业日益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 ,符合实际 ,也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是有利于企业改变投资主体的单一化 ,增强企业…  相似文献   

12.
评述篇     
《西部大开发》2016,(4):132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已成为一个区域拉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先行军",许多地方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招商引资热潮中,我们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一些县级政府热衷的"全民招商"和"形象工程"要保持冷静的思考。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和问题,一方面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推波助澜的  相似文献   

13.
李焱 《首都经济》2007,(10):64-65
“带土招商,项目招商、政策招商.环境招商”.石景山园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组合拳。  相似文献   

14.
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海外及国内发达地区的资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是当前各地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为民造福的好方法。但是,一些干部在招商引资中追求招商政绩,急于在招商引资中出政绩、出成果,呈现出了一种“招商急躁的病态”,热衷于搞“表面文章”,个别干部甚至靠造假来“速成”招商速出政绩,导致腐败。当前,这些地方的招商急躁症主要表现为:一是把招商引资变成“钓鱼工程”。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各级政府急于吸引外资的心理,想方设法打着前来投资的旗号进行诈骗活动。不具备投资实力却摆出“富豪”、“巨商”的架势,找到…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宏观调控背景下,招商引资模式的自主创新,是江苏和山东两省成功招商的重要因素。在招商引资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浙江应该创新招商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广西已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快速发展期,项目建设与土地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十二五"时期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科学招商模式,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破解制约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招商引资依然是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并深得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必须更加注重招商质量、更加注重投资环境优化,更加注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归位地方政府职能、创新生态招商机制、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壮大招商引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调整,县级政府应把握这个大好机遇,加快发展,赢得新的县域竞争。在新一轮的开发建设中,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已成为县级政府的共识。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招商引资热潮中,我们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一些县级政府热衷的"全民招商"和"形象工程"要保持冷静的思考。笔者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但不能把招商引资当成是唯一要务。不少县级政府不分轻重缓急,  相似文献   

19.
加入招商引资行为的税收竞争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招商引资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为,现有文献对此没有专门论述。本文运用非合作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如何综合运用招商引资和税率这两种手段进行税收竞争,并揭示了公共产品差异、投资对选址的敏感程度以及招商手段的效率对均衡税率和均衡招商引资水平的影响。本文证明了在政府运用招商引资和降低实际税率两种手段进行税收竞争情况下的一系列结论:参与横向税收竞争的地方政府越多,均衡税率就会越低;当地方政府增加到一定数目时,政府的招商引资投入将大于社会最优时的招商投入;政府选择招商水平的标准是使招商引资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招商手段效率越高均衡税率越低;各地区非税收因素对投资利润影响很大时,一味减税并不能有效地吸引投资;流动性较低的要素会承受一个高的均衡税率。  相似文献   

20.
江苏昆山     
《西部大开发》2016,(4):110-111
蝉联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苏省昆山市,其经济社会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关键在于招商引资。昆山,一直是全国各地招商引资学习的标杆,其"昆山模式"也被不少地方招商工作者借鉴。第一,以产业转型提升经济发展层次产业转型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自主创新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以节能减排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动发展动力、产业结构、贸易方式、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来说,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