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契约治理这一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并在理论层面阐述契约治理模式的界定及理论基础,通过对已有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理论不足的分析,详述了契约治理模式的理论创新点及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安建增  何晔 《城市问题》2011,(10):86-90
社会自组织是美国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城市治理绩效的提升,它与美国城市政府之间有"参与—互动"和"合作—替代"两种关系模式。同时,社会自组织也为美国城市治理带来了一些风险,要规避这些风险,就需要完善城市治理制度,发挥城市政府的"元治理"角色,培育兼具主体意识和公共意识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受到城市内涝的困扰.我国政府创造性的提出了"海绵城市"构想,逐渐成为解决城市水和生态问题的综合性理念.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海绵城市的理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在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基础上,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城市治理为核心思考"海绵城市"建设框架,利用治理理论在多元主体协商、利益调和等方面的优势,探索从根本上治理城市内涝.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及其矫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空间正义的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给我国城市的"空间正义"缺失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寻求其治理之道,本文尝试从一种调节理论出发,建构一个整合的空间调节理论框架,然后在此框架下具体考察我国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最后,本文重点从价值、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矫治。  相似文献   

5.
肇始于20世纪末的信息技术发展及全球经贸联系的日益紧密,生产的分散化与管理的集中化导致国家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骨干城市及其所依托的城镇群体之间的竞争。立足于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实践,衔接国际城市与区域研究的理论前沿,着眼于当前我国城市区域体制转型和制度变迁过程中凸显的深层次的体制障碍和运作瓶颈,采用城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背景、方法、视角、内容等多个层面,系统归纳和评述了中外城市区域增长的网络化治理机制,并从城市区域治理的增长网络、增长政体、增长制度和增长管理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拓展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15):75-77
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简单说就是对民主民生诉求的满足,文章对公众利益诉求与城市治理现代化之间的需求和联系进行了探讨,如何借鉴相关城市经验,构建良好的公众参与平台,从而对城市治理理论和公众诉求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加强政府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5,(28):11-13
我国面临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城市的不合理建设造成环境失衡进一步加剧,建立完整有效的水安全治理系统至关重要。为缓解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水资源问题、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融合最新雨洪利用与管理理念,从城市规划层面提出海绵城市理论。简略介绍海绵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研究国家政策及地方城市的建设实践;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具体技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以后的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内涵·模式·价值:中西方城市治理研究回顾、对比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现阶段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行政管理权下放、国家治理能力创新提供国际经验与比较样本,系统回顾西方学术界在城市治理内涵及模式研究中的理论成果与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的理论成果,深入分析西方治理研究的最新动态,指出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的强化方向。研究发现:西方语境中治理形成的本质在于公私伙伴关系的认知,公私伙伴关系叠合于不同地域尺度形成城市治理和区域治理等概念;城市治理将治理概念具体化,其理论模式较为成熟,现已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框架。西方治理研究的最新方向是协作型治理及治理价值,协作型治理研究已从理论模型构建逐步转向案例实践分析。治理价值研究尚处于价值体系构建阶段,注重合法性与民主责任性分析;我国城市治理概念与模式研究在系统继承西方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理论本土化,侧重在丰富的个案分析基础上归纳符合国情的治理模式。并开始逐步重视公共利益的界定与公民社会作用及公众参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我国需一方面加强对协作型治理及其实施路径的研究,另一方面加强对差异化城市治理模式价值的分析,促进治理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专利申请微观层面数据和212个后发城市地级市层面数据,构建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后发城市经济追赶的影响效应,并从城际创新合作视角探析该影响效应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助于缩小后发城市与先发城市的相对经济差距,而且促进了后发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水平、地理区位等追赶情境差异均会影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经济追赶的助推效应。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城际创新合作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后发城市经济追赶的重要渠道。并且,城际创新合作机制呈现出普惠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特征,从合作城市看,不论与先发城市还是后发城市进行创新合作,均能促进后发城市经济追赶,而从创新类型看,主要通过实质性创新合作而非策略性创新合作助推后发城市经济追赶。  相似文献   

10.
公私合作伙伴: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被现代城市治理模式所替代,而全面构筑公私伙伴关系,又成为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本文重点对城市公私合作伙伴治理进行了理论和案例分析,并简要提出了构筑我国城市公私合作伙伴治理体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