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毛其淋 《新疆财经》2009,(3):40-45,58
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外资引进现状的考察,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FDI技术外溢效应。实证分析表明,FDI在长三角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的技术外溢效应,长三角地区开放的市场环境和自主创新能力对FDI的技术外溢产生了正面影响。此外,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具有中等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的作用较小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FDI在中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使用1994~2006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中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并进一步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在FDI技术外溢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缺乏经验证据支持FDI的正向技术外溢效应,但发现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FDI技术外溢效应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有效利用和发挥其外溢效应,注重与国内的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相结合,挖掘各区域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吸收能力,弥合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Levin和Raut[1]的思想构建了FDI内生化的技术进步模型,选取安徽省1985-2008年间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探讨了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得出FDI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的技术外溢效应,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认为FDI在安徽省不存在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4.
罗巧云 《特区经济》2008,(3):118-120
江苏和广东是我国FDI流入最为集中的地区,有关资料显示,两个地区的外资流入量占我国外资流入量的60%左右,同时流入两省2/3的资金流向工业。本文检验了1995~2006年间江苏与广东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同时检验了FDI外溢效应影响因素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和R&D对外溢效应的影响。研究认为,从总体上看两省利用FDI有正的溢出效应,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郑云 《南方经济》2005,(9):35-37
本文首先运用PanelData测算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FDI技术外溢效应,然后分析了两地区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R&D以及不同类型的FDI(来源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FDI和来源于欧盟、美国、日本的FDI)对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不同地区的FDI具有不同的技术外溢效应,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以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6.
FDI技术外溢被人们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获取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后向联系的视角,从理论上总结了FDI技术外溢,同时综述了FDI技术外溢的各种检验,最后对现有的分析进行评述,期望总结出对我国有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FDI能对引入国的经济带来外溢效应,在我国资金充裕的条件下,FDI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本文分析了FDI技术外溢效应的传导机制,并对FDI与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的中国技术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的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西部省份陕西省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因素的影响,FDI的技术外溢效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毛日昇 《南方经济》2012,(7):103-116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7年441个四位码工业行业数据,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通过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供给方式和间接生产率外溢方式对中国内资行业的工资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对中国内资行业工资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2)国有行业比重提高会显著促进FDI通过劳动力供给方式对内资行业产生工资外溢效应,但同样会显著阻碍FDI通过间接的生产率外溢方式对内资行业产生工资外溢效应;(3)FDI对内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外溢效应显著高于资本密集型行业,FDI进入显著缩小了中国不同劳动生产率工业部门的工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位数回归法。本文考察了外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FDI的技术外溢,而市场竞争、技术差距和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则不利于FDI的技术外溢:人力资本和投资环境的正向影响分别在内资工业产出条件分布的高端和低端最为显著:经济开放度和技术差距的负向影响分别在条件分布的低端和高端时最为显著;而市场竞争对外溢的负向影响则在条件分布的中间位置时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郑云 《世界经济研究》2005,(12):69-73,78
本文首先运用Panel Data测算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FDI技术外溢效应, 然后分析了两地区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R&D以及不同类型的FDI(来源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 FGI和来源于欧盟、美国、日本的FDI)对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不同地区的FDI具有不同的技术外溢效应,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以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及中国1995-2014年的省际数据,研究引发FDI对能源效率地区内和地区间的溢出效应在相关制度性因素下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转型中的各区域FDI对能源效率的溢出效果受到产业结构合理化、市场化水平及对外开放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地方政府竞争引致下的地区间FDI空间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也具有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地区间溢出相比于地区内溢出而言更倾向于阻碍本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且地区间溢出比地区内溢出发挥积极作用所要求的相应门槛更高。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阐述了东道国要素市场发展程度如何对FDI溢出效应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中,要素市场发展水平通过制约本地研发部门获取生产要素的便利程度,影响本地企业获取FDI净溢出效应的大小。分析发现,东道国要素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本地企业获取正向的FDI溢出效应,从而加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采用我国1997~200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外资大规模涌入,我国要素市场已难以为当地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支持,从而造成FDI净溢出效应为负。而且,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滞后也是造成我国FDI溢出效应跨区域差异和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针对如何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以获取正向FDI溢出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与地级市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FDI技术溢出和协同创新及两者互动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作用,并进一步检验了不同企业所有制和产业类型下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FDI技术溢出和企业间协同创新能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且形成积极交互效应,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技术升级的作用不显著,尚未与FDI技术溢出形成合力;在国有企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FDI技术溢出与企业间协同创新的交互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宣烨 《南方经济》2007,(6):51-60
引进跨国公司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中国吸收FDI主要目的之一。本文运用1990-2003年江苏制造业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外商所有权份额、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内资企业规模及资本密集度与FDI溢出效应的关系,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DI存在着对内资企业正的溢出效应.但溢出规模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总是相等。溢出规模既取决于外商所有权份额、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又与内资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有关。防范外商行业垄断,形成有效的竞争市场;加速内资企业发展.提高对新技术的识别、模仿及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内外资企业人员双向流动,能够有效地发挥FDI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export spillover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before and after China’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ccession, with particular consideration of the FDI source country and firm ownership structure. It uses a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level panel dataset, for the period 1998–2007. In general, there are no spillover effects among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This study finds negative horizontal and positive vertical spillovers associated with FDI from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HMT) among non-SOEs. Furthermore, non-HMT FDI, which is predominantly from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countries,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illover effects on the export performance of private Chinese firms. Positive forward spillovers occurred only after China joined the WTO, while positive backward spillovers existed during both the pre- and post-WTO periods.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intensified the forward linkage of production, implying that greater availability of high-quality inputs produced by non-HMT foreign multinationals benefited the export performance of private domestic firms.  相似文献   

16.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6,17(3):300-320
By establishing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knowledge-driven R&D,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 the host country's absorptive capability and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The solution to the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problem shows that long-run growth arises from improvements in absorptive capability and higher human capital stocks, whil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penness, the technology gap and the steady-state growth rate are uncertain. Econometric estimate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re obtained using province level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1996–2002. The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technology spillovers depend on the host country'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degree of openness, and that FDI is a more significant spillover channel than imports.  相似文献   

17.
FDI行业间溢出与省区产业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3-2008年中国省区工业细分产业数据,本文考察了FDI对内资产业增长率的影响。在控制了省区和行业的固定效应及产业间动态外部性的影响后,我们发现FDI对内资产业增长率具有显著的行业间溢出效应。但是所有制和地区的差别导致对溢出吸收效果的不同,非国有企业可以全面地吸收外资的行业间溢出;而国有企业不能利用FDI后向溢出促进自身发展。在直辖市和西藏以外的地区,FDI对国有企业的前向溢出甚至都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效应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行业数据为基础的分析结果表明,外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大于外资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外资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大小又与外资进入的行业有关。分不同外资来源的分析结果表明,港澳台投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小于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OECD投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大于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从上海经验出发,我们认为,我国必须根据外资对我国本地企业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大小,甄别和遴选外资来源、流入形式和进入行业,在若干难以明显获得外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领域,采用内资替代外资的投资政策,以增加我国资本要素的投资收益,减少GDP与GNP之间的差距,降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福利漏出。  相似文献   

19.
傅东平 《南方经济》2010,28(3):34-45
本文利用1990—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测算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FDI和进口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的技术溢出均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生产率的增长,但随着FDI和进口额的增加,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递减的。人力资本对提高生产率,加快生产率增长速度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考虑了其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存在的情况。本文选取1999—2005年的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技术溢出的效果。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前向溢出效果并不明显;行业间的溢出要明显大于行业内的溢出。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溢出效应可能具有非线性,且呈倒U型。即在到达临界点之前,外资进入会带来更多技术溢出;但如果超越这一临界点,更多的FDI流入反而会损害溢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